11.27 培養孩子責任感意義非凡,從日常家庭教育入手,爸爸媽媽更好引導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擁有足夠的責任感,可以頂天立地,可以真正的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可以很好的在人生的道路上前行。 家庭教育中,孩子的責任感培養更是刻不容緩,爸爸媽媽需要從家庭小事入手進行引導培養,這種責任感培養到底有什麼重要作用呢?

1.順應孩子成長

孩子慢慢的會成長為大人,他們也會慢慢的去面向未來,而責任感也是他們成長路上必不可少的一種良好品質。

很多家長認為責任感就是對孩子進行各種思想說教,孩子就可以變理論為行動,這種情況有些難度,因為孩子對於這種道理的理解並不能夠完全,自然真正的做起來可能會有不知所措。

孩子對責任感的認識也是從淺顯到深刻,從一點點的懵懂到真正的發揮出責任感的作用,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也是孩子成長的自然軌跡。

孩子從小事進行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可以讓孩子感受到實際而不是虛無,更不是無緣無故,孩子在小事中積累,就會有質的飛躍。

培養孩子責任感意義非凡,從日常家庭教育入手,爸爸媽媽更好引導

2.“恢復原樣”的思想

每一件物品都有它自己的位置,特別是日常中孩子本身具有好動性,他們就喜歡去用自己的方式探索世界,自然也就不可避免地發生將物品偏離原來位置的情況。

日常生活中,爸爸媽媽需要告訴並引導孩子一切都需要“恢復原樣”,都需要具有自己的特定的位置和地方,而不是所有的很隨意的放置。

孩子如果可以很好的完成這種從小事學會“恢復原樣”的本領,他們就會自然的變得很主動,自然的會在進入一個新的環境中,注意這種技能的使用,而不是等著所有人都可以催促或者說的時候才想起來,這種形成的本能,會推動孩子的技能發揮。

“恢復原樣”是一項很好的行為習慣,生活中可以讓一切井井有條,學習中也會邏輯有序,如果在以後長大的工作中,也會擁有一個很好的秩序行為,這些行為有助於孩子的成長,同樣也有助於孩子的個人發展。

很多家長都會說,孩子那麼小,有什麼好做的,不是還有我們嗎。如果仔細的思考一下,父母真正的去培養孩子的時間有多少,大部分時間還是需要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需要他們有這種自我控制的能力,而不是一切都扔給家長完成。

培養孩子責任感意義非凡,從日常家庭教育入手,爸爸媽媽更好引導

3.責任感形成的前提

很多家長會說孩子在家做得好,在外面就一定會做得好嗎,還不如讓孩子在外面做就行了,家裡不是還有爸爸媽媽嗎,事實上,如果孩子在家庭中都不能接觸,怎麼指望他們出去以後就會做呢?

前幾日坐公交車出去辦事,一個媽媽帶著孩子看樣子是出去玩,小傢伙長得很可愛,但坐車時間太久了,就有些煩躁,媽媽為了安撫他,就從兜裡拿出了一個橘子。

典型的很多家長就是拿出橘子立馬給孩子把皮剝了,將橘子上面的絲絡摘乾淨,然後將橘子喂進孩子嘴裡,甚至還會一個勁地提醒:孩子吐核。

這個媽媽拿出橘子就給了孩子,孩子也很自然的接過橘子,兩隻胖乎乎的小手開始吧啦著剝橘子皮,終於費了好大勁把皮剝開了,然後一點點擴大,拿出一瓣橘子先給了媽媽吃,然後自己很開心的一點點吃起來。 吃完橘子,橘子皮就成了問題,小朋友腦袋瓜四處的打量,然後就自己扶著公交車上的扶杆把橘子皮扔進了公交車上的垃圾桶裡面,動作很自然很嫻熟,一看就是經常做的。

我不禁為這個媽媽點贊,孩子不大,可能他也不懂什麼是責任心,但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什麼是責任心、公德心。以小見大絕對不是隨便的,並且這絕對是小事中一點點的引導出來的“習慣成自然”。

培養孩子責任感意義非凡,從日常家庭教育入手,爸爸媽媽更好引導

孩子從小事進行責任感的培養,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方式,這些責任感培養的意義對孩子也具有深遠的影響。

【文/布丁媽媽私享會】勵志職場辣媽,多平臺邀約原創作者,專注孕產、親子、育兒,親子閱讀踐行者,健康育兒倡導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