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別讓孩子輸給“跳蚤效應”,父母如果能及時引導,孩子可能還有救

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小貝最近很是發愁,兒子的學校舉辦運動會,去年踴躍參加的他今年卻什麼都不報名。問的時候兒子只說沒興趣。可她明明記得去年兒子參加時歡呼雀躍的樣子。

仔細追問之下,孩子竟然向他這樣說道:“媽媽,我不行,我太笨了,去年參加三項運動,都沒有名次。”

無論她如何安慰和鼓勵,就是不見效,對孩子這樣不自信的表現,小貝真有些失望。

其實,孩子並不是輸在天賦上,而是跳蚤效應這四個字。

別讓孩子輸給“跳蚤效應”,父母如果能及時引導,孩子可能還有救


​01何為跳蚤效應?

生物學家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將一隻跳蚤放入玻璃杯中,它能很輕易地從中跳出來。然後,又將它放到高度相同但加了蓋的玻璃杯中,由於每次跳起都被杯蓋頂落,一週過後,即使打開蓋子,跳蚤也無法再跳出來了。

這是因為,它已經開始根據自己的限度,來調整所跳的高度了,可以理解為自我設限。

別讓孩子輸給“跳蚤效應”,父母如果能及時引導,孩子可能還有救

孩子之所以不敢參加運動會,就是覺得自己會失敗,他已經給自己設置了限度,降低了自我高度。

其實孩子也想改變現狀,希望自己能取得更好的成績。但他內心深處卻認為自己沒有這個能力,這就導致他不敢嘗試,也不敢努力,認為自己沒天賦,不管再怎麼做都是無效的。

行動上的意願很弱,當然就不會成功。而再次遭遇這樣的結果,孩子就會立馬肯定自己的確沒有天賦,從而一步步陷入到“自我設限——失敗”的死循環中。

孩子的玻璃蓋不僅來源於自己過去失敗的經歷,很可能也來源於父母的教育方式。

有研究表明,如果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尤其是幼年時期,總是遭受來自父母或老師的批評與打擊,他原來的探索熱情就會慢慢被自我設限扼殺掉,反覆告訴自己“我不行,我是真的不行吧。”

其實,現代科學的研究發現大部分人都只運用了自己大腦中潛力的10%,甚至6%。人類能記憶5億冊書,但通常情況下表現出的記憶力卻不及10%,而所展現出來的想象力也只有15%。

每個人的潛能都是無限的,如果給自己設限,只會讓自己原地踏步,越活越退後。

別讓孩子輸給“跳蚤效應”,父母如果能及時引導,孩子可能還有救


​02孩子為什麼會自我設限?

1)習得性無助

這個概念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提出的,實驗也非常經典。

別讓孩子輸給“跳蚤效應”,父母如果能及時引導,孩子可能還有救

將一隻狗關進籠子裡,蜂音器一響就施加電擊,由於籠門緊閉,狗逃避不了,只能默默承受。實驗多次之後,哪怕把籠門打開,只要蜂音器響起,狗也完全沒有逃生的慾望,反而不等點擊開始,就躺在地上呻吟。

所謂習得性無助,指的就是由於反覆失敗或懲罰,導致孩子自暴自棄、任憑他人擺佈的現象。

如果孩子遭遇的失敗太多,或每次在遭遇失敗後都受到家長的嚴厲批評,就可能出現習得性無助的現象。從今往後為了避免失敗,就將破罐子破摔。

2)思維固化

美國認知心理學家羅伯特·斯騰伯格認為,人類的任何一項技能都不是先天決定的,而是後天目的性鍛鍊獲得的。

思維固化的人認為做事在於天賦而不在於努力,而成長型思維的人認為,哪怕自己先天資質不夠,只要自己不斷付出努力,能力就能得到提升。

這也就是說,如果在孩子以往取得成功的時候,父母總是表揚孩子聰明,而不表揚他努力的過程,就可能導致思維固化。

日後每當孩子遇到失敗,就會下意識告訴自己“是我能力不行,而不是我付出的努力不夠。”

別讓孩子輸給“跳蚤效應”,父母如果能及時引導,孩子可能還有救

3)埋藏在心底的自卑種子

如果孩子一直以來對自己的認識都不充分,自我價值感低,缺乏自我認同,就會產生一種不正確的判斷,認為自己做不到。

很多時候,可能只要再堅持一下就能獲得成功,但由於埋藏在內心的自卑種子,讓孩子陷入了跳蚤效應,於是便提早放棄,與成功失之交臂。

可見,孩子大多數失敗都源於不願意再努力嘗試一下,給自己設定了最高點。

別讓孩子輸給“跳蚤效應”,父母如果能及時引導,孩子可能還有救


​03如何避免孩子陷入跳蚤效應,發揮真正的潛能?

一.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

在德韋克教授的《終身成長》這本書中,提到了培養成長型思維的4個步驟。

◆第一步:觀察激發孩子固化思維的因素

在發現孩子存在固化思維的時候,家長不妨思考一下導致孩子出現這種思維的根本原因在哪裡,是由於遇到困難屢戰屢敗,還是失敗時自己的苛刻和批評。

◆第二步:針對性改善

比如孩子是由於屢戰屢敗導致的固化思維,家長就要試著幫他分解任務的難度,讓他通過一個個小成功積攢起自信。

如果是由於自己的苛刻與批評,那就要反覆提醒自己用一顆平常心去看待孩子的得失。

◆第三步:鼓勵孩子突破自我

家長要多次跟孩子強調,不是你註定會在這方面失敗,很多名人最開始在某一個領域也遭受了很多挫折,但正是由於他能不斷付出努力,才能在將來的某一天取得成功。

所有人都是這樣的,凡是沒有到達終點的,全都是中途放棄者。

◆第四步:給孩子設置成長型目標

關於成長型思維和固定型思維的區別,奈吉爾·霍爾姆製作了模式區分圖。

別讓孩子輸給“跳蚤效應”,父母如果能及時引導,孩子可能還有救

可以向孩子講解其中的心理機制,並將它貼在孩子顯而易見的地方,而後讓他時時提醒自己,不要做固定型思維的人,不要陷入跳蚤效應,再試著去拼搏一把吧。

要告訴孩子,失敗只是走向成功的一個路標,並不代表最後的結局。總結失敗的原因,從中獲得成長,才能邁出離成功更近的一步。

二.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那些有所成就的人,全都擁有強大的內心,而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也是家長應該學會的一個課題。

◆讓孩子形成正確的自我認知

想讓孩子獲得自信心,首先就要糾正他對自己過低的評價,不要總和別人做攀比,怨恨自己為什麼這麼失敗。客觀地尋找其中的差距,而不妄自菲薄。

要讓孩子這樣理解,失敗是一種行為(代表我失敗了),而不是一種身份(我是個失敗者)。

別讓孩子輸給“跳蚤效應”,父母如果能及時引導,孩子可能還有救

如果沒有成功,那說明在行為中還有哪些因素有欠缺,這些都是可以通過後天努力來改變的。

◆認準目標,即刻行動

在《自信力》這本書中寫道,人只有行動起來,才能獲得自信,因為大腦更願意相信那些與信念保持一致的行為。

首先,要拋卻掉腦海中自己認為不能成功的一切阻力,認定自己一定能成功,而後制定出一個可行的計劃,試著一步步去完成。

不要面對困難望而卻步,當你真正邁出步子,也許就會發現前方的寬闊大道。

別讓孩子輸給“跳蚤效應”,父母如果能及時引導,孩子可能還有救

​◆從有把握的事開始

一個很大的困難,肯定不是一時之間就能克服的。但家長可以激勵孩子先從自己擅長的地方做起,從小自信累積到大自信,從小成功一直到最後的大成功。

永遠不要給自己加天花板,而要告訴自己,人生就是走樓梯,每走上一步就意味著你離樓頂越近一步。

當孩子帶著自信心和成長型思維,一步步向上跨越,最終就能跳出那個玻璃瓶。

都是來這個世上過一生,為什麼不努力一把呢?所有人的天賦智商其實都差不多,你越努力,通向成功的賽道上人就越少。

二胎奶爸一枚,擅長兒童心理和教育領域,跟大家分享我的育兒心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