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華西醫院心理專家權威推薦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身心預防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楊丹)今日,華西醫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科普小組發出了“你陷入過度“肺炎恐慌”了嗎?5個跡象快速判斷”科普文章,從心理健康角度教大家如何從容面對當前疫情。

華西醫院有一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科普小分隊的工作,是以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學生和華西醫院心理衛生中心老師們一起積極行動的科普團隊。今日,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2019級博士葛汾汾和四川大學吳玉章學院2018級萬夢桐同學,在張駿副主任醫師指導下寫出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身心預防》,對“武漢肺炎”發生以來的重要科普文章進行了整理,張駿副主任醫生參與過尼泊爾地震國際救援、四川汶川、青海玉樹、雲南彝良、四川蘆山等國內外大地震的群體心理救援工作。目前是四川省心理衛生協會心理治療分會的會長,中國醫學救援協會心理救援分會常務理事,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危機干預專委會常務委員,中國心理衛生協會認知行為治療專委會委員及辯證行為治療學組委員,中華醫學會精神醫學分會精神創傷研究協作組委員。四川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緊急心理危機干預專家組成員。其中,在這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身心預防中,“你陷入過度“肺炎恐慌”了嗎?5個跡象快速判斷”一篇,給大家提供了從容面對“肺炎恐慌”的最簡潔的方法。

你陷入過度“肺炎恐慌”了嗎?|5個跡象快速判斷這是來自簡單心理微信號的科普。建議從5個方面快速自檢“應激反應”,包括行為層面、軀體層面、心理|情緒層面、思維層面和社交層面來判斷是否處於過度的肺炎恐慌。也圍繞面對“武漢肺炎”風暴,如何調適自己的“應激反應”?核心在於“先照顧好自己,再操心別人”。

以下部分可以做“是與否”的自我評估。如果最近1周,以下每組症狀超過2條選擇“是”,你的應激焦慮就值得自我重視了。可以做一些自我放鬆練習了。

行為層面

o活動力明顯增加或減少

o很難交流,無法聽進疫情之外的話題

o情緒激動,易怒,經常和人爭吵或辯論

o沒辦法休息或放鬆,持續關注疫情相關信息

o無法正常工作,每過一會就得看看疫情進展

o經常哭泣,與醫患、無助者陷入“極度共情”狀態

o高度警惕、過度擔憂,看到任何相關消息,都要轉發給周圍的人

o迴避引起(創傷性)回憶的地點

o心思都在疫情上,做事的時候,容易出差錯

身體層面

o腸胃問題

o頭痛,或其他部位痠痛

o視覺障礙

o體重減輕或增加

o出汗或發冷

o震顫或肌肉抽搐

o容易被嚇到

o慢性疲勞或睡眠障礙

o免疫系統疾病

心理/情緒層面

o感到英勇、欣快或無敵感

o否認現實

o焦慮或恐懼

o抑鬱

o愧疚

o冷漠

o悲傷

思維層面

o記憶力下降

o失去方向感、時常困惑

o思維過程緩慢;注意力不集中

o變的優柔寡斷

o不能客觀的評判人或物

社交層面

o自我隔離

o責備自己,感覺自己尤其渺小,什麼忙也幫不上

o難以給予他人幫助、或難以接受他人幫助

o無法享受快樂或樂趣,無法忍受任何娛樂性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