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9 「健康」原來,身體5個部位越“軟”越健康

形容一個人健康時,我們會說他“身體硬朗”。可你知道嗎,“硬”並非總是一種健康的代表,有時候甚至是健康的大敵。

說起動脈粥樣硬化,大家並不陌生。它就像血管中的潛伏殺手,公眾熟知的冠心病、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慢性腎臟疾病等都與它有關。

「健康」原來,身體5個部位越“軟”越健康

為什麼會動脈硬化?

當你經常大吃大喝,營養過剩時,血就像粥一樣變得很稠,出現掛壁現象,導致原本柔軟有彈性的血管變窄,血流通過變得困難。

掛壁的血管開始變脆變硬,血流壓力增高時就有可能崩盤,出現管湧,猶如長江決堤一樣,引起各種心腦血管疾病,危及生命。

打好血管保衛戰 要記住幾個要領

「健康」原來,身體5個部位越“軟”越健康

1、管住嘴

餐餐大魚大肉,血管容易堵。餐館裡的菜多用“高油、高鹽、高糖”和“濃油赤醬”烹煮出來,常下館子的人血管更加不健康。

2、避開煙

一天兩包煙,血管易“中毒”。美國科學家研究表明:每天吸菸20支以上,冠心病風險會增加2~3倍。

3、防慢病

高血壓、糖尿病拖累心腦血管。沒有症狀或不加控制的高血壓,是引發諸多血管病的導火索;而高血糖不僅危及微血管,還會導致大血管病變。

4、邁開腿

動得少,血管垃圾多。適量的有氧運動對血管有利無弊。

養肝護肝,要掌握正確觀念

肝臟是人體最大的代謝器官,我們吃進去的食物都需要肝臟進行合成、分解。在我國,每12個人中就有1人患肝病。

因此,肝臟一定不能“硬”,肝硬化可是分分鐘可以要命的疾病!

「健康」原來,身體5個部位越“軟”越健康

1、壞情緒會傷肝

發火傷肝、心情壓抑、鬱悶也會引起肝氣鬱結。城市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很多人又缺少運動,找不到宣洩渠道,很容易受不良情緒影響,損害肝臟。

2、按時休息

躺下休息時,進入肝臟的血流量比站立時多數倍,有利於增強肝細胞功能,提高解毒能力。中醫認為:凌晨1~3點是肝經的“值班”時間,此時是養肝最佳時期。

3、勤運動

每天30分鐘的鍛鍊,就能避免脂肪過度堆積,預防脂肪肝。

脖子僵硬,注意姿勢

「健康」原來,身體5個部位越“軟”越健康

在我們周圍,捧著手機、平板電腦的“低頭一族”越來越普遍,長時間低頭造成頸項部肌肉勞損、脖頸痠痛,進一步可導致頸椎病的發生。

1、正確坐姿

保持正常坐姿,雙肩後展,脊柱正直。

2、活動頸部

每一兩個小時左右就轉動一次頸部。還可以選擇撞背運動→重度頸椎病可致癱瘓!中醫整脊學科創始人教你一招“趕走”頸椎病

3、抬頭遠望

避免過長時間伏案或低頭,多抬頭遠望。

4、睡眠方式

睡眠選擇合適的枕頭,最好軟硬適中,和肩同高。

5、避免損傷

不要猛抬重物,回頭時要柔緩。

腰背僵硬,拉伸按摩雙管齊下

「健康」原來,身體5個部位越“軟”越健康

伏案辦公、久坐不動、彎腰駝背……其實,生活中很多不經意的姿勢會給你的腰部增加負擔。幾個提醒幫你養出好腰。

1、體操鍛鍊

點擊右側鏈接,學習腰椎保健操→腰不好,一定要學學這套操,比“小燕飛”還見效,全套收好!~

2、倒走鍛鍊

一般早晚進行2次,每次20分鐘,鍛鍊時要挺胸,並儘量後抬大腿。

3、按摩腰部

到正規醫療機構按摩,可增強腰部血液循環,加強腰背力量,減少腰痛的復發。

如果您沒有時間享受按摩,那麼一定在座椅上放置一個腰部支撐靠墊,減輕腰部勞損。

4、睡稍硬點的床

睡有一定硬度的床,可消除負重和體重對椎間盤的壓力,有利於症狀緩解。

但這並不意味著一定要直接睡在硬木板上,對於普通人來說,床板上墊上一定厚度的棉絮,約3~5釐米,是最利於骨骼健康的。

關節在生活中最怕幾個字

關節是骨骼之間的連接點,一旦關節出了問題,人的行動力就會受限,久之人就垮了。

關節不好的患者,對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骨骼肌系統等會造成一定影響。因關節病長期臥床的老年人,也會引發骨質疏鬆、褥瘡、消化系統疾病。

「健康」原來,身體5個部位越“軟”越健康

1、怕老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軟骨營養缺乏,骨骼中的無機物增多,骨骼彈力與韌性減低,易導致關節軟骨退行性病變。

2、怕胖

體重增加,下肢關節承重的壓力也會增加,引起體位、步態變化,改變關節的生物力學,發生膝內翻或膝外翻,也就是常說的“O”形腿或“X”形腿。

3、怕傷

在運動、出行的過程中,如果出現急性外傷,一定要及時去醫院治療,以免留下後遺症。

不及時治療或充分休息,容易留下病根,比如“習慣性崴腳”。

4、怕勤

關節用得太狠,容易導致機械磨損,破壞軟骨。

頻繁爬山、爬樓等是非常傷害關節的。建議大家平時通過慢跑、游泳鍛鍊,既不損傷關節又能鍛鍊。

5、怕冷

關節受涼會引起疼痛,易導致關節僵硬。

「健康」原來,身體5個部位越“軟”越健康

來源:廣電實戰(ID:guangdianshizha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