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5 我要的安全感,你给得了吗?

我要的安全感,你给得了吗?

情侣分手时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你给不了我想要的安全感”。

有的人,好像天生自带安全感;有的人,却难以从恋人那里获得安全感,要通过一次次的怀疑、试探来验证对方对自己的爱,为什么呢?

其实,这和依恋类型有很大的关系。

1969年,艾斯沃斯等人做了一个实验,他们首先安排母婴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然后让婴儿分别经历母亲离开、陌生人进入等情境。观察婴儿在与母亲分离和相聚的过程中,以及面对陌生人的过程中的表现,从而对婴儿的依恋类型进行判断。

我要的安全感,你给得了吗?

经过长期的实验观察,他们将婴儿依恋划分为三种类型:

1. 安全型依恋

婴儿哭喊时,慈爱的抚育者总是如约而至。得到呵护的婴儿能舒心地依赖他人,认为他人可以信任,能从别人那里获得安全和友善。

2. 焦虑-矛盾型依恋

如果抚育者对婴儿的关爱无法预测而且并不持续,时而热情关注,时而心不在焉、焦虑烦躁,有时根本就不出现,婴儿就会对他人产生焦虑、复杂的情感,因为他们无法确定抚育者是否以及何时会回来关爱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就会变得紧张和过分依赖,表现出对他人的过分贪求。

3. 回避型依恋

抚育者在关爱孩子时,带着拒绝或敌对的态度勉强为之时,孩子就会认为他人是靠不住的,因而在与他人的关系上畏缩不前,经常怀疑和迁怒他人,很难形成信任和亲密的人际关系。

我要的安全感,你给得了吗?

后来,Hazan & Shaver通过问卷调查提出:婴儿依恋中的三种主要的依恋类型(安全型、回避型、矛盾型)会影响个体后来人际关系发展轨迹,比如在成人的恋情中也有所体现。

在此基础上,巴塞洛缪和霍罗威茨又对婴儿依恋中的三种主要的依恋在成人身上的表现进行研究发现,回避型中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类型

,他们认为人们之所以要避免和他人亲密接触,是因为存在两种不同的原因。

l 一是人们期望和他人交往,但又对他人戒心重重,害怕被人拒绝和欺骗。

l 二是人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真正地喜欢我行我素和自由自在,而不愿意与他人发生紧密的依恋关系。

所以,巴塞洛缪等人认为依恋可以分为四类而不是三类,同时,他们用维度法来考察依恋风格,认为依恋类型可以被概括为回避亲密和忧虑被弃两个维度,最终总结出一个两维度四分类的象限图来详细描述成人依赖的类型、特征和表现。

我要的安全感,你给得了吗?

1. 安全型依赖

和儿童的安全型依恋完全相同,是一种稳定、积极的情绪

特征:低回避、低焦虑

表现:

l 认为自己和他人都值得爱和信任,都是友好、善良和可爱的人。

l 容易与其他人接近,总是放心地依赖和被依赖。

l 不会担心被抛弃,也不怕别人跟亲近。

2. 痴迷型依赖

这是巴塞洛缪给焦虑-矛盾性依恋的新名词,这种类型的人总是支持消极的自我形象

特征:低回避,高焦虑

表现:

l 认为自己不值得爱,但是他人是可接受的。

l 总觉得被误解和不受赏识,认为自己的情人和朋友都不可靠,不愿意与自己建立持久的关系。

l 总是担心恋人不爱或离开自己。因此,他们一方面希望能与恋人亲近,另一方面又对恋人满腹猜疑。

下面这2种类型是 “回避型”的两种不同的反映。

3. 恐惧型依赖

“回避型”的一种,对自己和他人的态度都很消极

特征:高回避、高焦虑

表现:

l 因为害怕被拒绝而避免和他人发生亲密关系。

l 希望有人喜欢自己,但更担心自己因此离不开别人。

l 一旦建立了亲密关系,又会过度担心伴侣的离开,想到与伴侣亲密相处,就会感到恐惧。

4.疏离型依赖

“回避型”的另一种,对个人的看法相对积极(自己是有价值的),但是认为他人会拒绝自己,和他人发生亲密关系得不偿失。

特征:高回避、高焦虑

表现:

l 通过避免与他人发生联系来保护自己。

l

更加相信自己能自力更生,拒绝和他人相互依赖。

l 更关注替代选择,会留心任何可能的其他爱情选择,并且更容易被新结识的人所吸引。

l 不希望伴侣提供帮助,因为他们不想做任何报答。

我要的安全感,你给得了吗?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有的人在恋爱中总是企图从伴侣哪里得到安全感,因为他们小时候父母没有给他们足够的安全感,让他们变成恐惧型依赖的人,患得患失。

不过,无论哪种类型,如果伴侣双方能够共同理解自己的依恋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并进行良好的沟通,相信伴侣间的亲密关系质量会得到很好地改善。

我要的安全感,你给得了吗?

——END——

From 思酷内容部

思酷:专注于一体化移动学习 官网

http://www.scho.com/index.ph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