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逆北
努爾哈赤時代的八旗及其危機
努爾哈赤在東北起兵的時候,所憑藉的,就是由他一手編制的“八旗”制度。
八旗,顧名思義,是八種旗,旗幟顏色各不相同,執掌該旗的大貴族(貝勒)也不同。在這些旗下,集中了所有效忠努爾哈赤的男女。他們平時從事生產活動,有戰事時則隨同自己的長官出征。
當然了,努爾哈赤草創八旗組織的時候,他並沒有考慮那麼多,只是任命由滿人政治精英來擔任主要的負責官員,由他們來管理自己旗內的事務。
可是,隨著戰爭的順利,大量漢人與蒙古人紛紛歸順。這些新成員不可避免的與管理他們的滿洲貴族發生了矛盾。
例如,一些滿洲貴族隨意徵用屬下的財物,並不時強迫其為自己效勞。
這些新歸順者中,有些人選擇順從,可更多人則又做出了新的選擇,那就是逃離這些貴族的控制。
他們聯絡一些被擄掠為奴的族人,藉著滿洲貴族疏忽的時機發動了暴動,由於這些暴動的力量過於分散,他們均遭遇了失敗,可是這卻向努爾哈赤敲響了警鐘——
“總是放縱貴族的特權也不是辦法”。
努爾哈赤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為了團結更多的明朝降將,他曾把自己的女兒嫁給明朝降將李永芳,為了獲得驍勇善戰的蒙古騎士,他還發動貝勒們積極同蒙古王公聯姻。
可是,要知道,漢蒙平民的反抗,說到底是對政治權力分配不平衡的抵制,而如何合理的分配政權權力,以維護他們的榮譽與尊嚴,這又是需要具體制度的落實的。所以,縱使努爾哈赤作出一千次表率,也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
努爾哈赤生前對此問題的解決並未給予足夠的重視,到了他晚年的時候,軍事行動遇挫等造成的不順,更加劇了他對漢蒙平民的懷疑。
歷史是不會偏袒那些裹足不前者的,由於努爾哈赤的保守,遼東戰場的明軍很快又由被動轉入主動,他們修築起堅固的防線,以抵禦八旗軍隊的進攻。
皇太極力挽狂瀾
寧遠之戰後不久,努爾哈赤病逝。最高權力的寶座傳到了皇太極手中。
皇太極此時已漸步入中年,長期的戎馬生活不僅使他獲得了豐富的作戰經驗,也給了他近距離觀察努爾哈赤施政的機會。
在相處中,他感覺了父親的剛愎自用,而危機四伏的時局更讓他清楚的意識到,如果無法儘快解決內部的矛盾,八旗將很有可能土崩瓦解。
於是,皇太極率先召集王爵進行會議,要求儘可能制止對漢蒙等族人的壓制,緊接著,他又重新任命了幾位漢人軍官擔任軍中要職,並要求他們加緊新式火器與攻城器械的製造,以在新的戰爭中重展雄風。
蒙古八旗成立
為了讓自己的意志被長期貫徹執行,他率先將部分蒙古人從滿洲八旗中分出另組一軍,並委派自己信任的蒙古貴族來統率。這些蒙古人模仿八旗建制,於是,蒙古八旗成立了。
皇太極對這些蒙古貴族給予了足夠的信任,他不僅調撥大量農具和牛羊給他們,還對其內部的人員任命採取了尊重的態度。
皇太極此舉無疑為他贏得了不少蒙古族人的支持,滿蒙聯盟也進一步鞏固。
變革的中斷
可是,輪到組建漢人八旗時,皇太極遭遇了不少貝勒的質疑,而緊迫的戰事也讓皇太極不得已先把這件事擱在了一邊。
抱怨的聲音仍未平息。
山東有軍來附
就在這時,出了一件事,在關內的山東地面上,當地的一支明軍發動了兵變。領導兵變的是兩個明軍將領——耿仲明與孔有德。
二人因不滿巡撫孫元化的調撥,而發動叛亂抓住了這名明帝國的封疆大吏。後來,雖然他們又釋放了孫元化,但是,開弓沒有回頭箭,明廷已將其視作敵人,耿孔二人很快遭到了大量明軍的圍攻。由於缺乏補給與供周旋地形的原因,他們屢戰屢敗,幾天內就被明中央軍團團包圍在登州城內。
眼看登州要被夷為平地,二人乾脆向遼東的皇太極拋出了降書。皇太極一開始不信,可是當細作回來報告了探聽到的情況後,他當即要將自己的戰馬送給這支孤軍,同時,他又派人同耿孔兩人具體約定了歸附的時間。
公元1633年夏,耿孔二人統兩萬左右的人馬棄城渡海,來到了遼東。駐守旅順的明軍試圖攔阻,可是,皇太極大軍的及時開到讓明軍的攔阻計劃落空,二人也得以成功登岸。
二人成功歸降皇太極,並得到了優待。他們的人馬並未被拆散。相反,他們還被封王爵,並被允許與貝勒們平起平坐。
耿孔二人受寵若驚,當即打破了旅順城,為入夥皇太極一方交上了投名狀,他們的關係也日漸親密。
不久,明將尚可喜也殺了監軍投到皇太極一方,皇太極一仍其舊,也賜予其王爵。就這樣,在滿蒙八旗之外,又出現了一支由三名漢人王爺率領的軍團。
計劃不能總束之高閣
這支新軍不負眾望,三人跟隨皇太極左衝右殺,立下了不小的戰功,這也日漸鞏固了他們的地位。
面對如此驍勇善戰的新軍,久已束之高閣的想法又開始在皇太極腦海中浮現。
“要儘快組建八旗漢軍”。
八旗漢軍的建立
皇太極先從諸家貝勒處動起了腦筋,他命令這些貝勒從自己所統轄的漢人中,按“十抽一”的比例選出一批人來。
人選好後,皇太極又命人前往倉庫,調撥甲冑、兵器和馬匹補充給他們,並命其用黑旗為自己的旗幟。
在皇太極的關照下,又一支由漢人構成的軍隊出現了,這就是八旗漢軍的雛形。
這支漢軍很快又變為左右翼兩旗,後又編為四旗,到皇太極逝世前夕,四旗漢軍被擴編為八旗之軍,八旗漢軍就這樣成立了。
眼看皇太極建立了八旗漢軍,尚可喜等人也匆忙向他提出隸屬八旗漢軍的請求。皇太極心知肚明,但還是准許了他們的請求(當然了,這三位王爵的既得利益並未損失)。
八旗漢軍編組完成後,原先的怨聲漸趨平息,他們與滿洲八旗、蒙古八旗共同出擊,進一步掃平了關外的反對勢力。
1644年,在李自成的大順軍與吳三桂殺的難解難分的時刻,正是八旗漢軍密集的火力壓制,為滿蒙騎兵的進一步突入創造了有利之先機。
疲憊的農民軍在清軍衝擊下,霎時間土崩瓦解,八旗軍跟蹤南下,並拉開了長達三十年之久的關內逐鹿戰爭。
參考文獻:
周遠廉《清太祖傳》 人民出版社
魏斐德著 陳蘇鎮,薄小瑩等譯《洪業:清朝開國史》 新星出版社
孫文良、李治亭《清太宗全傳》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閻崇年《清朝十二帝》 人民出版社
閱讀更多 歷史研習社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