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5 教你走出中國式理財四大誤區!

在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之前,先看看我們身邊有多少理財的誤區,在妨礙著我們走向理財致富之路,基於中國的觀念情況,出現了很多“中國式”理財誤區,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理財誤區出現的原因,應該如何去正視及改變。

教你走出中國式理財四大誤區!

誤區一:理財是的專利理財,在很多人看來,還是認為這是有錢人的事情。其實這是不正確的,是一種錯誤的金錢觀,對待金錢的態度出現偏差。“我的工資這麼低,怎麼理財都不可能成為富翁。”“我還年輕,30歲之後再考慮理財也不晚。”很多人會認為1000元,太少了,沒有理財的必要,100萬才有理的必要。試問,如果連1000元都不重視,不能理好的人,給你100萬能理財嘛,答案是否定的。

因為理財是一種習慣,是一種能力,需要從小錢開始,學會珍惜每一分錢,節省每一分錢,管好每一分錢。因為所有的百萬富翁都是這樣子過來的,積少成多,持之以恆。因此,成為百萬富翁的關鍵:不是你能掙多少錢,而是你對待金錢的態度,理財應從第一筆小錢開始,儘早學會理財,這是非常重要的。

教你走出中國式理財四大誤區!

案例:劉先生,24歲參加工作,第二個月開始每月基金定投1000元,假定收益8%,60歲的時候擁有249萬的投資收入。若30歲才開始每月定投1000元,60歲的時候擁有149萬的投資收入,晚投資6年,相差100萬元!

上面的例子說明,就算是小錢的,只要儘早規劃,採用理財方式也很簡單,兩者之間的差別也是非常之大的,看見儘早理財對於年輕白領的重要性。20幾歲的投資理財觀念,決定整個人生的質與量。

教你走出中國式理財四大誤區!

誤區二:期望理財能一夜暴富很多人會把理財等同於投資,期望通過短期的投資理財致富,甚至發財,也許是聽了太多關於股神,投資達人的發財故事了,期望自己也能通過這樣的方式發財,先不討論這些所謂的股神的故事真假如何,其實所有的投資都是風險收益成正比的,你如何希望獲得高收益,就必然伴隨著高風險,如果一味的追求高收益,這跟賭博或者投機又有何區別呢?

教你走出中國式理財四大誤區!

很多人在理財方面都想走捷徑,期望理財能一夜暴富。現在很多人炒股票的心態,都是抱著一夜暴富,或者短期讓財富實現翻番的想法的,還有一些人會去炒黃金,外匯等期貨,期待著自己能成為暴富的幸運兒,得到幸運女神的眷顧。其實,真正的理財並不是發財,而是通過合理的規劃,實現財富長期穩健的複利增長。所以,想通過理財致富,是需要一種長期穩健的方式,利用複利的效果來實現。

巴菲特說過,人生就像滾雪球,最重要的是發現很溼的雪和很長的坡。很溼的雪意味著不斷找到能夠帶來回報的項目,很長的坡則意味著欲要欣賞到複利的無窮魅力必須先要征服時間這個魔鬼。而巴菲特本人也用價值投資的理念,在資本市場實現真正的滾雪球式的財富增長。理財是馬拉松,不是短跑比賽。財富靠的是積少成多,複利的方式實現財富增長,需要時間的積累。

教你走出中國式理財四大誤區!

誤區三:盲目跟從這是當今最大的理財誤區之一,非常常見。心理學上有個叫做“羊群效應”。在一群羊面前橫放一根木棍,第一隻羊跳了過去,第二隻,第三隻也會跟著跳過去;這時,把那根棍子撤走,後面的羊,走到那裡,仍然像前面的羊一樣,向上跳一下,儘管攔路的棍子已經不在了,這就是所謂的“羊群效應”,也稱“從眾心理”。 從眾心理很容易導致盲從,而盲從往往也更容易讓人陷入騙局或遭致失敗。

教你走出中國式理財四大誤區!

跟大家分享一個的故事。說有位第一次坐飛機出差的村長,在飛機上口渴了很久卻沒有水喝。這時候,他看到前排坐著一隻鸚鵡,頤指氣使地指揮空姐給它端茶倒水。鸚鵡態度十分驕橫,空姐卻敢怒不敢言。村長心想:一隻鸚鵡都可以如此,那咱好歹也是個村長,是個幹部啊。於是,村長也以蠻橫的態度指揮空姐端茶倒水。終於,和氣的空中小姐被這兩位“大爺”激怒了,打開艙門把鸚鵡和村長一起扔了出去。村長正在無奈地墜落時,鸚鵡飛到村長耳邊。鸚鵡問:“你會飛嗎?”村長搖搖頭。鸚鵡怒斥:“不會飛,還牛什麼牛!”

這個故事讓人捧腹大笑,然而它給我們的啟發是什麼呢?沒有金剛鑽就不要攬瓷器活,人貴有自知之明。不然,就會付出盲目效仿的代價。其實,在我們身邊,類似村長這樣的人,又怎麼會少呢!很多人開始有了理財意識之後,由於自身的經驗和理財知識的匱乏,就會去看身邊的同事或朋友如何理財,看到身邊的朋友炒股票賺了錢,自己就會跟著去炒股票,在2007年,很多白領都效仿職業股民,辭去工作,全職在家炒股,在開始的牛市背景下,人人都輕鬆賺錢,事實上,任何投資都是有風險的。世上也沒有隻漲不跌的股市,股民在市場中頤指氣使的時候,一定要先苦練一下“飛”的本領,否則一定會付出沉重代價的。

教你走出中國式理財四大誤區!

炒股最重要的是要能控制風險,就像那隻鸚鵡,雖然被“扔”出飛機,但是人家會“飛”,能平安降落。而可憐的村長,就沒有任何控制風險,保護自己的能力了。基金投資的情形也大抵相似,很多人發現有同事買了基金賺了不少錢,也就跟著去買基金,這種情況在2006-2007年情況非常普遍,2006年底大家都看基金平均收益翻番,都排隊去購買新基金,如果你是2007下半年去買基金,2008年就會讓你虧得一塌糊塗。

每當股票產生賺錢效應時,身邊就會有很多人跟風去炒股票,孰不知每個人掌握的理財水平不一樣,投資的時機的區別,每個人承受風險的水平與控制風險的能力都是不同的,比方說,一個朋友通過炒股票賺了不少錢,你也跟著去炒,結果你虧了,原因就是你根本沒有了解他買股票賺錢的真正原因,只知道他買股票賺了錢。我身邊還有很多朋友和客戶因為在2007年跟風買股票或基金,導致目前為止還是虧損狀態,不願多提。“如果你想變富,你需要“思考”,獨立思考而不是盲從他人。

我認為,富人最大的一項資產就是他們的思考方式與別人不同。”羅伯特T清崎說過。隨大眾是人們的習慣,這種習慣永遠不可能致富。因此,投資不能盲目跟風,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一定要找到合適自己的投資理財方式。

教你走出中國式理財四大誤區!

誤區四:盲目迷信專家投資和理財,絕對是一場場“智力大考驗”,除了要和真假難辨的各種消息“搏鬥”之外,還要能有拒絕專家“甜蜜誘惑”的定力。無論是股市、房市還是基金外匯,如果要投資,一定要自己有所接觸,對於基本常識要有概念,對於坊間的各種投資建議,尤其是各種網絡、報刊和電視上專家的高談闊論,更要有甄別能力。

理財專家由於可潛心研究各類理財市場,而且擁有較多的資源和工具,專業知識更為豐富,但對一般人而言,在購買保險和基金的時候,需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專家建議,同時要對專家意見進行分析。尤其是要讓專家解釋清楚,他給你提供的投資建議,是否考慮到了你的具體情況,在什麼樣的條件下有效,尤其是什麼地方有風險,什麼情況下會有損失等等。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教你走出中國式理財四大誤區!

最好能夠多問幾個不同的專家,讓不同的意見能夠交鋒,你也就能夠慢慢分辨,哪種意見最合適自己了。當然,不盲目相信專家也並不等於走向另一個極端,覺得專家都是騙錢的。這樣完全是天馬行空的投資,可能三兩下就折戟沉沙了。

吸取專家提供的基礎信息和行業信息,理解其分析的邏輯,再從中找到最適合自己資金和風格的投資方案,才是上策。因此,從上面幾個理財誤區可以看出,中國人還沒有形成正確的金錢觀與理財觀,如果年輕的朋友想通過理財,讓自己過上更幸福快樂的生活,實現真正的財務自由。首先就應該避免存在錯誤的理財認識,樹立正確的理財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