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2 寶寶為什麼不愛開口說話?說話晚怎麼引導才科學?

隨著最近天氣轉暖,真的感覺春暖花開的日子不遠了。整個人也都充滿了精氣神,大家帶娃的心情是不是也隨著溫度回升而滿心歡喜呢?

叨叨知道,處在高速發展的時代,無論是職場媽媽還是全職帶娃的家長,其實都充滿了焦慮。

最近就有粉絲留言,寶寶總是不愛說話,勉強說出的話,也是咿咿呀呀不知所云,真擔心寶寶語言發育落後。

寶寶為什麼不愛開口說話?說話晚怎麼引導才科學?

語言發育時間

關於寶寶語言發育的問題,是很多家長關注的重點。先來看下寶寶典型的語言發育時間,做下參考:

<table><tbody>

時間

語言發育特點

3個月

除了哭,嘴裡還會嘟囔一些東西,會把頭轉到聲音的方向,並會安靜下來微笑回應等

6個月

咿咿呀呀使用輔音,通過發出聲音吸引家長的注意力

9個月

發出更多樣的聲音和音節組合,聽到熟悉的東西名字或人名會轉頭看

12個月

會叫“爸爸”或“媽媽”,對簡單的指令做出回應,會發出長串的聲音

15個月

會模仿新詞彙,理解大約50個詞左右等

18個月

能理解並說出200個左右詞彙,有時會突然說出大量詞彙,進入詞彙爆發期

24個月

能理解語句之間的關係,語言清晰表達出內心的意圖和想法

36個月

理解複雜的長句,掌握語法結構和構成規則等

/<tbody>/<table>

即使寶寶的說話時間和表格有差異,家長也不用太擔心,因為每個寶寶都是獨立的個體,存在著差異,一般都會有4~6個月的語言發育推遲時間

但如果寶寶真的存在語言發展遲緩的問題,家長應儘快就醫,找出語言遲緩真正的原因,而不是一味的焦慮,這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幫助寶寶語言訓練

0~3歲是寶寶語言發育的關鍵期,這時候對寶寶進行適當的語言刺激,非常有利於以後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

眼神的表達

交流的時候,除了耐心聽寶寶講話,還要有眼神和表情的配合。例如,當寶寶說自己不舒服時,家長可以皺著眉頭;當寶寶表達自己開心時,家長喜悅的表情。

說話的同時,盯著寶寶的眼睛,讓寶寶知道家長對自己的表達有回應,增加寶寶講話的信心。

適當的補充

當寶寶在講述一件事情或某種物體出現“詞窮”的時候,家長要通過寶寶的表達猜測出大概意思,並適當用疑問的語氣補充寶寶未能說出的詞彙。

事後別忘記再給寶寶講解一遍詞彙的意思,增加寶寶的印象。

不要打斷

當寶寶說話的時候出現了錯誤的表達,家長不要急著打斷或糾正,而是在寶寶說完後,在愉快的氣氛下說出寶寶的錯誤之處,並講解原因。

正確的表述

模仿寶寶說話,確實可以吸引到寶寶的注意力,從而鼓勵寶寶說話。但對於寶寶發出的一些毫無意義的單音節,家長不應單純的模仿,而是將和單音節發音接近的詞彙講給寶寶聽。

例如,寶寶咿呀學語的“譁、噠、吧、嗎”等,家長可以轉化為“嘩啦、滴答、吧唧、媽媽”。或者寶寶指著桌子上的飯菜說“飯飯”時,家長告訴這個是“飯菜”,要“吃飯”了,等等。

其實,模糊的兒音裡面隱藏著大量的新鮮詞彙,前提是要善於發現和想象。正確的詞語表達,會為寶寶語言發展奠定一定的基礎,尤其是4~6個月寶寶咿咿呀呀輔音高峰期。

寶寶為什麼不愛開口說話?說話晚怎麼引導才科學?

名字的重要性

平時和寶寶說話的時候,可以叫寶寶的名字,當寶寶頻繁聽到名字慢慢知道是叫自己時,會有被關注的喜悅感。

在聊天時也要抓住機會告訴寶寶其他事物的名字,如“眼鼻口”的遊戲,讓寶寶分別摸摸家長的眼睛、鼻子和嘴巴,再分別告訴每一個器官的名字。

外出時,看見小動物或者鄰居小哥哥時,也都要告訴寶寶他們的名字或稱呼。

增加語言表達機會

有些懶寶寶可能心裡明白,但就是嘴上不說。當寶寶想做一件事的時候,習慣用手勢來表達。

家長這時可以假裝不明白寶寶的意思,然後試著引導其說出自己的需求或物體的名字,增加語言表達的機會。

例如當寶寶伸手指著水杯時,可以問寶寶是要喝水嗎?還是想要旁邊的玩具?然後將水杯拿給寶寶並告訴這個叫水杯是用來喝水的。

肢體語言和場景

寶寶的理解水平有限,動態的肢體表達、圖片的配合及真實的場景,可以幫助寶寶迅速記住詞語和詞義之間的關係,讓交流變得更輕鬆有效。

耐心、耐心、耐心

在和寶寶交流的時候,無論家長是急性子還是慢性子,都一定要耐住性子。不管心裡多麼急躁,也要做到怒不形於色。

最近很火的一句話“心裡xxx,臉上笑嘻嘻”,對的,就是要做到這樣。如果不慎將壞情緒帶給寶寶,輕則影響寶寶心情,重則傷害寶寶自尊心,產生牴觸心理,令寶寶恐懼說話這件事。

親子互動

愛玩是每個寶寶的天性,家長將刻意的語言訓練運用到和寶寶玩耍的過程中,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尤其是不同場合的語言交流,會在寶寶成年後,依舊記憶深刻。所以,多帶寶寶出去走走,見識不同的人和事,儘量多的在和寶寶互動做遊戲中進行語言交流,才是最好的語言訓練。

內向VS發育遲緩

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性格,有些外向的“小話癆”可能逢人就要說兩句,自己玩耍的時候都會自言自語。

而有些內向的寶寶不喜歡說話和社交,家長首先要了解寶寶的性格特點,避免將內向誤認為發育遲緩。如果實在有這方面的擔心,可以向專業的醫生尋求幫助。

不愛說話的孩子,並不代表他們掌握的詞彙量少,通常男寶的說話時間要比女寶晚。家長可以通過每天給寶寶讀繪本來豐富詞彙量,提高語言能力。

無論是外向型還是內向型,家長都應尊重寶寶的人格特徵。而不是違背寶寶的天性,讓寶寶按照家長的意願成長。

多語言環境的影響

現在很多家庭都是老人幫著帶孩子的,老人難免會說一些方言,家長就會擔心這對剛學話的小寶寶會不會有不好的影響呢?

其實,寶寶語言發展的速度主要跟自身天生的語言能力有關,雙語或多語環境並不會導致寶寶語言發育落後,甚至還能起到促進的效果。

不管老人說的方言和普通話之間有多大差異,只要家長在和寶寶說話的時候使用的普通話足夠多,方言的口音就不會對寶寶造成主導型的影響。

如果家裡有會外語的成員,儘可以放心大膽的在家裡使用,不用擔心會造成寶寶語言擾亂啦。

雖然比較是很多家長的通病,但是還應剋制比較的心理,尊重寶寶之間的差異性。要知道,1~2歲大的寶寶,語言發育的差異程度是非常大的。

不僅平時多和寶寶說話,家長還應在寶寶面前多說話,或者讓寶寶參與到大人的討論中。再小的寶寶,都喜歡大人說話的聲音,好的語言環境,需要全家人共同維護。

咱家寶寶是喜歡說話的“小話癆”還是不愛說話的“悶油瓶”,聊聊唄~

寶寶為什麼不愛開口說話?說話晚怎麼引導才科學?

來找我【 DrG科學育兒 】imingbailem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