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7 積食、脾虛、脾胃不和,到底應該先調理哪個?

中醫認為,胃主受納,脾主運化,脾為胃行其津液,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為身體提供營養。當食物進入胃裡後,消化變成食糜再進入脾中,脾將食糜徹底分解運化到全身,為身體提供滿需要的營養。

積食、脾虛、脾胃不和,到底應該先調理哪個?

什麼是脾虛呢?脾有運化營養、輸布水液、統攝血液等作用。脾虛常指身體吸收、運化食物的功能出現了問題。脾虛會使運化失常,營養無法充分吸收,引起身體肺氣、腎氣,胃氣等正氣不足。

脾虛會有哪些問題?

1.脾主運化,脾虛會減少營養吸收,身體得不到充足的營養;/<font>

2.脾主四肢、主肌肉,脾虛會使四肢無力,肌肉消瘦;/<font>

3.“脾土生肺金”肺氣靠脾胃氣生髮,脾虛的人肺氣弱,易咳嗽;/<font>

/<font>

4.“肺主皮毛”脾虛會使頭髮乾枯、掉髮、皮膚幹黃等……/<font>

什麼是脾胃不和呢

脾和胃都屬於消化系統,互為表裡。正常情況下,它們協調一致,共同完成對水谷的消化、吸收。脾胃不和,通俗的說就是脾、胃兩個臟器不能很好的合作,不能將攝入體內的食物充分消化、吸收。?
/<font>

積食、脾虛、脾胃不和,到底應該先調理哪個?

胃強脾弱

當胃處於亢進狀態、胃口特別好時,會攝入很多食物。但這些食物不吸收、不運化時,就說明脾弱了。吃過東西后腹瀉、肚子越來越脹,這就是胃強脾弱了。而疳積就是胃強脾弱的症狀之一。

肝脾不和/<font>

脾胃不和,通常還指脾、胃與其他臟腑之間的不協調。比如肝氣不舒、情緒不好也會引起脾胃不和。嚴格地說,這種脾胃不和叫做肝脾不和。
/<font>

水土不服

當突然到了一個地方,水土不服,吃東西、喝水之後會拉肚子,這也叫脾胃不和。這種是脾胃與外界不合,也成水土不服。

什麼是積食呢?

積食是脾胃虛弱的一種類型。積食會引起脾胃虛弱,脾胃虛弱又會引起積食,它們之間是互為因果。積食可分為積在胃、積在脾兩種情況,兩者是由淺入深的的關係。/<font>

積在胃
/<font>

當東西吃的過多胃堵滯、消化不良時,會出現突然的食慾不振、嘔酸水、口氣重、甚至嘔吐酸水等情況,此時食用山楂等消食、促消化的食材,或是做些運動,幫助身體快速消化就可以解決問題,這樣的積食我們稱之為積在胃。/<font>

積在脾
/<font>

積在脾需要一個慢過程。因為不會在短時間出現後果,所以沒有胃積症狀明顯,但脾積對孩子的傷害會更嚴重一些。積在脾易導致腹瀉,或者大便經常是前硬後軟不成型,四肢消瘦,肌肉缺乏營養來源,沒有力氣,氣喘等等。/<font>


脾虛會使脾胃功能下降,無法正常消化、吸收,從而導致積食。在調理時,如果有積食的症狀,一定要先消積食,減輕脾胃的負擔,再進行滋補,才可以使脾胃逐漸恢復正常。
/<font>

積食、脾虛、脾胃不和,到底應該先調理哪個?

脾虛是一個慢性疾病的狀態,而普通的積食多是急症,只要積食一消,身體可能第二天就好了,但脾虛不會是今天補,明天就好,它要一點一點地調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