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9 玩具也要分性別?你下意識的行為,可能已經傷害了孩子!

女孩和男孩玩的玩具 應該有區別嗎?

性別刻板印象有多常見?看過這個BBC的短片你就知道了——

▲《性別差異:男孩玩具vs女孩玩具》BBC做了一個實驗,讓男嬰女嬰互換衣服和名字,在嬰兒前面擺上各種類別的玩具,讓志願者替嬰兒們挑選玩具並與其互動。第一名志願者給了“Sophie”(實際上為男孩Edward)娃娃,又陸續拿給“她”毛絨搖鈴、河馬和小貓。有一個特別有趣的細節,當“Sophie”自己拿起機器人玩具時,志願者仍選擇用毛絨搖鈴吸引“她”的注意,並換走了小機器人。

玩具也要分性別?你下意識的行為,可能已經傷害了孩子!

整個過程中,她都沒給“Sophie”任何可以鍛鍊空間認知或肢體運動的玩具。陪玩結束後她告訴實驗人員:“我覺得她特別喜歡那個粉色娃娃呢!”當實驗人員告訴她“Sophie”其實是“Edward”時,志願者十分驚訝。她承認當時的心態是:“我可能想著她是個小女孩,我得給她女孩子玩的東西。”

玩具也要分性別?你下意識的行為,可能已經傷害了孩子!

第二名志願者是男性,但他的表現與之前的人一樣,毛絨玩具還是他陪女孩玩耍時的最重要道具。

玩具也要分性別?你下意識的行為,可能已經傷害了孩子!

第三位志願者陪玩的對象是“Oliver”(實際上是被打扮成男孩的小女孩Marinie)。志願者給了Oliver機器人玩具、繞珠(空間認知玩具)以及用來認識形狀的積木。

玩具也要分性別?你下意識的行為,可能已經傷害了孩子!

實驗人員問志願者:“你選擇的那些可以說是‘男孩玩具’吧?”志願者:“我只是順手從身邊把這些玩具拿起了而已,但可能我的潛意識自動做了選擇。”

玩具也要分性別?你下意識的行為,可能已經傷害了孩子!

而當實驗人員告訴她“Oliver”的真實性別時,她意識到這一切都是性別刻板印象在作怪:“(我對孩子性別的判斷)影響了我對待孩子的方式”

。對性別的刻板印象改變了志願者對待被測嬰兒的態度,當他們看見現實以後,覺得自己足夠開明的志願者們也不得不感慨“偏見”的力量。

玩具也要分性別?你下意識的行為,可能已經傷害了孩子!

事實上,由於家長的性別刻板印象而影響孩子選擇玩具的一點也不少見:

玩具也要分性別?你下意識的行為,可能已經傷害了孩子!

玩具也要分性別?你下意識的行為,可能已經傷害了孩子!

不只是直接“插手”孩子的選擇,還有很多關於性別刻板印象是不經意間表現出來的。對呀,玩具哪會區分男女,如果孩子挑選玩具有標準,那麼應該是他們自己的興趣。

玩具也要分性別?你下意識的行為,可能已經傷害了孩子!

玩具也要分性別?你下意識的行為,可能已經傷害了孩子!

小時候玩的玩具會影響孩子的發展。布娃娃和玩具廚房有助於培養孩子們的溝通和社交技能,而搭積木和拼拼圖有助於培養空間技能。這些技能對每個孩子來說都很重要。蒙莫斯大學的副教授Lisa Dinella說:“如果我們限制孩子們的發展軌道,導致他們無法自由探索,那麼這兩種性別都會失敗的。”

玩具也要分性別?你下意識的行為,可能已經傷害了孩子!

成年人:被塑造的產物

團長給大家出一道題——“請像女孩一樣奔跑”。你可以站到鏡子前跑跑看,或者在腦袋裡想想畫面。

下面這兩種姿勢,你屬於哪種:

玩具也要分性別?你下意識的行為,可能已經傷害了孩子!

玩具也要分性別?你下意識的行為,可能已經傷害了孩子!

這也是一個測試,在測試中,大人們無論男女,都跑出了嬌弱、扭捏的姿勢。而將同樣的問題拋給小女孩時,她們卻根本在乎姿勢,只顧全力奔跑。拍攝人員問一名小女孩:當我說像女孩一樣奔跑時,你想到了什麼?女孩回答:拼命去跑啊!

玩具也要分性別?你下意識的行為,可能已經傷害了孩子!

在我們還沒有被各種墨守成規的思維定式規訓之前,跑就是跑,跳就是跳……隨著我們慢慢成長,關於性別的規訓一天天影響著我們,它不僅表現在行為舉止上,性別偏見的影響是全方面的。

玩具也要分性別?你下意識的行為,可能已經傷害了孩子!

性別是天賦,還是後天養成?

女孩天生學不好數理化?男孩子天生學不會理解他人的情緒?事實上,男孩和女孩的先天能力差異並不大。當我們談論到男性天賦、女性天賦的時候,常常會忘掉後天培養的重要性。與其他哺乳動物不同,人類的大腦在出生以後具有高度的可塑性,我們從環境中接收到的信息會讓大腦產生改變。

對大腦來說,接受同一經驗3個月,就會發生生理性改變。玩3個月的空間玩具,孩子就會有更好的空間感;照顧3個月的洋娃娃,孩子就會發展出心細、敏感等特質。當我們存在性別偏見時,很容易以差異化的方式養育男孩女孩。而差異化的選擇,會對孩子成長髮育產生重大影響,讓男孩女孩變得更為不同。比如:當家長認為男孩空間感更好,帶男孩玩更多空間認知的遊戲,遊戲將影響男孩生理結構讓他們成長為空間感好的人,這個結果會被其他人當做“男孩空間感好”更好的證據;而女孩由於很少接觸空間感的玩具和遊戲,導致潛能得不到開發,長大後可能空間感差,從而強化了“女孩空間感不如男孩”的性別偏見。

玩具也要分性別?你下意識的行為,可能已經傷害了孩子!

玩具也要分性別?你下意識的行為,可能已經傷害了孩子!

你會讓孩子 自由發展嗎?

今年的Victoria Beckham 2018秋冬系列時裝週如期在紐約舉辦,“人生贏家”貝嫂竟然被一個年僅10歲的男孩“搶了風頭”。男孩名叫德斯蒙德·納波爾斯(Desmond Napoles),小小年紀就已經是“變裝界教主”,輕鬆駕馭女性時尚。他可以穿水晶高跟鞋,可以戴多鑽小紅帽,甚至紅唇鮮豔,美甲精緻。 你可能會疑惑,孩子這麼小就讓他穿妖嬈的女裝,混女性fashion界,會不會讓他產生性別錯亂之感?德斯蒙德的爸媽也有這樣的擔心。當看到兒子得到愛莎公主後竟然將玩具火車、電子遊戲等統統拋棄,他們疑惑頓起:莫非這小傢伙內心住著一個女孩?這對夫妻四處找醫生,做檢查。可檢查的結果是

:德斯蒙德內心相當爺們。他絲毫不排斥自己的男性性別,他只是喜歡裝扮,喜歡舞臺,喜歡走秀。 治療師據此給出了意見:人本來就雌雄同體。 孩子並不存在性別認同障礙,不能用性別刻板印象來約束孩子,那會限制孩子的個性發展,毀損孩子的天賦。最好的方式就是什麼都不做,讓他自然發展,探索自我。如今,他成了時尚界的寵兒。 美劇《生活大爆炸》中,萊納德(leonard)在一次演講中說:“也許你很胖,很怪異,沒人願意和你成為朋友,這都沒關係,如果你專心做自己的事,讓自己變得有趣的事,等有一天別人終於注意到你時,他們會發現一個比他們想象中還要酷的人。”

玩具也要分性別?你下意識的行為,可能已經傷害了孩子!

玩具也要分性別?你下意識的行為,可能已經傷害了孩子!

玩具也要分性別?你下意識的行為,可能已經傷害了孩子!

玩具也要分性別?你下意識的行為,可能已經傷害了孩子!

最好的方式,讓孩子做自己

日常生活中,我們對性別的刻板印象很多:男孩不玩洋娃娃,女孩不碰車槍;男孩要大氣堅強,女孩要文靜溫柔;男生更擅長理科,女生該學文科……當我們開始用性別標籤去定義男孩女孩時,或許正在扼殺孩子的可能性。活潑or安靜、擅長或者不擅長學習、是否可以表達情緒怎麼能用性別來做決定?我們需要消除這些刻板印象,明白男孩可以玩洋娃娃,而女孩也可以玩刀玩槍。男孩主動選擇玩洋娃娃不是壞事,家長可以從語言啟蒙、培養情商等方面去引導孩子健康成長。而當女孩舞刀弄劍玩得不亦樂乎,她發展出來的勇氣與不服輸的精神,對一生來說都有益處。

玩具也要分性別?你下意識的行為,可能已經傷害了孩子!

孩子們對世界懷抱著巨大的好奇,他們有權利自由地探索這個世界的美好,作為家長,又怎麼可以拿著性別作為水槍,澆滅他們自由探索的熱情呢?當我們不再以刻板的眼光看待性別,給孩子更多的選擇與自由時,也許,我們的孩子會有更加寬廣、有趣的未來。

【聲明】圖文版權歸源作者所有。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聯繫我們,將會在48小時內刪除處理,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