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 低調潛行十三年,“騰訊金融科技”浮出水面


低調潛行十三年,“騰訊金融科技”浮出水面


久經滄桑的人民幣紙幣與最新的增強現實技術(AR),這兩個看似毫不相關的事物,最近神奇地連接在一起。

2018年是人民幣發行70週年,為紀念這一重要事件,騰訊QQ、騰訊金融科技和央行旗下的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聯合出品了QQ-AR“人民幣防偽知識”互動體驗。目前,用手機QQ掃人民幣的參與人數即將破千萬。


低調潛行十三年,“騰訊金融科技”浮出水面

▲手機QQ-AR掃描100元面額人民幣正面即可體驗

事實上,今年還是央行成立70週年。1948年12月1日,以華北銀行為基礎,合併北海銀行、西北農民銀行,在河北省石家莊市組建了中國人民銀行,併發行人民幣,翻開了中國金融經濟的新篇章。

70後的今天,在新技術的推動下,得益於央行等監管部門的包容和鼓勵,移動支付迅速普及開來,以微信支付為代表,中國成為全球領先的移動支付大國。

不僅是移動支付,以人工智能、區塊鏈、雲計算和大數據等技術為依託,中國的金融科技同樣走在了時代前列;在提升效率、改善體驗的同時,大幅擴大了金融的覆蓋面,並最終促進了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QQ-AR“人民幣防偽知識”互動體驗活動中,騰訊FiT線首次以“騰訊金融科技”的整體形象對外呈現。

從財付通到FiT,低調潛行十三年

騰訊FiT,全稱是騰訊支付基礎平臺與金融應用線,英文“Financial Technology”,簡稱“FiT”,為騰訊集團旗下為用戶提供互聯網支付與金融服務的綜合平臺。

FiT的前身始於2005年成立的財付通,是國內最早的大型支付平臺之一,於2011年成為第一批獲得央行支付牌照的企業。

在互聯網金融大爆發的2013年夏天,財付通聯合微信推出微信支付,將支付與社交融合起來,從而改寫了中國支付市場的格局,並推動中國大步邁進移動支付新時代。

2015年9月,在財付通十週年之際,騰訊將原來的基礎支付、理財、徵信等業務合併後組建了騰訊支付基礎平臺與金融應用線(FiT)。

與其他互聯網公司大張旗鼓進軍金融不一樣的是,騰訊FiT自始至終都相當低調。實際上,在金融方面,騰訊向來以穩健和審慎而著稱。

2017年兩會期間,馬化騰曾經公開表示,“金融其實最核心的問題是穩定和穩健,就是拼誰的命長,而不是誰在短期內跑得多快。”

在當時回應騰訊金融業務的分拆傳聞時,馬化騰說,“這些業務跟我們平臺的結合非常緊密,沒有必要為了分拆而分拆,也不會去玩兒‘財技’。我覺得還是踏踏實實,這是我們的一貫思路。”

儘管如此,騰訊FiT在低調中表現出了強大的戰鬥力,無論是勢不可擋的微信支付,還是微信支付上面的手機充值、信用卡還款等應用、騰訊乘車碼小程序、香港錢包、跨境匯款等、以及蓬勃發展的騰訊理財通,騰訊區塊鏈、快速成長的騰訊金融雲…

在騰訊財報中,其金融及雲業務被稱為“其他業務”,已經成為僅次於遊戲的第二大收入來源。2017年全年,騰訊其他業務收入合計433.38億元,同比增長153%,成為騰訊集團的重要增長引擎。

據8月份披露的騰訊中期業績報告,今年二季度,得益於支付相關服務及雲服務的增長,騰訊其他業務錄得同比81%及環比10%的增長,高達人民幣174.96億元。

資本市場對這塊業務亦高度關注。今年早些時候,光大證券給予騰訊金融及雲業務的估值為7200億元,天風證券認為騰訊金融科技業務的估值可以達到1200億-1440億美金。

騰訊金融科技,而不是騰訊金融

在近年來的媒體報道中,一般習慣性地將騰訊FiT稱之為騰訊金融,與螞蟻金服、京東金融等相對應。

不過,騰訊FiT從來沒有自稱為“騰訊金融”,更多時候以“騰訊”的名義對外發聲,從不顯山露水。

這一次,騰訊FiT終於選擇在人民幣發行70週年的紀念活動中,首次以“騰訊金融科技”公開示人。

為什麼是騰訊金融科技,而不是騰訊金融?

這是因為,選擇了金融科技,就選擇了技術驅動,選擇了一條開放與合作之路。這符合騰訊作為一家技術公司的的本質,也契合騰訊“連接一切”戰略目標。

早在2015年9月,在“騰訊·金融合作夥伴高峰論壇”上,騰訊集團總裁劉熾平就表示,騰訊將以“連接”為中心,會堅持開放、合作戰略,通過連接戰略把好的金融機構、金融團隊、金融產品和海量的用戶連接起來。

截至目前,騰訊金融科技以騰訊移動支付和金融應用為核心,包括移動支付類產品例如手機充值、信用卡還款、騰訊乘車碼、微信香港錢包、跨境匯款等,金融應用產品如騰訊理財通,此外還有騰訊區塊鏈、金融雲等金融創新產品。

財報顯示,截至2018年6月底,騰訊支付業務月活躍賬戶已逾8億,日均成交量同比上升逾40%。

在海外市場,微信支付已合規接入全球四十多個國家/地區,跨境支付結算幣種達13種貨幣,基本滿足了大多數用戶在境外的移動支付需求。

據騰訊財報,今年二季度,線下商業支付筆數同比增長280%,佔總交易筆數的比例首次過半,主要受益於智慧零售舉措及高頻小額支付使用場景解決方案。

其中,作為高頻小額支付解決方案代表的乘車碼,已覆蓋深圳、上海、廣州、北京等近百個城市,支持BRT、公交、地鐵、索道、輪渡等智慧交通移動支付場景。

在財富管理市場,理財通自2014年上線以來就定位於精選理財平臺,用戶量與資金保有量持續增長。除了攜手傳統金融機構推出穩健理財產品,理財通上線了浮動收益等多元化理財產品。

在騰訊集團2017年財報中,理財通的管理資產規模,首度被寫入騰訊財報當中:“騰訊的財富管理平臺理財通於截至2018年1月底管理資產累計超過人民幣3000億元。”

據最新公開信息,目前理財通用戶數已突破1.5億,資金保有量突破4800億元。

還有騰訊金融雲,到目前為止,其服務的金融客戶已經超過了6000家,包括150多家銀行、頭部消費金融公司、網貸平臺等。

在一些看似微小的領域,騰訊金融科技的力量同樣在顯現。舉例來說,針對香港17萬菲傭匯款難的問題,騰訊火速推出“We Remit”微信公眾號,操作註冊5秒匯出款項,5分鐘內家人就能收到匯款。

中國不缺金融公司,多一家、少一家沒那麼緊要。但在當下金融與科技高度融合、快速裂變的關鍵時刻,真正的金融科技公司才是彌足珍貴的。

這是屬於騰訊金融科技的歷史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