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杜受田家族傳說

杜受田家族傳說

杜受田家族傳說

杜受田家族傳說

杜受田家族傳說

杜受田家族的傳說是濱城民間傳說的重要組成部分。濱城人民紀念和敬仰杜受田家族,圍繞杜氏家族,以杜受田為中心,訴說他們的事蹟和遭遇,敘述了清代後期歷史發展中的現象、事件和人物,寄寓著民眾的道德頌揚和評價。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濱州杜受田家族的始祖杜雄飛由河北棗強移民濱州城裡,到嘉靖年間,杜家人科舉起家,步入政壇,特別是明朝末年的甘肅巡撫杜承式、江西布政使杜詩叔侄同時為高官,杜詩又被譽為"海內直臣",其家族的影響形成第一個高峰,關於其家族的祖先、墓地的傳說開始流傳。

清朝末年,咸豐皇帝的恩師杜受田和他的父親以及他的兩個兒子、一個孫子均入翰林院,成為"祖孫父子兄弟伯侄翰林",俗稱"父子五翰林",另外,杜受田的一位叔兄弟和一位侄子也考取進士,民間高度頌揚其家族"一門七進士",在中國科舉史上有重要地位。杜受田是太師大學士,諡號"文正",達到臣子的最高峰;他的父親是太傅,位列三公;他的兒子是軍機大臣,著名的顧命大臣,隨著其家族達到極盛時期,各種民間傳說也廣泛地宣揚開來。著名的如"杜受田進京趕考"、"雙龍跪臣"、"御前聽政"、"南苑校獵"、"杜家大院有三寶"、"大同客棧三大怪"、"杜受田吞金自殺的傳說"、"杜受田是峨眉山和尚轉世的傳說"、"父子五翰林"、"臨終問計"等。杜受田家族的傳說內容涉及天文地理、風土民情,一些傳說還涉及到住房、水井、墓地等人文建築和玉兔、蟾蜍、白馬、喜鵲等自然動物。

自十七世紀末至今,多代官吏和杜氏後裔,以及社會民眾做著不間斷的傳承工作。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迄今,李振西、段劍秋、孫玉良、侯玉傑、杜同柱、楊新彬、杜建廷等人,對濱州民間傳說進行蒐集整理,使得杜氏家族傳說得以傳承不衰。

杜受田家族傳說在故事情節和人物塑造兩方面都有顯著特色。在故事情節上主要表現為具有"傳奇性",比真實的歷史更曲折複雜。故事的情節基本上具有生活本身的形態,故事發展基本上合乎生活的邏輯,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結果與真實歷史是相吻合的;其中包含有很多的虛構成分,把生活素材加以剪裁、集中、虛構、渲染、誇張、幻想,通過偶然的、巧合的,以至"超人間的"情節來引起故事的轉變。使故事情節的發展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既給人以真實感又比較曲折離奇。

杜受田家族傳說在刻畫人物時大都採用粗線條的手法,強調人物思想性格的一個方面,因此形象單純明朗,比較突出,能給人留下鮮明的印象,常常通過誇張和渲染把人物理想化。

杜受田家族傳說的創作與流傳具有地域性。常與當地的風土人情相結合,並在流傳過程中提煉加工而最終定型。在加工提煉的過程中,創作者或者根據現實的需要和切身的感受,使原有故事的情節更加曲折、生動;或者把同類的事情集中到一個人物身上,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

傳說故事之一:杜家祖墳

明朝初年,濱州杜家的始祖杜雄飛隨著移民隊伍由山西省洪洞縣大槐樹處出發,沿著上北京的大道,到達河北省棗強縣後,移民們在此休息、集結,然後被重新編隊,由此北上者充實北京地區和河北省,由此南下者充實山東省,杜雄飛被分發至南下的隊伍裡。他們一路走一路被安置,人員越來越少,到了濱州城內休息時已是隊伍減半,杜雄飛看到這裡雖然人煙稀少,但屬於交通要道,四周土地平闊,是理想的生活之地,遂決定在州衙後邊留了下來。

在濱州城內駐紮下來後,杜雄飛在官府的支持下很快在州衙旁邊開了一個小酒館。由於杜雄飛誠實經營、做事勤快,買賣日漸興旺。卻說,不知從何時起,城西寺院有一位和尚隔三差五地來喝上二兩,出家人以化緣為生,口袋裡空空蕩蕩,和尚不說交錢,杜雄飛也不問,日久成習慣,就這樣也不知過了多少年。有一天,和尚又來到杜雄飛的酒館,杜雄飛照例又給他打上二兩酒,和尚慢慢地品嚐完後對杜雄飛說:"許多年來,老衲不知打擾過施主多少回,今貧僧要雲遊他方,無緣再見面。施主陽宅選在衙門後,屬於絕好的地界,但施主至今尚未選定陰宅,就讓老衲幫施主挑選一塊,以作為對施主的報答吧!"杜雄飛連忙稱謝,於是跟隨老和尚出了濱州城北關,來到城西北角的外城牆下。老和尚指著腳下的一片低窪地帶說:"濱州杜家的陰宅就建在這裡。"說完後飄然而去。杜雄飛站在這裡足足楞了半個時辰,由於元朝時挖土築城牆,這裡不僅低窪而且鹽鹼得厲害、離城牆僅幾步之遙。他怎麼也想不通,天底下哪裡有人會埋在這種地方?疑惑歸疑惑,杜雄飛認為,出家人不打誑語,於是他花了很少的錢買下了這大片被認為是累贅的土地,他非常嚴肅地召集兒子杜榆、孫子杜鍾、杜鏞,告誡他們要絕對聽從老和尚的選擇,否則便是不肖子孫。

說來也巧,杜雄飛買下墓地不久,濱州城便開始重新規劃建設,州城城牆收縮,離開了杜家墓地一里多地。

杜雄飛去世後,其子孫按照遺囑,將其埋葬於早就選擇好的、位於州城西北的墓地。傳說,杜雄飛下葬後,當天晚上突然狂風大作、沙石飛揚,一夜之間,窪地竟然變成一片高崗。

傳說故事之二:杜受田進京趕考

傳說,當年杜受田進京趕考時,一到京城就病倒了,被迫住在一家客店裡。一晃十多天過去了,誤了考期。自古沒有場外的進士,待下期再考吧,還得三年,實在於心不甘。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他問店家:"皇上出來都是走哪條路?"店主說:"必經之路就是八稜橋。"

這天,杜受田一大早就來到八稜橋上,正等得心煩意亂,遠遠地聽到鳴鑼開道,有人高聲吆喝:"行人閃開!"杜受田不躲閃,對御林軍說要叩見皇上,通稟後,道光皇帝一時心血來潮決定見一下這位大膽的舉子。杜受田來到皇上面前,述說耽誤考期之事。皇上說:"這麼辦吧!我當場出個對子 ,如果你能對上來,我就封你為翰林院大學士。"杜受田說:"行啊!"皇上看了看四周,指著八稜橋說:"'八稜橋,橋八稜,八稜八稜八八稜',你對下聯吧 ! "杜受田順口答:"萬歲爺,爺萬歲,萬歲萬歲萬萬歲。"皇上一聽高興了,當場說;"好!我就封你為翰林院大學士。"就這樣,杜受田成了翰林院大學士。後來又被選做咸豐的老師,更是官運亨通了。

傳說故事之三:父子五翰林

傳說,杜受田及其父親和兩個兒子考取進士後,成績優異,均被點為翰林,可是到了孫子輩,都平平庸庸,看來很難有所作為,這成了杜受田的一塊心病。有一天,老謀深算的杜受田終於想出了一條絕妙的計策。他把小孫子杜庭琛叫到跟前,交給他一個盛東西的小籃子,反覆給他講解,直到小孫子對答如流為止。等到一個合適的時機,杜受田領著小孫子進了咸豐皇帝的寢室,行過大禮之後,皇帝問杜受田的孫子;"你攜個小籃子做什麼呀?"小孫子一字一頓高聲說;"盛東西!" 這一回答,引起了皇帝的注意,立刻開玩笑似地反問;"為什麼不盛南北呀?"小孫子顯出十分認真的樣子回答說;"東方甲乙木,西方庚辛金,都能盛的住,南方丙丁火,給燒了,北方壬癸水,給漏了,所以小籃子只能盛東西,不能盛南北。"咸豐皇帝龍心大悅,當即脫口而出:"又是一個翰林苗子。"杜受田和小孫子趕忙一齊跪下:"謝主龍恩!"皇帝金口玉言,說出去的話是收不回來的,就這樣,成就了杜受田一門"父子五翰林"的美譽。

傳說故事之四:鋼柱子

清朝嘉慶、道光年間,杜受田家族居住濱州城內南街的一支不僅人丁興旺,而且子孫個個成才,僅杜受田的父親就兄弟八人且無一白丁,分散在各處為官者不乏其人,朝廷中也有高官,兒孫們娶妻生子,枝葉繁茂,當然就要兄弟們分家,於是準備擴大舊居規模。可是,濱州城內臨近杜家大院的地方都是別人的房產,杜家若想擴大規模,首先遇到了地皮不足的問題。杜受田的父親杜堮是家族中官職最高的,他告誡家人,切不可仗勢欺人,要對得起鄉親,一定要買賣公道,同等情況要多付銀兩,同時他主動拿出部分資金寄給家中。

很快,大量的磚瓦石料從各地運來了,泥瓦匠也攜帶工具上工來了。由於杜家出的價錢公道,甚至超出當地價格許多,各遷移戶都非常順利地搬了出去,只有最西南角的一戶剛姓人家,無論杜家怎麼談,不管杜家出多少錢就是不願出讓。傳說,杜家人許諾用銀錢鋪地買下這片宅基地,但是,剛姓人家不為金錢所動,就是不賣。迫於無奈,杜家人急忙寫信,派人送往京城杜堮處。杜堮回覆道:自家修房屋,不準難為鄉親。剛姓人家如此品性剛烈,是我們杜家宅院的鋼柱子,留下最好。就這樣,杜家大院最西南角一直保留著一戶剛姓人家,當地俗稱"剛家角",也稱"鋼柱子"。

傳說故事之五:金鎬玉鍁

傳說,杜受田的墓地是經過風水先生選擇的,位於濱州城西北八里處。墓地的諧音是:頭頂泰山(北有泰山廟),手託二園(兩邊有宋家園、徐家園村,已經合併為宋徐園),腳踩王侯(南有侯家廟子村,已改為張趙村)。

傳說,當年杜受田的靈柩從北京出發往家鄉運送時,咸豐皇帝特賜金鎬玉鍁,命令棺槨直線行進,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杜受田下葬後,在他的享堂裡,擺放著金鎬、玉鍁、戒尺,當地百姓俗稱三件寶。那戒尺,據說是打咸豐用的。

這些傳說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樣,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很強的感染力,為我們提供了審美的精神享受,增添了人們熱愛家鄉和熱戀故土的情愫。它帶有濃厚的地方色彩,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濱州歷史的發展變化、人物風采、風土人情,是當地民俗情況的寫照,是百姓對美好生活和對家鄉人物的描述。杜受田家族傳說豐富了清朝後期故事和地方性人文掌故,彌補了正史的不足和不詳細之缺憾,佐證了清代歷史人物和時空環境,明確指證和遺傳下相關遺蹟遺物。對於研究濱州地方歷史、風土人情、方言土語、民間文藝、杜氏源流分支都是一部分不可忽視的寶貴資料。

杜受田家族傳說已成為文學藝術取之不盡的表現素材,在小說、書畫、雕塑以及影視作品中都有生動的體現。同時,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深深地印刻在百姓大眾的心裡,對推進道德教育和民族精神的傳承必將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