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 西南交大校長徐飛:中國高鐵“走出去”應著力解決好既有項目建設

西南交大校長徐飛:中國高鐵“走出去”應著力解決好既有項目建設

CFIC導讀:

10月13日,第六屆中國高鐵“走出去”戰略高峰論壇在西南交通大學舉行。西南交通大學校長、中國鐵道學會副理事長徐飛在論壇上致辭,以下為原文。

尊敬的各位院士、各位專家,

女士們,先生們,媒體界的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

疊翠流金,秋色怡人!在這美好的時節,我們相聚於美麗成都,相聚在西南交大,隆重舉行第六屆中國高鐵“走出去”戰略高峰論壇。在此,我謹代表西南交大,代表學校五萬餘名師生員工,向參加論壇的各位領導、專家學者、各位來賓表示熱烈的歡迎!也藉此機會,向一直以來,對中國高鐵“走出去”戰略高峰論壇給予關心、指導和支持的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外交部、商務部、中國鐵路總公司、國家鐵路局等領導單位,四川省人民政府、成都市人民政府等領導部門,《光明日報》、《中國科學報》、《中國社會科學報》、《每日經濟新聞》、新浪網等媒體單位,中國中車、中國中鐵、中國鐵建、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等行業企業和研究機構,以及北京外國語大學等兄弟高校,軌道交通領域的各位同仁、各位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西南交大創建於1896年,是中國第一所工程高等學府,中國近代土木工程、交通工程和礦冶工程高等教育的發源地,中國軌道交通領域辦學時間最久、綜合實力最強的研究型大學。122年來,學校發端於鐵路、發展於軌道、興盛於高鐵,文軌車書作育英才,竢實揚華交通天下,先後培養了以茅以升、竺可楨、林同炎、黃萬里、劉大中等為代表的多位彪炳史冊的科學泰斗、工程大師和學界翹楚,師生中產生了3位“兩彈一星”元勳、62位海內外院士、24位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在製造和工程等諸多重要領域創造了百餘項“中國第一”乃至“世界第一”,為國家經濟發展和人類社會進步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了“一帶一路”重大倡議。作為承載時代使命的世紀工程,“一帶一路”建設掀開了世界發展進程的嶄新一頁。五年來,“一帶一路”倡議由理念變為行動,由願景化為現實,在世界範圍內風生水起。隨著“一帶一路”全面推進和深入實施,中國高鐵緊跟“一帶一路”建設步伐積極作為,中國高鐵縱橫廣袤大陸,行走深山峽谷,連點成線、貫線覆面,已然成為助推“一帶一路”建設,實現互聯互通和開放合作,造福沿線國家人民,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引擎。

大道致遠,砥礪前行。一直以來,學校立足自身軌道交通辦學傳統和辦學優勢,全方位服務“一帶一路”,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進程中,學校著眼於軌道交通科技前沿,業已構建起了以創建中的軌道交通國家實驗室等13個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為代表的軌道交通領域最完備、最先進的科研平臺集群,深度參與莫喀高鐵、印尼雅萬高鐵等首批高鐵海外工程;作為中國政府推薦和指定的大學與印度鐵道部合作共建印度鐵道大學,按照中國政府和埃塞俄比亞及非盟領導人的會談成果,學校全面參與援建埃塞俄比亞鐵道學院;牽頭成立“一帶一路”鐵路國際人才教育聯盟,全力建設“西南交通大學天佑鐵道學院”,重點支持“國際工程班”,對俄羅斯、印度、埃塞俄比亞、蒙古等“一帶一路”沿線4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官員及技術人員開展國際培訓,招收全日制留學生培養高鐵全產業鏈人才,全力推動中國高鐵“走出去”。

與此同時,學校順應國家戰略部署,與中國高鐵“走出去”同頻共振,於2013年聯合《光明日報》社,成功舉辦首屆中國高鐵“走出去”戰略高峰論壇,此後年年舉辦迄今已連續舉辦了5屆。現在論壇的聲音越來越響、出席人員越來越廣、成果越來越多、影響越來越大。

五年來,論壇主動對接國家戰略,集思廣益、凝聚共識。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作為開展各項合作的重要依託,成為共建“一帶一路”的優先領域,而高鐵“走出去”則是實現“五通三同”的關鍵環節。論壇堅持助推中國高鐵“走出去”的初心,50餘場重要學術報告縱橫捭闔,議論風生,積極為中國高鐵“走出去”把脈問診,建言獻策,精彩紛呈,創見迭出,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普遍讚許。

尤其值得稱道的是,論壇立足高鐵“走出去”,但不囿於高鐵“走出去”。論壇在系統深入探討高鐵“走出去”的基礎上生髮開來,對“走出去”過程中需直面的地緣政治、經濟金融、法律法規、社情民意、教育培訓、文化文明、生態環境乃至外交國防等諸多寬領域、多層次、廣視角問題,進行了多元探索和深度剖析。對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量子通訊等技術與軌道交通行業的有機融合和高鐵智能化運維,也做了很多有價值的思考,提出了若干實操建議。

各位專家,各位學者!當前,人類社會正處在一個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代,全球政治經濟格局深刻演變,發達國家與新興經濟體走勢分化,霸權主義、強權政治、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和戰亂恐襲等問題此起彼伏,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等因素複雜交織,中國高鐵“走出去”面臨的不確定性和規制性風險進一步加大,亟需著力解決好既有項目建設、新的市場開拓、鞏固金融保障、規範投資建設行為、強化風險防範、加強民生援助等一系列關鍵問題。

為讓中國高鐵“走出去”戰略高峰論壇行穩致遠,向縱深發展,為將此論壇打造成有重要影響力的“門戶型”智庫,我建議未來論壇可以重點就以下四類問題(包括但不限於)做深入探討:

一是如何按照“一國一研”、“一國一策”原則精準施策,應對、規避、管控和化解高鐵“走出去”中包括地緣政治風險、社會風險、安全風險、技術風險、政策法律和經營財務風險等在內的多重現實風險和潛在風險。

二是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中國高鐵行業的整體優勢和高鐵產業鏈集成實力,提高全球性配置資源、全產業鏈經營、關鍵價值鏈控制、核心技術掌控和高附加值盈利能力,全面提升國際化綜合競爭力,形成國際級產業力量。

三是如何形成政府引導、企業主體、金融支持、市場運作、多方共建、行業聯合的協同機制,進一步優化高鐵“走出去”的經濟外交政策、財政政策、稅收政策、金融和外匯監管政策,特別是具有針對性、突破性和操作性的優惠政策、傾斜政策和配套政策。

四是如何堅持世界眼光、中國特色,服務大局、當好先行,在充分發揮以高鐵為代表的交通運輸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戰略支撐的同時,通過高鐵“走出去”積極促進世界各國的共同繁榮,特別是欠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的包容性發展。

各位專家,各位學者!讓我們攜手並進、精誠合作,竭力服務國家戰略部署,持續深化務實合作,為推動中國高鐵“走出去”,服務“一帶一路”重大倡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最後,預祝第六屆中國高鐵“走出去”戰略高峰論壇取得圓滿成功!

謝謝。

人物簡介:

西南交大校长徐飞:中国高铁“走出去”应着力解决好既有项目建设

徐飛,現任西南交通大學校長,中國鐵道學會副理事長。美國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MIT)高級訪問學者。曾任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

出版《戰略管理》《重混戰略》《縱橫“一帶一路”:中國高鐵全球戰略》《戰略聯盟穩定性、破缺性與演化實證》等近二十部著作、譯著和教材。在國內外核心學術期刊及媒體發表70餘篇論文和文章。主要研究戰略管理、博弈論、創新戰略、創新思維與戰略領導力等。 2016年被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中國青年報社評為“學生最喜愛的大學校長”。

西南交大校長徐飛:精耕千畝“創新谷” 形成融通世界的“國家標準”

西南交大校长徐飞:中国高铁“走出去”应着力解决好既有项目建设

10月12月下午,“2018成都國際軌道交通大會新都峰會”嘉賓採訪室裡,來自中央和全國各地的記者們圍住西南交通大學校長徐飛,爭相拋出一個個問題。

這次吸引媒體關注的“交大亮點”有兩個:一個是從研發端走向應用端,由西南交大綜合交通大數據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面向公眾發佈《中國城市軌道交通發展潛力報告》,是國內首個軌道交通的城市調查報告。另一個是西南交大與新都區簽署協議,共建軌道交通創新谷,在中車成都軌道交通產業園打造一個“園中園”,建設“軌道交通國家質量基礎(NQI)創新基地”,用徐飛的話來說,“這是一件執牛耳的事”。

形成與世界接軌的“中國標準”

記者:在這1000畝土地上,西南交大將會有怎樣的佈局和安排?高校直接領銜一個產業“園中園”,這在之前很少聽說。

徐飛:主要是打造“軌道交通國家質量基礎(NQI)創新基地”。我們知道,企業之間的競爭,不是產品甚至也不是技術的競爭,到最後是標準的競爭,這是一個“執牛耳”的事。軌道交通NQI基地落戶成都新都,說明成都市、新都區很敏銳,能夠從最高端去建設,善於並敢於創造競爭制高點。為什麼會由西南交大來做?因為西南交大是我國軌道交通領域辦學歷史最悠久、學科門類最齊全、核心資源最集中、綜合實力最強的研究型大學。經過多年持續建設,學校在標準、計量、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等方面,也已形成強大的系統能力。

NQI是一個國家建立和執行標準、計量、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等所需的質量體制框架,國際標準化組織認為計量、標準化、合格評定已經成為未來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三大支柱。NQI對產業的拉動作用十分顯著,尤其是在產業形成的關鍵期。科學研究和產業的交叉地帶,被稱為“創新的死亡谷”,也是產業形成的關鍵區,NQI在這個區域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產業形成的重要推進器。四川省有很好的軌道交通產業鏈優勢及其外部有利條件,但尚未形成產業優勢,更未形成強勢。發展四川省、成都市的軌道交通產業,不僅要滿足本地市場,更要形成支柱性的產業,搶佔全國甚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市場。形成“計量-標準-認證認可-檢驗檢測”一體化NQI標準體系,就是極好的抓手。

我們致力於研究“中國標準”,但同時也會去接軌世界各國各地的標準,例如歐標、美標。今天,歐洲電工標準化委員會、國際電工委員會系統安全標準委員會主席就來參會了,他們的市場化和成熟度都很高,我們還是“學生輩”。雖然我國標準發展速度很快,但要學習的地方還不少。對比分析與國際先進標準的差異性和等效性,我們要大力推進不同譜系標準的國際化,推動中國技術標準與國際接軌,以技術創新和標準國際化構建產業綜合競爭優勢。同時,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增加中國在國際標準制定中的話語權。

成都應做研發“高地”和產業集群“重鎮”

記者:榜單中,成都在潛力榜中排行第四,怎麼來看這個結果呢?

徐飛:成都緊隨北京、上海、深圳排在第四,這個結果並不令人驚訝,而是名至實歸。實際上,成都市集聚了中國軌道交通領域實力最強的科技研發、勘察設計、工程建設、裝備製造、運營維護等骨幹單位,如西南交大、中鐵二院、中鐵科研院、中鐵八局、中國鐵路成都局、中國中車、天馬軸承、新築股份等,具有完備的軌道交通產業鏈,條件得天獨厚。軌道交通產業是成都市突出發展的重點優勢產業。目前,成都市已經形成了軌道交通產業“一校(西南交大)一總部(金牛)兩基地(新都、新津)”的產業佈局,初步形成軌道交通產業生態圈,並呈現快速發展的趨勢。假以時日,成都一定能夠建設成為中國乃至世界軌道交通的研發高地和產業集群重鎮。

此次發佈的《中國城市軌道交通產業潛力排名榜》,從中國大陸既開通地鐵又有軌道交通產業的18個城市中選取14個擁有完整數據的城市作為樣本,利用熵值法,對軌道交通研發能力(高校、科研機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R&D經費內部支出、專利授權量)、軌道交通現狀及潛力(軌道交通綜合實力、供給潛力、需求潛力)、軌道交通產業鏈基礎能力、軌道交通政策支撐等,作為中國城市軌道交通產業潛力評價的主要要素。通過對基礎數據進行權重確定,進而根據各項指標所佔的權重,採用百分制計分法,計算出各城市的總得分。

各項得分分析顯示,成都市軌道交通產業發展潛力巨大。與北京、上海、深圳三市相比,成都市軌道交通研發能力和軌道交通現狀及潛力略低於北京,軌道交通現狀及潛力和軌道交通產業鏈基礎能力略低於深圳和上海,但是成都市的軌道交通產業各項指標均處於較高水平,這表明成都市軌道交通產業處於全面均衡發展階段;與除上海、北京、深圳外其他城市相比,各項能力均處於較高位次,這表明成都市軌道交通產業在政府政策、研發創新、基礎製造、需求關係等因素的支撐下將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在看到巨大潛力的同時,必須清醒地意識到現實差距。這個榜單不是一個簡單地排座次,其實是一個“體檢表”,成都市和各有關城市的政產學研各方,都能在其中找到改進和努力的方向。通過持續改進和優化,共同把中國的城市軌道交通水平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專訪西南交大校長徐飛:抓好四大要點 推動軌道交通高質量發展

西南交大校长徐飞:中国高铁“走出去”应着力解决好既有项目建设

剛剛結束的國慶假期,作為運輸“主力軍”的高鐵圓滿完成了一場“人口大轉移”。以成都東站為例,10月1日當天旅客發送量達18.7萬人次,創下開站11年以來單日旅客發送人數新高。

在城市內部,以地鐵為主的公共交通支撐著急劇上漲的人流量,將南來北往的遊客送往各大景區。數據顯示,國慶假期成都地鐵每日線網客運量保持在300萬乘次以上。

“自從有了人就有了交通,這是一個古老話題,也是一個時代話題,時至今日,交通的內涵和外延都已得到極大拓展。”作為中國第一所工程高等學府——西南交通大學的第65任校長,徐飛對“交通”有著深刻的理解。

在他看來,交通之大,早已不再停留在“位移”和技術層面上海陸空等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在今天舉行的2018國際軌道交通產業發展新都峰會上,徐飛還將進一步深入分享他對新時代軌道交通“質量與安全”建設的見解。

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專訪時,徐飛談到,在全球經濟向低碳模式轉變的大背景下,各國都將發展安全、高效、綠色、智能、人文的新型軌道交通作為未來公共交通發展的主導方向。“我們要推動軌道交通高質量發展,需要做好規劃,因地制宜優化線路規劃和站點佈局,同時要加強與其他市場要素的有機協同,加強市場化運營,拓寬融資渠道,實現綜合效益最大化。”

談發展趨勢

高鐵正從“雙軌”向“兩化”提升

NBD:軌道交通產業科技含金量高,帶動面廣,是《中國製造2025》明確要突破發展的十大重點領域之一。在當前的世界經濟格局下,您如何看待軌道交通產業的發展趨勢?

徐飛:在全球經濟向低碳模式轉變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國都將發展安全、高效、綠色、智能、人文的新型軌道交通作為未來公共交通發展的主導方向,軌道交通的客運將向高速、城市軌道交通、聯合運輸方向發展,貨運將向重載化、快捷化、物流化方向發展。

進入21世紀以來,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推動下,全球軌道交通行業技術創新更迭,高鐵擴建及升級已成為諸多國家大力發展區域經濟的必然選擇,大力擴展城市軌道交通成為各國舒緩交通壓力、改善職住平衡重要途徑。各國大力發展鐵路軌道交通、城際市域軌道交通和城市軌道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軌道交通加速成網的趨勢十分明顯。

2016年7月發佈的《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勾畫了我國新時期“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的宏大藍圖。“八縱八橫”可實現相鄰大中城市間1~4小時交通圈、城市群內0.5~2小時交通圈,連接起50萬人以上大中城市,到2025年高速鐵路營業里程將達3.8萬公里。

軌道交通路網的快速延伸必將帶動軌道交通裝備市場快速發展,2018年全球軌道交通裝備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1400億美元以上。在軌交裝備市場擴容的同時,軌道交通裝備製造業呈現出強勁的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趨勢。

此外,軌道交通特別是高鐵的“拉動效應”和“溢出效應”趨勢也越來越明顯,“交通引導發展”(TOD)從理念到行動,從願景到現實,行穩致遠。實際上,高鐵正從“雙軌”向“兩化”(產業化、城鎮化)提升,即從單純的高鐵建設,向高鐵建設與沿線區域的資源開發、產業發展、城鎮建設等一體化規劃推進。以高鐵為紐帶,以站點城市為基點,形成以高鐵為紐帶的城市群,或將成為新型城鎮化的理想模式。

NBD: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您認為推動軌道交通高質量發展的要點是什麼?

徐飛:關鍵要抓好四個方面。一是做好規劃,因地制宜優化線路規劃和站點佈局;二是要拓寬融資渠道,防範債務風險,大力推廣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三是軌道交通要加強與其他市場要素的有機協同,力爭將TOD落實落地;四是加強市場化運營,創新服務方式,促進鐵路與其他交通方式無縫對接,實現綜合效益最大化。

城市軌道交通要立足構建多模式、多層次、一體化的公共交通體系,使廣大市民有高品質的出行體驗。縱觀全球優秀的公交都市,如倫敦、巴黎、東京、哥本哈根、新加坡、香港等,公共交通系統均包含市郊鐵路、市域軌道交通快線、地鐵、輕軌、有軌電車等多種交通方式。每種方式均有其合理的功能定位、運能量級、服務特性和客流服務適應性,且各種方式功能互補、高效銜接、全面協同。

日本軌道交通網絡發達、技術先進,尤以高效、方便、準點著稱,並致力於提供人性化、無障礙為主要特點的更高水平交通運輸服務。花園城市新加坡,以其一流的綜合交通系統和前瞻性的“花園式”規劃管理聞名於世,在狹小的空間,為高密度的人流物流車流提供優質服務。

需要強調的是,城市軌道交通的穩健發展,需要將包括土地儲備與開發政策在內的多種因素綜合統籌。香港長期堅持將軌道交通建設、運營與沿線土地、房地產開發以及後期物業營運捆綁起來,不僅形成軌道交通建設運營自我造血機制,保持軌道公司長期財務平衡盈餘與可持續發展,也更好地促進土地集約節約利用。日本的私鐵建設運營與土地開發的捆綁也有類似成功經驗。

NBD:在這個過程中,企業扮演著什麼角色?

徐飛:企業支撐著產業發展,而龍頭企業更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龍頭企業能夠有效整合行業優勢科技資源,融通行業的技術研發,組織瓶頸技術創新攻關,加快研究成果共享與轉化,優化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鏈,推動軌道交通裝備產業整體升級,更好更快地提升企業和行業整體發展水平。我認為,這些企業主要在三方面發揮帶頭作用。

首先是戰略聯盟。企業通過戰略聯盟可以實現優勢互補,形成共生共榮、協同演化的產業集群。龍頭企業能夠積極彰顯引領示範作用,帶動區域產業轉型升級,同時充分發揮以企引企作用,吸引更多產業鏈上下游優質企業來集群集聚發展。中國中車、中國中鐵、中國鐵建等頭部企業和其他中國高鐵企業及金融機構要加強協同,形成生態圈協作,最大限度地發揮行業整體優勢和產業鏈集成實力,提高全球性配置資源、全產業鏈經營、關鍵價值鏈控制、核心技術掌控和高附加值盈利能力,全面提升國際化綜合競爭力和市場佔有率。

其次是技術創新。龍頭企業作為新舊動能轉換的主力軍,要瞄準先進軌道交通四大戰略方向,即軌道交通系統安全保障技術,系統綜合效能提升技術,系統可持續性技術和系統互操作技術,引領軌道交通領域技術創新新範式,佔領運輸系統技術、標準、裝備和集成能力體系的制高點。要利用國家大力推動“中國製造2025”十大重點領域的建設機遇,加快新材料、新技術和新工藝在先進軌道交通裝備上的應用,重點突破體系化安全保障、節能環保、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技術,研製先進可靠適用的產品和輕量化、模塊化、譜系化產品。

第三,自主知識產權和品牌打造。21世紀是知識產權的世紀、專利技術的世紀,是標準和品牌的世紀。誰掌握了知識產權和專利技術,誰擁有標準和品牌,誰就擁有話語權,就可以主導市場。龍頭企業要加強技術的原始創新能力和正向創新能力,加大應用基礎研發投入,不斷增強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專利數量,不斷提升制訂全產業鏈、全生命週期的產業標準體系的能力,切實提升產品附加值和企業核心競爭力,努力建設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名企名品。

談競爭格局

成都發展軌道交通須走差異化道路

NBD:您剛剛提到“交通引導發展”,現在很多城市都明確要發力軌道交通、打造產業生產圈。在您看來,城市應如何打造軌道交通產業生態圈?

徐飛:軌道交通產業生態圈不僅需要構建包括勘察設計企業、工程建設企業和裝備製造企業等相關單位在內的聯合體,形成洽商立項、勘察設計、投融資、工程實施、裝備供應、竣工驗收、聯調聯試、安全評估、運營管理於一體的系統能力,更需要政府引導、企業主體、金融支持、市場運作、多方共建和行業聯合。

為此,金融、製造、施工、商貿要相互支撐,製造業與服務業要深度融合。涵蓋市場金融、信息服務、人才服務等方面的服務保障體系,以及相關產業的科技研發與設計、實驗體系等科研創新機制亦需要健全和完善。

NBD:我們注意到,近年來,西部幾座明星城市的軌道交通發展迅速,成都更把軌道交通產業列為五大優勢產業之一。面對激烈的競爭,您對成都有什麼建議?

徐飛:成都有完整的軌道交通產業鏈,在科技研發、技術服務和工程建設等領域具有較大優勢,但在整車製造、裝備製造等領域還相對薄弱。成都軌道交通產業發展的重點,應著眼於新技術、新制式帶來的高科技新興產業。在軌道交通傳統產業佈局已基本形成、競爭也比較充分的格局下,要加快軌道交通產業發展,必須走差異化道路,重點在更快、更難、更新上進行創新和產業佈局。

在我看來,成都要打造成為全球軌道交通研發高地和產業集群重鎮,應在以下六個方面發力:

一是大力提升科研能力,大力推動關鍵技術攻關。依託西南交通大學雄厚的科研實力和完備的軌道交通實驗平臺,近期重點開展真空管道高溫超導高速磁浮列車研發和第二代中低速磁懸浮、現代有軌電車、懸掛式和跨座式單軌等新制式新能源軌道交通系統設計技術研究。

二是加快科研平臺建設。在天府新區成都科學城加速立項建設多態耦合軌道交通動模實驗平臺;依託西南交大、中鐵二院、攀鋼鐵路用鋼研究中心、中車成都軌道交通產業園、中車資陽機車產業園、新津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園、眉山機械產業園區,建設國家級軌道交通檢測、計量認證基地。依託四川省內外軌道交通相關高校、科研院所和製造企業,組建四川軌道交通製造業創新中心,力爭創建國家軌道交通製造業創新中心。

三是深化勘察諮詢設計綜合技術研究。充分發揮諮詢設計作為軌道交通工程建設的靈魂、引領、先導、龍頭和帶動作用,帶動上下游相關產業和全產業鏈發展。開展基於北斗衛星、無人機的現代勘察技術應用研究;搭建基於BIM技術的協同設計平臺,開展三維設計、智能化設計、精細化設計,圍繞新需求拓展新市場,加快新技術應用。

四是進一步拓寬工程建設市場。突破工程建設技術難題,以國內發展新制式軌道交通為契機,率先掌握新制式軌道交通建造技術,搶佔新制式軌道交通工程建設市場。鼓勵商業模式創新,積極開拓海外市場。

五是進一步完善運營維護體系。積極延伸業務鏈條,搶抓高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進入大規模養護維修週期的時機,延伸既有軌道交通維護業務,重點推進動車高級修成都維修基地建設和現代有軌電車等新制式軌道交通維保基地建設。大力推動運營模式輸出,努力打造出口服務基地。

六是大力提升裝備製造業實力。完善機車車輛產品鏈,深化與中車集團的戰略合作,推動城際動車組、地鐵車輛、現代有軌電車、大功率交流傳動電力/內燃機車、混合動力內燃機車、重載和快運貨車形成規模化製造能力;全力推動中車集團在川佈局新制式軌道交通整車研製,壯大省內軌道交通裝備製造實力,推動配套機電與整車製造協同發展。提升施工裝備製造實力,發展檢測養護裝備。

NBD:具體到城市內部來看,軌道交通對區域經濟的發展有什麼樣的影響?

徐飛:區域軌道交通產業的發展為區域產業結構升級、資源優化調配等提供了機會,軌道交通的基礎性、先導性、服務性和支撐性,將影響區域空間佈局和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

簡單地說,發展區域軌道交通,構建一個多層次、多方式、相互協調高效的區域軌道交通網絡,將加速區域內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快速移動,引導人才、相關產業經濟要素在整個區域內的優化配置,促進區域經濟良性發展。同時,在軌道交通中,裝備製造和增值服務這兩部分產業鏈最長、價值最高、帶動就業最充分,尤其有利於產業群向中心城市集結,促進整個區域的產業升級和優化。

不久前,西南交通大學與成都新都區攜手共建軌道交通產業園,著力建成集研發孵化、人才培養、創新創業、產業聚集“四位一體”的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軌道交通產業創新高地。未來新都區將聚焦產業鏈、創新鏈高端環節和關鍵領域,按照跟跑動車市場、競跑城軌市場、領跑磁浮市場的“三步走”策略,加快構建企業聚鏈成網、要素融合聯動、製造實力領先的軌道交通產業生態圈。

談人才支撐

探索“軌道交通+”複合型培養新模式

NBD:高質量發展更離不開人才的支撐,作為大學校長,您如何看待目前我國軌道交通產業的人才隊伍建設?

徐飛:總體而言,我國軌道交通產業人才基本滿足需求,但挑戰仍然嚴峻。在鐵路系統主要表現在:人才隊伍結構上不盡合理,高層次人才短缺,能夠適應高鐵乃至後高鐵時代軌道交通發展需要的專業人才稀少;年齡結構上,老齡化嚴重,在鐵路建設任務繁重的工程單位,該現象尤為突出;人才分佈上不均衡現象突出,中東部地區人才資源明顯優於西部地區。

在城市軌道交通系統,主要表現在:缺乏專業人才培養的科學規劃,職業人才的數量和質量缺失,存在人才流失的情況。國內各城市軌道交通公司對城軌交通運營、管理、維護方面人才的需求願望迫切。

此外,在“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高鐵“走出去”也面臨著自身國際化人才嚴重不足的窘境,有兩類人才尤其成為制約國際業務進一步發展的“瓶頸”:一是對目標國或地區政治經濟人文了解,熟悉國際經濟運行規則,熟悉海外標書方案起草和投標業務流程的海外市場拓展人才;二是“懂業務、通語言、會管理、善經營”的海外項目管理人才。

NBD:對於西南交大而言,下一步將如何加強培養人才?

徐飛:面向高鐵時代和即將到來的後高鐵時代,我們將主動肩負起培養引領未來發展的高端人才和領軍人物的歷史使命,致力於打造新形勢下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升級版,加速推進交通特色鮮明的研究型一流大學建設進程。

在人才培養方面,根據地區經濟結構、產業結構調整趨勢、行業成長和就業吸引力,建立專業設置與改革的靈活機制,以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支撐性。同科研機構、行業企業等聯合開展人才供求調研,進行科學研判,增強人才培養的前瞻性。學校還將創新創業教育作為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重要抓手,全方位深入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育人全過程,增強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造能力。

學校將以非常之舉,加速探索“軌道交通+”複合型人才培養新模式,重視軌道交通與人工智能、信息科學、控制科學、力學、物理學、工程學、材料科學、經濟管理、法律、外語等學科專業教育的交叉融合。與此同時,結合學校的學科特色與比較優勢,大力建設人工智能類、大數據類、智能製造類等新工科和智慧交通、未來交通新專業。

我們還將充分發揮西南交大作為研究型大學在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的比較優勢,大力開展在智慧交通、高溫超導磁懸浮(超)高速列車核心技術攻關,在新一輪全球軌道交通範式革命中搶佔技術制高點。同時,加強產學研合作,共建校企研發平臺,促進高校科研資源與企業資源相互滲透融合,打通基礎研究、技術開發、成果轉化與產業化通道。

人 物 名 片

出版《戰略管理》《重混戰略》《縱橫“一帶一路”:中國高鐵全球戰略》《戰略聯盟穩定性、破缺性與演化實證》等近二十部著作、譯著和教材。在國內外核心學術期刊及媒體發表70餘篇論文和文章。主要研究戰略管理、博弈論、創新戰略、創新思維與戰略領導力等。

2016年被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中國青年報社評為“學生最喜愛的大學校長”。

本文記者:餘蕊均 黃名揚 楊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