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7 你必須知道的7種護理查對制度注意事項!

護理人員崗位職責及各部門護理工作制度,是醫院護理工作客觀規律的反映,具有一定程度的指令性和法規性。

嚴格執行各級護理人員崗位職責及各部門護理工作制度,是醫院科學管理的基礎,是醫院護理工作正常有序運行的保障。

◆◆查對制度◆◆

1、醫囑查對制度

(一)各類醫囑均由兩名護士進行查對,每日醫囑班班查對。

(二)護士長每週組織醫囑查對兩次。搶救患者時,口頭醫囑執行者須複述一遍,核對無誤後方可執行,並保留空安瓿,搶救結束後二人核對後棄掉,並保留原始搶救記錄。

(三)查對醫囑必須認真,一絲不苟,將查出的問題及時登記立即予以糾正,並反饋給護士長。

(四)所有住院病歷,夜班需全部查對一遍,當天未查到的病歷第二天要補查。

2、服藥、注射、輸液查對制度

(一)服藥、注射、輸液前必須嚴格進行“三查八對”。

“三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後查。

“八對”:對床號、姓名、藥名、劑量、濃度、時間、用法、有效期。

(二)同時使用多種藥物時,注意配伍禁忌。

1.擺藥後必須經二人核對方可執行。備藥前要檢查藥名、規格、劑量、用法與醫囑是否相符,注意水劑、片劑有無變質,安瓶、安瓿、有無裂痕,查對有效期和批號,如不符合要求或標籤不清,不得使用。

2.易致過敏藥物,給藥前應詢問有無過敏史;使用毒、麻、限、劇藥物時要經過反覆核對,用後保留安瓿。

3.發藥及注射時,如患者提出疑問,應及時查清,並向患者解釋後方可執行,必要時與醫生聯繫。

3、輸血查對制度

(一)採集血標本時,必須核對患者的姓名、性別、床號、住院號,做到準確無誤,兩位以上患者同時配血時,血標本要分別、分次採取。

(二)接血者與送血者共同核對血型、血袋號、血量是否相符,採血日期、血液有無凝血塊或溶血等、交叉配血報告有無凝血,並在輸血護理記錄單上簽名。

(三)輸血時雙人核對,兩名醫務人員,持病歷共同到病人床旁,全面再次查對,無誤後方可執行,輸血時注意觀察病人的反應,輸血完畢血袋按規定時間送回輸血科。

4、手術患者查對制度

(一)術前準備及接患者時,應查對患者床號、姓名、性別、診斷、手術名稱及手術部位(左、右)。

(二)查配血報告,術前、術中用藥,藥物過敏試驗結果等。

查對無菌包內滅菌指示劑以及手術器械是否齊全。

(三)凡體腔或深部組織手術,要在縫合前核對紗墊、紗布、縫針、器械的數目是否與術前相符。

(四)手術取下的標本,應由器械護士與手術者核對後,再填寫病理檢驗單送檢。

5、“腕帶”標識制度

(一)對重症監護病房、手術室、急診搶救室、新生兒等科室中無法有效溝通的患者(例如意識不清、搶救、輸血、不同語種語言交流障礙)應使用“腕帶”作為識別標誌。

(二)“腕帶”填入的識別信息必須經二人核對後方可使用,若損壞更新時同樣需要經二人核對。


◆◆轉科交接登記制度及流程◆◆

健全轉科交接登記制度,關鍵科室之間轉科(急診、病房、手術室、產房之間的轉科)時必須有醫師、護士陪送,同時必須有完善的病情交接與資料交接及登記,轉出科醫護人員必須向轉入科負責床位醫師或值班醫師交代病員情況及有關事項,保障患者得到連貫搶救,並寫轉入記錄。

健全科室之間轉科(急診、病房、手術室、產房之間的轉科)必須使用“腕帶”作為識別 標示,做好交接程序與記錄。


◆◆急診科與病房交接登記制度◆◆

1.需要到病房住院治療的患者,急診醫生開具住院證,患者家屬辦理住院手續。

2.急診護士通知病房主班護士,準備病床及相關醫療設備。

3.急診護士整理好患者的病歷資料、藥品,送患者到相應病房。

4.急診護士與病房護士交接患者,包括患者姓名、診斷、生命體徵、病情、治療情況和藥物等。

5.急診護士詳細填寫轉運患者交接記錄單,並同病房護士雙簽名。

6.轉運患者交接記錄單存在病房,以備核查。

附:急診科與病房交接流程

急診科患者病情穩定或確診

急診科電話通知相關科室

簡單介紹病情

病房護士通知醫生並做好迎接準備,必要時備搶救物品

急診科護士評估患者病情

完善護士記錄

選派醫生護士護送患者至病房

嚴格交接記錄並雙方簽字

◆◆病房與手術室交接登記制度◆◆

1、手術科室應事先通知手術室,準備迎接手術病人,以便手術室做好搶救和手術準備。

2、術前一日手術室護士訪視患者,瞭解患者基本情況,緩解患者緊張情緒。

3、病房護士充分做好術前準備,完善護理記錄,以確保手術順利進行。

4、手術開始前由病房護士護送患者到達手術室並做好交接工作。

5、根據手術通知單與病房護士、患者三方核對患者姓名、性別、床號、住院號、診斷、手術部位,準確無誤後方可接入手術室,同時攜帶病歷及所需物品。

6、做好手術交接並記錄。

7、手術結束後,由麻醉師、手術醫師共同將患者送回病房。

巡迴護士與病房護士交接患者的衣物、病歷、X線片、皮膚情況等,核對後在接送患者核對單上簽名,在全麻患者未清醒前,麻醉師不得離開病房。

8、接送患者時,注意患者安全。

尤其是特殊患者,如:神志不清、嚴重外傷、休克等隨時有病情變化的患者應有一名醫師陪同護送至手術室,以保證患者安全。


◆◆病房與產房交接登記制度◆◆

1.嚴格實施腕帶識別制度,對神志不清、危重和無自主能力的病人使用“腕帶”識別。

2.急診產婦由急診醫生和護士負責護送至產房並與產房護士進行交班。

3.產婦出現臨產表現時,病房護士應詳細記錄宮縮和胎心情況,及時將病人和病歷送入產房;接班人員應及時檢查胎心、宮縮、胎方位和宮口開大情況。

4.入產房交接內容包括:產婦的生命體徵、胎心、宮縮情況、胎膜是否已破、羊水量和陰道血量,產婦的治療情況和衛生處置情況及其他特殊情況。

5.產婦產後在待產室觀察2小時後由產房護士護送回病房,和病房護士進行床旁交接。

6.出產房與病房護士交接內容包括:產婦的生命體徵、子宮收縮情況、會陰傷口情況、母乳餵養(早吸吮、皮膚早接觸)情況、治療情況、衛生處置、皮膚情況和產後宣教的情況。

7.入產房和出產房交接後,病房護士和產房護士在交接本上雙簽名。


◆◆病房與病房交接登記制度◆◆

1、 轉出科室護士接到患者轉科醫囑後,通知患者或家屬做好轉科準備。

2、 轉出科室事先通知轉入科室,以便轉入科室做好接收或搶救準備。

3、 轉出前轉出科室護士應瞭解患者基本情況,做好心理疏導 緩解患者緊張情緒。

4、 轉出科室護士做好轉科準備,完善各項護理記錄?攜帶患 者物品護送病人到轉入科室。

5、 轉出科室護士,與轉入科室護士詳細交接患者病情、 皮膚、 管道及物品並做好交接記錄。


◆◆院內關鍵科室間的患者轉接流程◆◆

1、急診與手術室交接程序

醫生開出醫囑;護士收到並確認;通知病人辦理入院手續;佩戴腕錶;與醫生確認是否通知麻醉科及手術室;術前準備工作;整理病歷;等待通知;與麻醉師、手術室護士詳細交班。

2、急診與科室交接程序

醫生開出住院證,家屬辦理手續;核對病人身份後;通知病區主班護士,準備物品等待通知;轉運前評估病情;與接收科室護士詳細交接班。

3、手術室/麻醉科與科室術前交接和術後交接的程序與內容

術前交接:科室擇期手術病人術前交接;核對手術交接核查表;

準備病歷及藥物至術前準備室;

科室護士與手術室護士交接。

術後交接:術後手術室護士通知病人回科室時的準備事項;送病人至科室病房;評估病人後科室護士與手術室護士進行交接。

關注“執業護士考試網”,獲取更多資訊!

你必須知道的7種護理查對制度注意事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