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信陽一古寺,蘇軾在此留下千古詩篇,每年有上萬人蔘拜,門票免費

淨居寺,位於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晏河鄉楊帆街道往西3公里,大蘇山之南,小蘇山之北,又名“梵天寺”。

信陽一古寺,蘇軾在此留下千古詩篇,每年有上萬人參拜,門票免費

淨居寺,是中國第一個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始祖庭。北齊天保五年(公元554年),高僧慧思來到光州(今光山縣)大蘇山結庵,開壇說法,“數年之間,歸從如市”。公元560年,釋智顗冒著戰火慕名千里投奔大蘇山,師從慧思7年,苦心修習“法華三昧”,精研《法華經》,一日突然開悟,心思豁然開朗,這就是佛教史上著名的“大蘇開悟”。

唐中宗神龍二年(公元706年),律宗大師道岸(光州人,在長安為孝和帝順,各大寺院綱維總務,薦福寺建造者)率弟子鑑真等從長安返回故鄉光州,為追念天台“二聖”(慧思、智顗),亦為報恩家鄉,在大蘇山建造了氣勢恢宏的寺院,始名淨居寺。

信陽一古寺,蘇軾在此留下千古詩篇,每年有上萬人參拜,門票免費

史料記載,淨居寺的建造體系完整,風格古樸典雅。淨居寺分三進兩院,一進天王殿,二進觀音殿,三進大雄寶殿,東、西兩院以寺廟中心線呈對稱分佈。鼎盛時期(唐、宋)僧超千人,房過千間,殿、堂、樓、亭、臺、塔、廊等古建成群。

蘇東坡在此地寫出了著名的《遊淨居寺詩並敘》,後人將他的詩文刻在石碑上,成了重要的歷史文物了。蘇東坡發配到黃州後,還念念不忘淨居寺,先後幾次回到淨居寺,在那裡流連山色,談佛論經,讀書閱讀,低吟淺唱。後來,人們把蘇軾在淨居寺時讀書的草廬闢為“東坡讀書堂”。

後來,因歷史原因,淨居寺三次毀於兵火,屢毀屢建。唐廣明庚子之亂(公元880年),寺毀於兵火。宋乾興(公元1022年)復建,真宗賜額“敕賜梵天寺”,故又名梵天寺。元季毀,明初修葺。於萬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頒藏經於寺。清順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釋慧門募修。

信陽一古寺,蘇軾在此留下千古詩篇,每年有上萬人參拜,門票免費

由於淨居寺蘊含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深厚,國學大師季羨林、任繼愈,中國社科院名譽學部委員黃心川、楊曾文,武漢大學著名哲學家蕭父、唐明邦,著名教授段德智、麻天祥、孫昌武等或親來考察,撰文題字,或為淨居寺重建復興奔走呼籲。

新中國成立之後,相關部門對淨居寺進行多次修繕,日韓佛教人士也多次到此進行參拜。2014年,當地開始對淨居寺毀損房屋進行大修、重建。

信陽一古寺,蘇軾在此留下千古詩篇,每年有上萬人參拜,門票免費

2016年底:“紫雲塔”復原工程完工。重建後的紫雲塔高七層27米,下設塔剎和地宮,塔基直徑12米,底面積113.04平方米。採用為宋代徽派建築形式,為八角疊簷,外廊內旋梯,仿象牙式塔,採取鋼混結構,表體嵌石。

信陽一古寺,蘇軾在此留下千古詩篇,每年有上萬人參拜,門票免費

現如今,到淨居寺參觀,能看到寺前挺拔而立的五株古柏,還有一棵年逾千載的銀杏,樹高7丈餘,幹粗三、四人圍,冠枝遮蓋面約一畝,樹上寄生一檀一柏,人稱“同根三異樹”。寺正前方的“白蓮池”四面皆山,中介一池,池中碧波盪漾,植蓮花,荷葉扣蓋,輝映藍天,素有“四水歸池”之說。另外,此處還有大蘇山、蘇東坡讀書堂、蘇山夜雨等20多處景觀。

信陽一古寺,蘇軾在此留下千古詩篇,每年有上萬人參拜,門票免費

走進淨居寺,彷彿能看到千年前淨居寺的原樣,高僧慧思在此打坐,眾多僧侶往來勞作,蘇軾為排解憂愁,在禪房窗下咬文啄字的寫詩。走進淨居寺,彷彿整個世界都與你無關,思緒飛躍萬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