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辯神黃執中:“這孩子很聰明只是不會表達”,通常是種美麗的自欺

大家知道黃執中這個名字可能只是停留在《奇葩說》中,對他本人的瞭解可能也並不是那麼多。

黃執中1976年出生於寶島臺灣,後畢業於臺灣世新大學口語傳播研究所,獲得碩士學位,畢業後他還擔任了世新大學的講師。

辯神黃執中:“這孩子很聰明只是不會表達”,通常是種美麗的自欺

黃執中享有“辯論之神”、“寶島辯魂”的稱號,他是歷史上唯一連續兩屆奪得國際華語辯論最高賽事“國際大專辯論賽”的最佳辯手的人。

他也是唯一的沒有晉級決賽卻可以拿到最佳辯手的傳奇人物。

他還是辯論學派“新劍宗”的創始人,是亞洲有系統性的建構辯論學理論的第一人。

他曾連續兩年被華語辯論網評為華語辯壇十大風雲人物。

當然,他也是人們熟知的2016年《奇葩說第三季》的“奇葩之王”。

黃執中:辯論的價值遠不止人們看到的這樣

2017年在北京三里屯的一次關於“哦”的主題演講上,黃執中以自己的方式向大家分享了辯論的價值以及辯論給他所帶來的改變。

黃執中在演講中把演講變成了一節普通的課,他與臺下的觀眾們產生了師生般的互動。

“大家認為桌子是什麼”

辯神黃執中:“這孩子很聰明只是不會表達”,通常是種美麗的自欺

黃執中以一個看似非常簡單的問題讓觀眾們既興奮又戒備,但其實黃執中想告訴大家:很多時候我們其實並不知道“我們不知道”。

“如果我現在讓你畫一個水瓶,你的第一反應一定是畫一個底座朝下瓶蓋向上,但其實我們的眼睛可以看到更多,我們的想象遠遠超出我們能觸及的地方”。

隨著黃執中的演講,人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世界,水瓶可以是被切成半截面的;也可能是自上而下只展示一個瓶蓋;當然也可以是一個被壓扁扭曲到變形的物體……

黃執中認為這就好比是許多人覺得辯論就是爭個輸贏,雖然輸贏固然重要,但辯論的精髓是思辨的過程,是你不斷尋找各種角度來看待問題、重新認識世界的過程。

辯神黃執中:“這孩子很聰明只是不會表達”,通常是種美麗的自欺

在大家熟知的《奇葩說》中,黃執中在辯題“能者多勞是不是坑”中為反方辯手,而這一段發言完全展現出他“大魔王”的一面。

首先黃執中用“自動販賣機”和“農夫種地”兩個例子來表示短線收益和長期收益的區別。

他認為如果人們把能者多勞當成一個自動販賣機來看待,那麼投錢進去就需要立馬有東西掉下來,不然就是坑。

但是如果人們把它當成是農民種地,那麼春天播種要等到秋季才能收穫,在等待收穫的過程中因為擔心沒有回報,所產生的負面情緒甚至是怨氣,正是許多人在思考“能者多勞是不是坑”時的情緒。

辯神黃執中:“這孩子很聰明只是不會表達”,通常是種美麗的自欺

緊接著黃執中又用了借錢的例子,如果你有錢,就一定有人問你借錢,這是必然的。如何可以讓別人不來找你借錢?窮。

那麼如果你有能力,就一定會有人來找你幫忙。

辯神黃執中:“這孩子很聰明只是不會表達”,通常是種美麗的自欺

說到這裡彷彿已經可以結束了,但是黃執中話鋒一轉使出了致命一擊:

你求財拜神不一定會有錢,但你如果抱怨能力帶來的困擾,你的才能隨時都會沒有。

黃執中所說的類似這樣震撼的話語在《奇葩說》中幾乎每期都有,比如:

對我而言什麼重要?明天上班不要遲到,老師的報告準時要交,我要平穩的生活,這個月業績要達標,對我而言只在意這些。

這世界上有沒有龍關我什麼事,有沒有鳳凰,關我什麼事,考試又不考。你說,這叫做成熟。我說,這叫做死了。

辯神黃執中:“這孩子很聰明只是不會表達”,通常是種美麗的自欺

而在辯論舞臺上如此自信而優秀的黃執中,其實也有著伴隨至今的童年陰影。

童年的陰影,用一輩子都填不滿

黃執中在辯論中從來都不會代入自己的人生經歷,但是在有一期節目中,他把自己童年的陰影公開給大家。

在辯論中,黃執中用顫抖的聲音告訴大家,為什麼自己討厭小孩,決定一輩子都不生孩子。

是因為小學的時候性格內向的黃執中成為了同學們霸凌、排擠的對象。那些淘氣的同學趁他下課不在的時候,把可樂或是汽水倒到飯盒裡去,然後合起來。當黃執中期待著打開飯盒的時候,裡面是一盤漿糊。

小小年紀的他餓著肚子,頹然地坐在位置上,忍著心中的怒氣無法發洩,想反擊卻又無能為力。

這樣的經歷給黃執中所帶去的不是成長而是扭曲,黃執中形容自己就好比是一棵小樹,在小小的盆子裡,彎成人們想要的形狀。他們用鐵絲去固定那個樹的枝丫,好讓它長成想要的樣子。那個樹沒有長,那個樹其實是扭曲了。

辯神黃執中:“這孩子很聰明只是不會表達”,通常是種美麗的自欺

黃執中認為曾經的經歷所造成的空洞,花一輩子時間都無法填滿。之所以他熱愛辯論,是因為辯論能夠讓他忘記所有的不愉快,治癒他心裡的傷痕。

也許是因為缺少了童年的美好經歷,黃執中雖然已經四十多歲了,但內心其實還是像個孩子,他會上網打遊戲,花錢買裝備,連他自己有時都覺得自己不太正經。

又或許是出於不自信或是恐懼,黃執中甚至認為婚姻會禁錮許多人,婚後可能會吵架,可能會分開,與其這樣不如不要結婚。

其實非常慶幸黃執中能夠找到辯論這種釋放自己的方式,也能夠專心於辯論,畢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找到自己一生所鍾愛的事情,並且還可以通過這一愛好養活自己,實現人生的價值。

知識不值錢,表達的方式才值錢

黃執中經常告訴自己的學生,所有試圖改變別人的人,都要先明白一件事情,叫做沒有人喜歡被改變。

辯神黃執中:“這孩子很聰明只是不會表達”,通常是種美麗的自欺

一個媽媽苦口婆心跟小孩子說:孩子,學歷當然不是一切,可是有學歷真的很重要,你真的要好好唸書、沒學歷真的不行。

10個孩子裡可能有8、9個小孩腦中反映的第一件事就是尋找反面例子來反駁這句話。所有的諄諄教誨,越是斬釘截鐵、看起來越是胸有成竹,就越是在逼著對方找反例。

即使在冷靜下來後,對方捫心自問並發現這個反例可能是千分之一或千萬分之一,可是沒辦法,人就是這樣,所以表達的方式是最重要的。

辯神黃執中:“這孩子很聰明只是不會表達”,通常是種美麗的自欺

黃執中認為看書和聽音頻最大的差別,在於音頻帶給人們的語氣和節奏並不是書本能夠告訴你的。

書本的文字告訴你,在和人道歉的時候,要坦然說對不起。可是這句話該怎麼講,在看文字的時候是沒感覺的,關鍵在於節奏和語氣。

辯神黃執中:“這孩子很聰明只是不會表達”,通常是種美麗的自欺

這就是為什麼黃執中在辯論時所營造出的形式感能夠帶給許多觀眾共鳴與認可,那麼家長們,在跟孩子苦口婆心說著大道理時,也不妨想一想,大道理其實許多人都懂,重在表達。

用故事來教育,效果會更好。

當一個人聽完完整的故事之後,大腦的腦電波和講故事的人的腦電波是大致重合的,這個現象說明聽故事的人對講故事的人產生了共鳴。

所以根據這種現象,當孩子犯錯時,家長們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跟孩子間接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聽故事的方式能幫助孩子們去了解、認知這個世界,不管這個故事是童話還是家長們自己編造的,對孩子們來說都有這樣的影響力。

辯神黃執中:“這孩子很聰明只是不會表達”,通常是種美麗的自欺

孩子在聚精會神聽故事的時候,他們的大腦裡會幻想所聽到的場景和畫面,所以如果家長們能用講故事的方式傳達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對孩子來說會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同樣,孩子們學會表達也是非常重要的。

黃執中認為:表達其實與口無關,與腦相關。表達並不是什麼工具,也不是所謂的口才,表達的本身就是一種聰明。所謂“這孩子很聰明,只是不太會表達”這樣的說法通常,是一種美麗的自欺。

表達需要精準地判斷重點,分辨並找出最有價值的信息,挑選可以被認可和理解的詞語,這樣的過程就是大腦在動而不是嘴。所以提升孩子的表達能力,其實就是讓孩子“變聰明”的過程。

其實有許多數學不好的孩子,是因為他們的語文不夠好,理解不了抽象的文字敘述。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可以從以下三點入手:

辯神黃執中:“這孩子很聰明只是不會表達”,通常是種美麗的自欺

1、首先要關注孩子的傾聽能力,孩子能否認真聽你說話,又能真正理解多少,因為傾聽是表達的基礎。

2、其次要創造機會讓孩子多溝通,比如向陌生人問路,或是在人多的地方與人交談。

3、當然大量閱讀也是必要的,因為信息的輸入是信息輸出的基礎,積累一定的詞彙量,有一定的想法和認知,才能夠更好的表達。

每當黃執中起立發言時,能夠輕而易舉地把人拖入他主宰的思維王國,用一個人們意想不到的角度切入辯題,他的觀點是尖銳、露骨、血淋淋的。只是在血淋淋之後,他還能帶給你一種希望和豁達。

這就是黃執中的魅力,這也是表達的魅力。

參考鏈接:http://www.sohu.com/a/202341046_491074
http://www.bianlunba.cn/post/793.htm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8179696716499532&wfr=spider&for=pc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