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8 電子客票和原有的刷身份證進站有區別嗎?趕緊學習一下

電子客票和原有的刷身份證進站有區別嗎?趕緊學習一下

距離春節是越來越近了

年味也越來越濃了

近期不少市民有疑問:

電子客票時代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嗎?

今天就來了解一下

Q

電子客票和原來就有的刷身份證進站有區別嗎?

答:有區別!已經推行了好一陣的刷身份證進站可以直接刷身份證進站,但是如果想取紙質車票,可以讓鐵路部門出具紙質車票的

電子客票是電子數據形式體現的鐵路運輸合同,鐵路部門

不再出具紙質車票紙質的只出具報銷憑證和購票信息單這兩樣都不能作為乘車憑證

(溫馨提示:報銷憑證和購票信息單不能用來進站,也沒法通過檢票口,別高舉這兩樣去進站檢票。請刷你的身份證進站檢票。閘機不能識別的證件請走人工通道。)

电子客票和原有的刷身份证进站有区别吗?赶紧学习一下

Q

什麼條件下滿足購買電子客票條件?

答:購買電子客票的條件是①動車組列車②上車站下車站均為實施電子客票的車站。

Q

電子客票進站檢票需出示購票時使用的有效身份證件,旅客如果丟失了證件怎麼辦?

答:旅客在乘車前丟失證件的,用二代身份證購票的旅客,可到車站鐵路公安制證窗口辦理臨時身份證明;用其他身份證件購票的旅客,應到該有效身份證件的發證機構辦理身份證明,憑身份證明進出站乘車。使用臨時身份證明的旅客,請走人工驗證檢票通道。

旅客在列車上、出站前丟失證件的,須先辦理補票手續,經站車核驗席位使用正常的,開具客運記錄交旅客。旅客可在乘車日期之日起30日內,憑客運記錄、該有效身份證件發證機構辦理的身份證明及後補車票,到列車的經停站退票窗口辦理後補車票與原票乘車區間一致部分的退票手續,票款按原支付方式退回旅客。

Q

購票信息單起什麼作用?旅客是否必須打印購票信息單?

答:購票信息單僅為旅客購票乘車提供信息提示服務,不作為乘車憑證,也不是報銷憑證。旅客通過12306網站購買電子客票,可自行打印或下載購票信息單;在車站售票窗口、自動售票機購票,鐵路部門會提供購票信息單。是否打印購票信息單,旅客朋友可自主選擇。

(溫馨提示:如果是網上買的票,最簡單快速查詢車次信息、車廂座位的方法就是查詢訂單啦。如果是幫不熟悉手機操作,也不熟悉車站自助設備操作的親朋買票,不妨購票後即通過12306網站自行打印購票信息單,讓乘車親朋隨身攜帶。)

电子客票和原有的刷身份证进站有区别吗?赶紧学习一下

Q

實行電子客票後,兒童、學生、傷殘軍人等旅客如何購票乘車?

答:兒童旅客的購票方式沒有變化。在檢票乘車時,持兒童票的旅客須憑購票時使用的本人或同行成年人有效身份證件原件,通過人工通道完成實名制驗證、進出站檢票手續。

符合購買學生票、殘疾軍人票條件的旅客,乘車前應到在車站指定售票窗口辦理一次本人居民身份證件與學生優惠卡或殘疾軍人優惠證件的核驗手續(學生票需每學年乘車前辦理一次),通過核驗手續的旅客購票後可憑居民身份證件自助辦理實名制驗證和進出站檢票手續。鐵路站車工作人員有權核對其減價優惠(待)憑證。持學生票、殘疾軍人票的旅客,乘車前未辦理或未通過核驗手續的將不予進站乘車。

Q

火車票代售點能買電子客票嗎?

答:代售點也可以發售電子客票。

Q

為什麼有些人有短信提示?我卻沒有收到?

答:並不是所有人購票後都能收到購票短信。在互聯網上購票可以收到購票短信;通過窗口和自動售等渠道購票的,必須要準確提供自己的手機號碼,才會收到購票短信。

Q

我要報銷怎麼辦?

答:可於開車前或乘車日期之日起30日內,憑購票時使用的有效身份證件原件,到車站售票窗口(含自動售取票機、代售點窗口)打印;超過30日的,聯繫鐵路12306客服中心辦理。

(溫馨提示:這貨長的有點像車票,但不是車票哈,僅供報銷使用,不能坐車用的。不需要報銷的不用打印。火車迷作為收藏的當我沒說)

电子客票和原有的刷身份证进站有区别吗?赶紧学习一下

認準“僅供報銷使用”

Q

12306手機APP上面那個檢票二維碼怎麼用?必須用這個嗎?

答:在12306網站(含手機APP)註冊用戶且通過手機APP成功完成身份核驗的旅客,購買電子客票後,可憑12306手機APP生成的動態二維碼,通過自助閘機辦理進出站檢票手續(實名制驗證環節仍需身份證件)。

(溫馨提示:進站檢票刷身份證就可以搞定,一證通關又快又方便。這個二維碼可以看成是輔助,不是必需品。)

电子客票和原有的刷身份证进站有区别吗?赶紧学习一下
电子客票和原有的刷身份证进站有区别吗?赶紧学习一下

Q

電子客票如何退改簽?

答:如需改簽、退票,使用電子支付方式購票且未打印報銷憑證的旅客,可通過12306網站或車站指定窗口辦理改簽、退票手續。

使用現金方式支付或已打印報銷憑證的旅客,須到車站指定窗口辦理。

电子客票和原有的刷身份证进站有区别吗?赶紧学习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