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 “讲不清、理还乱”的基层矛盾纠纷,看临沂临港区这位司法所长如何化解

“讲不清、理还乱”的基层矛盾纠纷,看临沂临港区这位司法所长如何化解

“讲不清、理还乱”的基层矛盾纠纷,看临沂临港区这位司法所长如何化解

“讲不清、理还乱”的基层矛盾纠纷,看临沂临港区这位司法所长如何化解

“讲不清、理还乱”的基层矛盾纠纷,看临沂临港区这位司法所长如何化解

“讲不清、理还乱”的基层矛盾纠纷,看临沂临港区这位司法所长如何化解

基层司法工作包括纠纷调解、法制宣传教育、法律服务、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等,这其中的每一项工作都需要人民调解员细心、耐心的付出。高山,50岁,自1994年在壮岗镇司法所工作以来,便与人民调解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工作的20年里,他以为民服务的热情,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尽心尽力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纠纷:参与社区矫正,为群众的民事纠纷进行调解,宣讲法律知识、人民调解知识,培养基层人民调解员,参与群体性上访案件和重大疑难矛盾的调处工作……一项项工作干下来,他最大限度地把不稳定因素和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实现了全镇“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的和谐状态。

“都说人民调解知识和法律知识是人民调解员的利器,刚参与调解时,我这个曾经教书育人的老师,有点摸不着门路。”高山说,从学校到司法所从事社会矛盾调处工作,高山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工作领域,从未学习过法律知识的他深感工作起来十分吃力,高山清醒的意识到,要想干好这份工作,成为一名合格的基层人民调解员,就必须用法律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明确了思路以后,他开始边学边干,为此他于2000年参加了政法大学法律专业学习,获得法律专业的大学文凭。

理论知识的学习加上工作经验的总结,使高山很快成为调解员中的行家里手。为了把法律知识送到更多的人身边,高山时常深入社区、企业和村庄进行人民调解知识和法律知识宣讲活动。期间,共深入基层进行法律知识宣讲活动达300余场次。所宣讲的内容包括宪法、行政法、婚姻法、继承法、土地承包法等民事、刑事法律知识。由于高山在法律宣讲活动中能将发生在群众的身边事结合起来,讲解生动,深入浅出,宣讲活动深受群众欢迎,群众的法律知识得到普遍提高。

在社区矫正工作推进过程中,壮岗镇司法所通过与乡镇企业联合,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等多种形式,切实帮助社区服刑人员解决就业、临时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等问题,结合劳动保障部,启动培训电工、种植养殖,焊工培训三期,90多人次,培训合格率达99%,就业(创业)率达百分之百,一大批刑释人员在社区矫正过程中重拾生活的信心,这其中就有高山的“朋友”鲁某。

“鲁某当初因为抢劫获十年有期徒刑,在狱中改造了八年以后因为表现良好获得假释,后来在参与我们的社区矫正过程中表现的却不让人满意。”高山告诉记者,因为八年的牢狱生活,鲁某表现的思维迟钝、沟通困难、排斥学习。为了能更好的帮扶鲁某,高山走访鲁某的家庭,了解他的生活情况;走街串巷寻找熟悉鲁某的街坊邻居打听他的喜好以及脾气秉性……在高山的努力下,鲁某慢慢的放下戒心,最后,高山的一句“我愿意交你这个朋友,有什么困难你都可以跟我说。”让鲁某彻底打开心扉,跟高山成为无话不说的好友。如今,社区矫正结束后鲁某成为建筑工,每年有接近十万元的收入,“逢年过节鲁某都会给我发微信问候,我们也时不时的在网上聊聊天……”说起这位“老友”,高山笑了。在高山的努力下,全镇198名矫正人员,无一例重新犯罪和群体滋事事件发生。

采访期间,记者翻看高山办公桌上厚厚的调解卷宗,土地纠纷、宅基地纠纷、伤害赔偿、赡养调解、遗产分割纠纷……一本本一件件,这些“讲不清、理还乱”的矛盾纠纷,在高山的认真倾听和耐心劝说中慢慢化解,“这些纠纷虽然杂乱,但也没什么好让人发愁的,无非就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法律为准绳让矛盾双方都能得到满意的结果,我的工作就算成功了。”高山告诉记者,参与调解的内容当中,帮农民工讨薪占比例最高,20多年里,高山所在的司法所,共接待追讨工资的农民工3000余人(次),为农民工讨回血汗钱1000多万元。

为了拓宽司法工作服务范围,让群众能更简单快捷的得到矛盾纠纷调解援助,壮岗镇设立了“高山调解工作室”。“‘高山调解工作室’六月份竣工,到时候我就能为更多的群众服务了。”基于此,人民调解员这道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第一道防线”将更加稳固,高山的为民服务之路将越走越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