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8 中国武侠巨擘,书写一个时代的精彩

中国上世纪,一批武侠巨擘崛起,写出了一部部豪迈洒脱振奋人心的武侠巨著,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武侠的世界也不再热门,而武侠的精髓却影响了整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人物,除了金古温梁,还有一些低调的高手,让我们一同来找回属于我们的武侠时代。(排序无关名次,只按年龄大小)


一、还珠楼主,1902年——1961年,四川省长寿县人,曾被誉为“现代武侠小说之王”,代表作品《蜀山剑侠传》,一生中的作品多达4000余万字。与“悲剧侠情派”王度庐、“社会反讽派”宫白羽、“帮会技击派”郑证因、“奇情推理派”朱贞木共称“北派五大家“。在解放前的重庆籍作家中,他是唯一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人物。还珠楼主“蜀山系列”,正传、外传、别传、前传、后传……达到了30多部,毕生著有武侠小说36部:《蜀山剑侠传》《青城十九侠》等11部出世仙侠(剑侠)系列小说,述正邪两派剑仙间善恶之争,文笔华美,极富诗情,想象瑰丽,气势磅礴,且融冶儒、道、释三教哲理于一炉,寓意深远;《云海争奇记》《兵书峡》等25部入世武侠小说,提倡崇善除恶、孝友义侠,表彰人的价值尊严。还珠武侠诸著,对郑证因、朱贞木、梁羽生、金庸、古龙等武侠名家均有启迪之功。

二、王度庐,1909年-1977年,满族,原名王葆祥,字霄羽。“度庐”是其写武侠小说时用的笔名。他与“奇幻仙侠派”还珠楼主、“社会反讽派”宫白羽、“帮会技击派”郑证因、“奇情推理派”朱贞木共称“北派五大家” 。王度庐自幼丧父,家中生计全靠母亲及姊姊替人帮佣维持,自己十二岁起,也开始在外赚钱谋生,学业则一直断断续续,全凭自己苦修,自小的困苦环境,也间接造成日后在作品上的悲剧观点。王度庐独以悲情武侠著称,使得言情武侠小说旁支斜出又出现新的类型。从1938年开始,他连续写下《鹤惊昆仑》、《宝剑金钗》、《剑气珠光》、《卧虎藏龙》、《铁骑银瓶》五部互有联系,又各自独立的武侠小说,成为他的代表作品。这五部作品构成了所谓“鹤-铁系列”,其中人物最多,情节最复杂,展示社会风貌最为广阔生动的,当属《卧虎藏龙》。

三、梁羽生,1924.3.22~2009.1.22,原名陈文统,中国著名武侠小说家,与金庸、古龙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被誉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和金庸共同扛起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大旗,梁羽生摒弃了旧派武侠小说一味复仇与嗜杀的倾向,将侠行建立在正义、尊严、爱民的基础上,提出“以侠胜武”的理念。梁羽生为人正派,创作了三十余部武侠佳作,开创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先河。代表作品有《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萍踪侠影录》、《云海玉弓缘》等。在评价自己的武侠创作地位时,梁羽生曾说:“开风气也,梁羽生;发扬光大者,金庸。另有笔名陈鲁、冯瑜宁、梁慧如、李夫人、冯显华、幻萍、佟硕之、凤雏生。

中国武侠巨擘,书写一个时代的精彩

四、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3月10日生于浙江省海宁市,1948年移居香港 。当代知名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1944年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1946年秋,金庸进入上海《大公报》任国际电讯翻译。1948年,毕业于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 。1952年调入《新晚报》编辑副刊,并写出《绝代佳人》、《兰花花》等电影剧本。1959年,金庸等人于香港创办《明报》 。1985年起,历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政治体制小组负责人之一,基本法咨询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 。2000年,获得大紫荆勋章。2009年9月,被聘为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 。同年荣获2008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2010年,获得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金庸武侠小说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无可比肩的畅销书,其在征服了无数读者的同时也掀起学术界对其进行研究的热潮。在21世纪,对金庸武侠小说进行深入的探究和挖掘,追问其广泛流行的根源,阐述和归纳其特有的艺术特征,正确评价金庸武侠小说的艺术特征,把握当下文坛的创作及评价趋向,都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金庸武侠小说之所以流行,主要原因是它对传统武侠小说的升华和超越。金庸主要作品十五部: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越。而金庸的武侠作品目前是改编影视剧最多,版本数最多的。

中国武侠巨擘,书写一个时代的精彩

五、诸葛青云,本名张建新,1929年—1996年。台北行政专科学校毕业,曾任“总统府第一局”科员。在台湾早期的武侠小说界,与古龙、司马翎、卧龙生并称台湾武侠四大家。台湾武侠“四大天王”及“三剑客”之一,自幼好词章,国学功底深厚;少年时即喜阅读古典文学名著及各种通俗小说;及长,乃以文笔典雅、诗才佳妙蜚声士林。著作有《紫电青霜》、《夺魂旗》、《傲笑江湖》等,深受武侠迷的喜爱。

六、陈青云,武侠小说家,台湾鬼派开山掌门,“鬼派天下第一人”。1962年受诸葛青云《夺魂旗》“白骨血旗”的启示,写了《音容劫》之“鬼琴魔音”、《铁笛震武林》之“魔笛摧心”、《剑冢》之“掘墓人”、《鬼堡》之“血骷髅”,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大受中下阶层读者欢迎,与当年“正宗武侠泰斗”卧龙生为同一畅销级别。陈青云爱写:主角冷傲独行,邪魔歪道、恐怖血腥、阴森鬼气,想象力十分可观。

七、卧龙生,本名牛鹤亭,河南镇平人,1930年生。幼年从军失学,但自幼喜读武侠小说,颇有才思。台湾武侠“四大天王”及“三剑客”之一,在古龙之前被称为“武侠泰斗”。少年时就读于卧龙书院,后投身文学,遂以此为笔名。1955年由军中退役,闲来无事,在友人怂恿下开始学写武侠小说。1957年以祖居南阳卧龙岗取笔名“卧龙生”一炮打响。1958年发表第一部武侠小说,1959 年《飞燕惊龙》出世,便奠定了他在台湾的“武侠泰斗”地位。他的作品,早期是取法于旧武侠“北派五大家”,而以“通俗趣味”大受欢迎;1965年以后,改走“半传统半新潮” 路线,作品却渐不如前。至今已写了39部武侠小说。 卧龙生早在六十年代就是台湾的“武侠泰斗”,名列“台湾十大武侠小说家”之首。其代表作有《飞燕惊龙》、《玉钗盟》、《无名萧》、《金剑雕翎》、《岳小钗》、《仙鹤神针》等。

八、司马翎,1933年-1989年,本名吴思明,广东汕头人,将门之后,台湾武侠小说代表作家。自幼受到良好教育,文艺基础深厚。叶洪生作品《台湾九大门派代表作》把他列在第一位;当代著名武侠名家凤歌认为司马翎在文笔、博学、斗智、气势四项上,已经接近第一。1947年举家移居香港。大二时试作《关洛风云录》一举成名。1963年创作的《帝疆争雄记》中描写的武功“修罗七诀”以“重意不重招”取胜。这和金庸1961年创作的《倚天屠龙记》中张三丰叫张无忌连太极剑“忘记剑招,只记剑意”的“无招”理念如出一辙。可说修罗七诀受到了金庸小说中太极剑的影响。接着休学一年,同时撰写多部小说在港台报刊连载,一时声誉鹊起。司马翎的作品水平均衡,不论是前期的〖关洛风云录〗、〖剑气千幻录〗、〖剑胆琴魂记〗、〖帝疆争雄记〗、〖圣剑飞霜〗、〖纤手驭龙〗等长篇,及〖鹤高飞〗、〖金缕衣〗、〖断肠镖〗、〖白骨令〗等中篇,或是后期的〖饮马黄河〗、〖剑海鹰扬〗、〖红粉干戈〗、〖焚香论剑篇〗及〖丹凤针〗、〖武道〗、〖胭脂劫〗等书,部部可观,不落俗套,各具创意,殊少雷同;即或偶有失坠,亦瑕不掩瑜。被称为台湾武侠小说四大家,为武侠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九、倪匡,原名倪聪,字亦明,1935年5月30日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宁波,著名小说家,与金庸、黄沾和蔡澜并称为“香港四大才子” 。1957年到香港,作过工人、校对、编辑,自学成才,成为专业作家。他写作面十分广阔,众体皆备,小说则包括侦探、科幻、神怪、武侠、言情各种。写作速度也十分惊人,每小时可写八千字(手写),曾同时为12家报纸写连载。武侠小说以《六指琴魔》为代表, 想象奇特,也曾在金庸出国期间代写《天龙八部》连载。倪匡只列入武侠小说作家有些不全面,他更具代表性的是其科幻小说,改编的影视剧有《少年王卫斯理》《蓝血人》等。倪匡科幻奖,是一个专为中文科幻小说而设立的奖项,由国立交通大学、中国时报人间副刊主办。本奖宗旨为表彰著名科幻小说作家倪匡之终生成就,提倡中文科幻小说创作与欣赏。参赛者资格不限国家地区,惟规定须以繁体中文写作。

中国武侠巨擘,书写一个时代的精彩

十、萧逸,台湾新派武侠小说作者。山东菏泽人。著有《铁雁霜翎》、《饮马流花河》 、《甘十九妹》 、《长剑相思》等多部武侠小说。因萧逸是山东菏泽人,金庸为浙江海宁人,所以新派武侠小说江湖上有“南金北萧”之说。与金庸作品的磅礴大气不同,萧逸的作品典雅婉约,风格飘逸流畅,注重奇巧的构思和个性鲜明的人物以及人物之间的情感,所以人送雅号“情侠”。

十一、古龙,1938.6.7~1985.9.21。原名熊耀华,籍贯江西,汉族。著名武侠小说家,新派武侠小说泰斗,与金庸、梁羽生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代表作有《多情剑客无情剑》、《绝代双骄》、《英雄无泪》等。古龙把武侠小说引入了经典文学的殿堂,将戏剧、推理、诗歌等元素带入传统武侠,又将自己独特的人生哲学融入其中,使中外经典镕铸一炉,开创了近代武侠小说新纪元,将武侠文学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古龙虽然英年早逝,但作品数量却很多,据说高达七十多部,而如今能看到的改编影视剧的也常有之,比如《楚留香》《陆小凤》《小李飞刀》《萧十一郎》《流星蝴蝶剑》《天涯明月刀》《边城浪子》等。


十二、柳残阳,本名高见几,山东青岛人。1961年出版处女作《玉面修罗》时,虽已崭露头角,但技巧未臻圆熟。继作《天佛掌》,文笔虽较新颖,然犹未能摆脱「家难奇遇复仇」的传统窠臼。其《断刃》、《血笠》、《银牛角》、《渡心指》、《神手无相》及《七海飞龙记》诸作,皆以独行侠盗或职业杀手之血性、自省、孤愤为重心,虽然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但为维护人性尊严与生命权利,即使叛帮送命也在所不惜。直到1966年左右,《枭霸》、《枭中雄》兄弟作接连出版,叙述绿林「枭雄」燕铁衣以庞大秘密组织之力,主持江湖正义,始建立自己独特的阳刚风格,以铁血江湖派之英雄本色鸣世。

十三、黄易,原名黄祖强,1952年出生于香港,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中国香港作家。求学期间专攻传统中国绘画,1989年辞去工作,隐居大屿山专心从事创作。2017年4月5日中风并且于医院病逝,享年65岁。九零年代,黄易以独树一帜的武侠作品,席卷港、台两地。1991年成立黄易出版社有限公司,作品有:《覆雨翻云》、《大剑师传奇》、《时空浪族》、《星际浪子》、《寻秦记》、《破碎虚空》、《超级战士》、《大唐双龙传》等。黄易是一个不断为武侠开拓新版图、创造无限可能性的武侠创作者。其作品《寻秦记》,《大唐双龙传》,《覆雨翻云》相继被TVB搬上银幕,均获好评。

中国武侠巨擘,书写一个时代的精彩

十四、温瑞安,原名温凉玉,1954年1月1日出生于马来西亚霹雳州,台湾大学中文系肄业。港台武侠小说作家,也是新武侠四大宗师(金、古、梁、温)之一,马来西亚华侨,香港户籍。1973年赴台湾留学,1976年其创立的社团遭检举“为匪宣传”,拘留3个月后,被台湾政府驱逐出境。1981年抵香港发展,1990年转至中国大陆。笔名有温凉玉、舒侠舞、王山而、项飞梦、温晚、柳眉色、风玲草等。其代表作《四大名捕》等被多家电视公司多次改编。其耳熟能详的作品《逆水寒》、《少年无情》等。温瑞安的诗人气的多变及散文气的随意,对他的长篇小说创作是有帮助,却有负面的影响,即不利于严谨的结构和布局。这不仅是一个才能的问题,而是性格与心态的问题:诗人气的温瑞安难免冲动太多、变化太快而使心气浮躁。温瑞安自信过人、任性亦过人,当惯了老大,听惯了掌声,恐怕难有自省与自审的闲空,而亦少接受批评的准备,因而以他的才华,本可以克服某些缺陷而更上层楼,终于却没能如此,那只能说是性格所致了。

中国武侠巨擘,书写一个时代的精彩

十五、李凉,堪称“幽默武侠”派祖师,曾念过国内外大学及研究所,早年曾经投资电影,并亲自参与编导工作,有作品《红顶记》、《天齐大帝》等,后投身武侠创作。其代表作《奇侠杨小邪》,小说风格诙谐幽默,语调轻松。《本尊分身》是李凉的又一部代表作,同过去作品不同,鬼情情节,神佛思想充斥整部小说,标志作品风格的转变。诚如金庸所言:“幽默是最佳人际桥梁。李凉属天才型者,其文活泼生动,选材每中要害,且耐力惊人,在经过十年商场历练,重新执笔,必将再创旋风。”


读者们认为还有哪些优秀的武侠小说作家及作品值得回忆?欢迎分享讨论。关注黍离211314999头条号,与我一起谈古论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