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追奶常見十大誤區,你中了幾個?

一、以為要奶脹了才能喂,不然就是沒奶。

其實很多媽媽產後從來不脹奶的。母乳是寶寶吸吮的時候,刺激了泌乳素和催產素的分泌,泌乳素指導乳泡泌乳,催產素指導輸乳管把乳汁擠壓向乳頭方向。然後寶寶才能吃到嘴裡。也就是說,不喂就沒有。

追奶常見十大誤區,你中了幾個?

二、以為不脹奶就是沒奶。

在脹奶不脹奶這個問題上,媽媽體質有區別。很多媽媽產後初期喂不喂都泌乳,於是經常脹奶。這樣的媽媽通常要經過幾個月甚至半年以上,乳房才能“學會”孩子 吃的時候泌乳,不吃的時候不“瞎泌乳”。

而有的媽媽,產後直接就達到了這種“供需平衡”的狀態。後者幸福啊!奶結風險小。

三、以為必須喝湯才能奶多起來。

有的媽媽喝湯容易脹奶,或者吃某種食物容易脹奶。但脹奶不等於奶多,不過是在孩子不吃的時候,乳房也泌乳了而已,是泌乳時間上的錯位,是“奶多”的假象。

四、 "為了追奶什麼方法都試過了"的媽媽是追奶器材發燒友。

吸奶器、催乳茶、猛吃猛喝、吃奇怪的東西,這些做法都會帶來額外風險。吸奶器使用不當會損傷乳暈,造成奶結。喝湯猛吃讓媽媽自己貼一身肥膘,奶水油膩孩子拉稀,最鬱悶是追奶沒用,打擊媽媽自信倒是有效。

五、以為孩子應該一次吃飽,吃飽就睡2小時以上,樂呵呵起來玩,然後樂呵呵吃,吃完樂呵呵接著睡2小時。新生兒的胃只有3-5ml,一週時約30ml,滿月時約60ml,少吃多餐,勤吃勤睡,是多數小嬰兒的方式,也是最適合他們吸收營養和休息的方式。“以為”中的寶寶有,但只是少數。所以講要按需餵養。

六、見過很多媽媽說,“孩子吃不飽,表現是睡不好”其實不然。比如白天睡一會兒就醒,晚上入睡困難。繼續問養育細節,通常有幾個共同點:

a.孩子白天活動不足導致不夠 困,如兩三個月了還在躺抱,抱出門溜達就算活動了;

b.孩子對睡眠條件不滿(抱著睡能睡很久,自己躺著睡一會兒就醒)c.熱天不開空調

七、很多混合餵養的媽媽覺得奶粉減不下去,因為孩子吃了母乳不睡,必須吃了奶粉才睡。

但其實,孩子是因為通常吃母乳時喜歡半睡半醒迷糊著繼續叼著乳頭的感覺,而媽媽為了讓孩子睡就餵奶粉。

於是孩子習慣了睡前最後一道程序是吃奶瓶。沒到這個程序就不睡。是秩序感使然。

八、以為孩子哭就是因為餓。

吃飽睡足的健康新生兒確實應該情緒愉快——但是,是在嬰兒的心理需求也得到滿足的前提下。

嬰兒需要和母親接觸,需要想吃就吃,不想 吃不吃,想睡就睡,不想睡時有豐富的玩耍.且媽媽的情緒是孩子最大的成長環境.在一餵奶就焦慮的媽媽懷裡,孩子會不安的.

九、聽說追奶要勤喂,於是沒日沒夜的喂。

其實在保證減了奶粉的情況下,媽媽按需哺乳就好,孩子想吃就喂,不想吃不喂。孩子會因為餓而自動吃的更頻,勤喂,仍然是以按需為底線的。過度勤喂會把孩子和自己都弄煩,很焦慮時不要喂,把孩子給別人哄哄,自己散心一會兒,調節好情緒再喂。

十、追奶追到心碎,追到長期陷入對母乳夠不夠,要不要純母乳的糾結。

吃,只是育兒當中一個方面而已.寶寶需要的也不僅僅是奶,而是一個媽媽。確保做對追奶的技術,然後讓結果順其自然,享受和孩子的相處就好.當然,更要多學習技術和經驗,這樣"順其自然"才真正是個心態而不是自我安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