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0 太行深山古村,詩一樣的名字,詩一樣的風情

請點擊頭像加關注。轉發分享更多好文。

在 一文中,胡哥給大家介紹了太行山裡黃花村的土法榨油傳統。

黃花村是入選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美麗山村,位於長治市平順縣位於石城鎮北部。要去黃花村需要經過全國聞名的集六朝古建於一身的國保單位——龍門寺,從這裡一路向北沿山坡而上,不到半小時就到了。

太行深山古村,詩一樣的名字,詩一樣的風情

黃花村遠眺。攝於平順石城鎮。

村子被季節性河流分成南北兩半,靠一座小石橋相連,南北山坡上各自建起一座座二層房屋,圍起一座座小巧的四合院,梯次分佈,層層錯落,曲曲折折的小巷,將民居、神廟、井臺、油坊、磨坊等連接起來,形成了一幅古樸的鄉村生活場景。

太行深山古村,詩一樣的名字,詩一樣的風情

古民居四合院。攝於黃花村。

黃花村位於山西、河北兩省三縣(黎城縣、涉縣、平順縣)交界處,東出太行山的一條古道邊。黃花村過去交通困難,都是沿著黃花溝艱難行進。直到上世紀六十年代,溝邊的7個村開始修通往石城鎮的道路,時任黃花村支書的李國勝被推選為副總指揮,他帶領500多名群眾起早貪黑,在石頭山的半山腰上,歷時6個月修通了道路。他又前往涉縣交通部門協調,打通了720米長的隧道,讓群眾告別了翻山去涉縣的歷史。

現在在舊路的基礎上又進行了翻新改造。雙車道、三級公路標準,剛鋪了油的寬闊道路平展展地在山間穿行,像一條黑色的絲帶,將秋天的太行山美景,以及沿途的村莊串成一串閃亮的珍珠。

這其中最大最美的那一顆,就是黃花村。向北的道路達到黃花村時,穿過兩座小廟,往東一拐,去往涉縣,原本直行的還有一條土路,是去往長治市黎城縣的舊路。

站在村西的雙耳山上向東望去,道路在廟前面交會,形成一個大大的“人”字形。撇捺挑起處,一座座青磚瓦房隱現,原生態的建築風貌依然保存。現代化的道路給深山小村帶來了交通的方便,也將村中的幾座小廟凸顯出來。

太行深山古村,詩一樣的名字,詩一樣的風情

市級文保單位奶奶廟。攝於平順黃花村。

黃花村有大小8座廟,最大的關爺廟也不過百十來個平方米(還有一座更大的龍王廟,是幾村共有,佔地670平方米 ),不算一米來高徒具形式的井龍王廟外,最小的大概是市級文保單位奶奶廟了,只有32平方米,沒有院子。奶奶廟是黃花村現存年代最久的廟宇,為元代遺構,建於60釐米高的石臺基上,只有一間,單簷懸山頂,方格窗、對開板門,樣式小巧古樸。

太行深山古村,詩一樣的名字,詩一樣的風情

觀音廟。有村民用作小賣部。

距離奶奶廟西南不遠處,道路斜對面的觀音廟比它大一些,有五間大,也沒有院子。現存為清代磚瓦結構建築,有前簷、有臺階,特別之處在於,簷下斗拱、額枋、雀替等處,包括隔扇門窗上,俱施以彩繪人物和風景,圖案清晰、色彩豔麗,非常少見,這為研究平順縣廟宇建築以及清代晚期建築彩繪提供了實物資料。

與之類似的還有位於村子南邊的關爺廟,它佔地比較大,院落將近一百平方米,主殿有與觀音廟類似的彩繪,保存完好,同樣可資研究清代建築彩繪。

太行深山古村,詩一樣的名字,詩一樣的風情

最小的井龍王廟,立在路邊。

其他諸如山神廟、三聖廟等,俱是近年翻修,已不復古代建築風貌。各種大小廟宇,與當地村民的信仰、娛樂、交往等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是鄉村社會生活的一項重要組成內容。

廟宇裡面供奉的神祇就是整個村子的保護神,廟會以及祭祀活動,強化了一個村子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具有淨化村民靈魂、調解村民情緒的功效,尤其是酬神時的娛樂活動,還起著傳統社會調節器的作用,促進了人際關係的和諧。

當然了,這些都是精神層面的作用,指望求神拜佛改變命運顯然是望梅止渴畫餅充飢,所以,一條崎嶇難行的山路變成平展寬闊、走出大山的致富路,不是虔誠向各路神靈祈求就能換來的,而是那條路無意中大寫出的“人”字所代表的村民,團結一致奮鬥而來的,拜神其實拜的還是自己。


喜歡胡哥文章的請加關注,看更多好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