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1 獨家|與肖風,陳偉星等商榷:區塊鏈不是“生產關係”

獨家|與肖風,陳偉星等商榷:區塊鏈不是“生產關係”

有關區塊鏈的各種表述中,有一種說法相當流行,那就是把區塊鏈比擬為生產關係,與此對應,把蒸汽機,電力,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比喻為生產力。網絡上隨時一搜,都能看到這種表述,通過這種類比,來強調區塊鏈可能帶來的根本性變化。

就我閱讀範圍所及,肖風,曾鳴,陳偉星,袁煜明等等眾多行業意見領袖都曾對區塊鏈和生產關係進行對比性闡釋,他們認為區塊鏈的去中心化機制,去信任機制,對公司邊界和資產形態的拓展,都將極大的改變原來的生產關係。

肖風先生從區塊鏈的分佈式數據存儲推演到分佈式商業,再到分佈式社會,認為市場機制,政府管制和自組織三個系統都會發生變化。

湖畔大學教務長曾鳴教授表示,區塊鏈是生產關係的革命,必然帶來生產力的大變革,是真正的供給側革命

陳偉星認為區塊鏈創造了合理共享的生產關係,可實現兩個目的:1.激勵勞動者和創造者被減少剝削,從而更願意創造和勞動以增長社會實際財富;2 保障弱者免受道貌岸然者欺詐,激勵基本的人道照顧。

袁煜明在題為“如何用區塊鏈改造生產關係”主題演講中,指出區塊鏈改善生產關係的五大表現形式為:1、降低信用門檻;2、打破公司組織邊界;3、削弱渠道價值;4、組織長尾供給;5、改變企業追求壟斷天性。

應該說,這些對比性描述不無道理,也有一定價值,的確模模糊糊的給人一些啟發。一套全新概念剛剛引入到漢語語境中的時候,的確會有表述和術語方面的挑戰,需要藉助既有的術語,流行的比喻來闡釋這些新生事物,讓人們更容易理解它。其實中本聰在比特幣白皮書中,就把工作量證明機制比喻為挖礦,雖然從效果來看,很難說挖礦這種比喻是便利了還是麻煩了人們的理解,很多剛開始接觸比特幣的人,往往對挖礦的比喻一頭霧水。

獨家|與肖風,陳偉星等商榷:區塊鏈不是“生產關係”

然而把人工智能比喻為生產力,把區塊鏈比喻為生產關係,在邏輯上是有疏漏的。很多看起來純粹是“生產力”方面的發明,比如蒸汽機的發明導致了近代工業革命,帶來了資本主義的繁榮,難道蒸汽機僅僅提高了生產力嗎? 對生產關係就沒有影響?區塊鏈技術提供了一種信任機制,取消了很多中介結構的角色,這當然也提高了經濟活動的效率,套用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類比,區塊鏈難度不是提高生產力嗎?

當然,邏輯上的疏漏是小問題,重要的是,在21世紀的今天,我們真有必要套用“生產力”和“生產關係”這個話語舊瓶來裝技術革命的新酒嗎?難道沒有一套更精準的話語體系來闡釋區塊鏈技術及其意義?

設想一下,在國際交流中,如果需要把“生產關係”話語翻譯成英文,那是production relationship? 或者是the relationship of production? 不管哪種翻譯,肯定會讓受眾迷惑不解。

查核網絡,對生產關係是這樣定義和描述的,人們在物質資料的生產過程中形成的社會關係。它是生產方式的社會形式。包括生產資料所有制的形式;人們在生產中的地位和相互關係;產品分配的形式等。其中,生產資料所有制的形式是最基本的,起決定作用的。生產關係有兩種基本類型:一是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生產關係,二是以私有制為基礎的生產關係。

根據這些描述,生產關係強調的是物質資料,社會分工是簡單的,對所有權的理解是刻板的,生產資料的佔有,使用,從而獲得生存,生活的一切需要,即為生產關係,這本質上是農耕時代的概念,而到了現代,財富創造是人有目的的行為後果,經濟活動的本質是平等主體之間的自由交易,資本,激勵,產權,契約,法律等一系列要素和規則決定了經濟行為,很多傳統概念的內涵都發生了迭代, 比如幾乎所有的資源都能轉化為資本,社會分工是一種選擇,所有權可以交易,這些遠遠超出了傳統意義的生產,生產資料,生產力,生產關係概念所能涵蓋的範疇。

當然,這不能怪罪那個時代的作者,生產力/生產關係概念出現的時代,根本沒有互聯網,數字革命還沒有發生,人們無法想象到虛擬產品,數據財富,網絡效應,更無法想象到信息平權,數字貨幣和數字資產,因此對生產資料和物資資料的強調,是符合那個時代的理解框架的。 那能通過對生產關係等概念重新闡釋,來承載新的語義嗎?顯然,這是特別困難的,也是不必要的。

到了區塊鏈時代,作為一種分佈式存儲技術,通過計算達成信任關係,以及通過智能合約對接商業場景,經濟行為可以通過一串代碼自動執行,經濟活動不但超越那種所謂“生產”關係,一定程度上,也超越了建立在股份制-所有權交易-公司制基礎上的資本主義,更本質的說,區塊鏈經濟是一種生態,區塊鏈的技術維度來提高效率,商業維度來拓展經濟組織形式,規則維度來改善社會治理,這些意涵包含並且超越了傳統的“生產力”,“生產關係”的內涵。

而作為生態價值指標的Token,反應了生態中所有相關因素交互的後果,Token是可流轉的,其價值是動態的,隨著生態演變而變化,Token超越了錨定在黃金之上的實物貨幣,也超越了錨定在主權信用基礎之上的法幣體系, Token是數字化世界最重要的價值表徵。

當然,展望願景,區塊鏈無主權邊界特徵,也使得傳統的民族,國界,主權等現代社會關係的重要建構方式面臨挑戰,區塊鏈和加密貨幣體系的確意味著巨大的變化。

在鉅變的起點之際,當我們試圖描繪未來的時候,自然會有話語轉化的困惑,但經過2017年以來的高頻傳播,區塊鏈分佈式的數據存儲,通過哈希計算達到的共識機制,以及基於智能合約的擴展應用,這些基本面貌已經清晰。

毫無疑問,公眾認知障礙依然存在,作為行業意見領袖和佈道者,應該更自覺的用精準語言來描述區塊鏈的特徵,很多新術語需要引進,很多新的話語範式需要確立,公眾認知自然會逐步跟進。財富泡沫對大眾認知的刺激,佈道者持續不斷的努力,行業演變的內在動力,多種潮流匯聚,會把大眾帶入區塊鏈的應許之地。

而訴諸含糊不清的話語框架,很容易導致更多的含糊不清,是不負責任的。從審美角度來看,那些妥協取巧的話術, 就像把拉菲裝進二鍋頭酒瓶中,總有點暴殄天物的即視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