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一組數據分分鐘暴露你當了個“假父母”!

最近,網絡出臺了一份《2017中國家庭陪伴白皮書》

,數據一共採集了2000個(不包括留守兒童)家庭。

報告直觀地體現出中國家庭的親子陪伴現狀是怎樣的?有哪些新的親子陪伴現象正在出現?又有哪些你不瞭解的陪伴觀念在興起?

趕快進入正題,讓這份白皮書為你解密這一年正在發生的“親子陪伴”!

有多少時間陪娃

越重視陪伴的家長,越分身乏術

“佛系養娃”正當道,提不起勁兒陪孩子?NO!58.5%的家庭,家長每天留出固定時間主動陪孩子。家長在工作日平均每天陪伴孩子3.7小時,在週末平均陪伴9.3小時。

一組數據分分鐘暴露你當了個“假父母”!

工作日平均陪伴3.7小時,週末平均陪伴9.3小時。

一組數據分分鐘暴露你當了個“假父母”!

一組數據分分鐘暴露你當了個“假父母”!

而不同學歷與城市的家長對於陪伴孩子的主動性與時間有所差異,越重視陪伴的家長,反而越沒時間陪孩子。

“陪伴姿勢”有哪些

陪伴≠陪著

97.2%的家長都十分願意花時間陪孩子,在實際的陪伴過程中,他們並非全情投入,時常開小差。

一組數據分分鐘暴露你當了個“假父母”!

49%的家長陪伴時並不會參與孩子在做的事,而是默默旁觀或是忙自己的!

一組數據分分鐘暴露你當了個“假父母”!

關於孩子的成長,家長最看重“身心健康”和“教育”

一組數據分分鐘暴露你當了個“假父母”!

數據卻顯示,不論工作日還是週末,陪孩子在家裡宅著佔比最高(一起吃飯睡覺打豆豆!)而益於孩子健康和教育的活動,在家長們的計劃表中佔得並不多。

誰是家裡的“陪伴擔當”

隱形爸爸多,媽媽是主力,高學歷家長更看重均等陪伴

55.8%的家庭裡,媽媽是妥妥的陪伴擔當!爸爸陪伴較多或父母陪伴一樣多的家庭僅佔12.6%和16.5%。無論是工作日還是週末,媽媽陪伴孩子的時間都遠遠高於爸爸。

一組數據分分鐘暴露你當了個“假父母”!

但相較之下,高學歷的爸媽會更重視孩子的均等陪伴

一組數據分分鐘暴露你當了個“假父母”!

“忙工作”還是“陪孩子”

面對兩難之選,家長們各有態度

當答應了陪孩子,Boss突然說要加班時:59%的家長表示難以做決斷,僅有14.5%的家長果斷履約陪孩子。相比於二三四線城市,一線城市的家長會更重視對孩子的承諾,更能果斷履約。

一組數據分分鐘暴露你當了個“假父母”!

而當家長在工作,孩子主動尋求陪伴時:75.2%的家長會完成工作再陪伴,僅23.8%的家長會放下工作陪孩子。更多高收入的家長,會更可能放下工作陪孩子。

一組數據分分鐘暴露你當了個“假父母”!

不過,當陪伴不得已被工作打斷時,47%的家長都會選擇先妥善安排好孩子!

一組數據分分鐘暴露你當了個“假父母”!

怎麼陪伴,對孩子最好

情感上“走心”VS物質上“守護”

一組數據分分鐘暴露你當了個“假父母”!

從上表數據可看出:對孩子有愧時,72.4%的家長選擇走心,給孩子更多的陪伴。

陪伴這個詞其實很空,比如:坐在孩子旁邊玩手機,這就不叫陪伴。考慮到你可能平時太忙、太累、這三種最佳的陪伴姿勢或許適合你。

親子旅遊

《爸爸去哪兒》電視播放後,父親帶孩子外出旅遊的多了起來,這是好事。外出旅遊,不僅能增長知識,對孩子的能力、情商、習慣、性格諸方面都會有意想不到的好處。我孩子小時,我曾三次帶孩子去上海過年,每一次都收穫不菲。當然,旅遊畢竟花時間花財力。實際上,家長抽空陪孩子在家門口轉轉,對家庭教育的意義而言,與外出旅遊也是相當的。

親子閱讀

這是一種低成本的陪伴方法,而且可以足不出戶。這個過程不在於要學到什麼,而是可以為孩子樹立好學的形象,也會與孩子多了些共同語言。

之前我們也推薦過很多增進親子關係的繪本:

《小泥人》

《The game of night》

《White Rabbit’s Color Book》

《愛的表白書》

《我媽媽》

《Read to your bunny》

《Paper Doll/紙娃娃》

《The Good Morning Game》

每一本都很適合即將到來的元旦假期,與孩子一起共讀(點擊書名可查看詳細)。

親子游戲

參與孩子的遊戲,能在引導孩子探究、與孩子平等對話等方面有更多的作為。

比如,做“狼與羊”的遊戲:父子各手持玩具狼與玩具羊賽跑,“羊”被“狼”抓住了,“狼”說“如果你們誰能解決我的難題,我就放了羊”,於是,背古詩、做數學題、解決生活中的難題就成為一種情境性的學習,這種快樂的學習本身就是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