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富士康员工大量流失,为什么富士康招工越来越难?

用户71622633990


新iPhone上市,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中国制造会迎来一段非常忙碌或者说忙乱的日子,之所以说忙碌,是在于苹果的订单量常常大得吓人,而之所以说忙乱,则在于连同富士康、和硕、绿点科技等制造业巨头都可能遭遇“用工荒”。随着智能手机市场意兴阑珊,新 iPhone和其他一些热门机型都遇到了创新瓶颈,显然,这对于品牌商、评论家和消费者都是一件非常挣扎的事儿,但代工厂面对如此局面却是纠结的,一方面,他们也担心“创新乏力”会影响新 iPhone的销量,订单情况不容乐观;另一方面,他们又暗自庆幸:去年的制造工艺还能继续使用,这可以大大降低自己的运营成本。从目前的状况看,这些代工巨头的制造流程、设备、土地都应该不是问题,但他们依旧需要面对“普工资源”的相对短缺和深度挖掘,事实上,这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业最大的挑战。

过去30年,中国人口红利渐渐消失,制造产业链也在逐步升级,但显然,两件事的节奏并不匹配,仅一个时代的转变就带走了人口红利,可产业链升级,比如自动化、人工智能,则至少需要5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在这种特殊的过渡阶段,宏观上的用工荒是在所难免的,但世界依旧需要中国制造,我们自己也需要“创造就业”拉动内需,而用工荒又不止于宏观范围,或许,它更应该是成为一家企业,一个地区,一代人的局部话题,也唯有如此,才能找到更好的解决对策以及接下来的行动方向,谨记:谁能更早地读懂未来趋势,谁就更有希望活下来。

性能过剩,人海战术无法应付新时代产品?

先说一个简单的逻辑,用工荒应该和两个因素有关,一个是用工的需求量,另一个则是可招募到的人力,当前者大于后者的时候,用工荒就出现了,而且用工荒只会出现在特定时间段和特定的产业链下,比如沿海和北方的一些小作坊,从来不会出现用工荒,毕竟,用工的需求量太小,一些家族式作坊常常只靠“亲戚朋友”就能搞定,他们甚至能等着儿女们长大之后,再招募人力,因缺乏新闻效应,没有记者愿意报道这样的作坊。相比之下,新 iPhone以及其他的知名企业则更容易获得关注,他们也确实在特定时间段存在“用工荒”现象,所以,笔者更倾向于在特定的背景下谈论用工荒,而不是高喊一嗓子“中国制造业缺人,或者中国年轻人不愿意工作”之类的粗犷评论。

以智能手机产业链举例,如今手机己经彻底成为人类离不开的智能终端,越来越多的功能被堆砌到这个平台上,而且为了争夺市场,以 iPhone为首的手机不断地叠加过剩性能,尴尬的是,有些功能虽然不容易被普通消费者察觉到,却会给整个产业链带来巨大的挑战,比如自 iPhone7开始,苹果就设计了双摄像头,因相关制程非常敏感,头发、灰尘、汗液都会影响到摄像头的功能,这就需要建制无尘室,安排无尘环境的维护者,无形中增加了基础人力需求。类似例子不胜枚举,包括测试人耳无法捕捉的音频,模拟手机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性能变化,还要把手机扔到游泳池里,观察其防水状况,更微妙的是,这些用工需求不会下子冒出来,而是经年累月、温水煮青蛙式地增长,当产业链觉察到的时候为时己晚,更不可能在短期内上马机器人。

事实上,从功能机到智能手机,从第一代iPhone到现在的最新款,产业链的用工需求已经大幅增加。相关数据显示,摩托罗拉、诺基亚的组装线仅仅需要50个人左右,第一代 iPhone大概需要200人,而如今最烂的智能手机也需要500人以上,就更不要说新iPhone的最炫酷工艺了。或许,只需要去上海、郑州的iPhone Town内瞧上一眼,就能彻底领会到什么叫“来者不拒”的招募需求了,到处都是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

此外,无论是河南郑州,还是上海、昆山、成都等地的iPhone Town,都不是随时处于用工荒状态,事实上,除了新 iPhone上市的前后两三个月,其他淡季的iPhone Town经常会有“人去楼空”的萧条景象,而这也是近几年才有的状态。早在乔布斯时代,苹果走的是绝对精品路线,采用的是饥饿营销,如此模式下苹果完全控制着订单数量,整个产业链处在非常稳定的状态,管理者、基层员工以及其他生产资源的准备都是按部就班的,员工可以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操作技能和人际关系也会随着时间而成长,但在库克时代,苹果已然放弃精品路线,同年推出2款甚至3款的新产品;另一方面,Vivo/OPPO/华为等竞争对手日益强大,有些产品像极了iPhone。金秋发布会之后,苹果需要趁着“消费热情”尚

未褪去,快速出货,否则,错过这个黄金时段,他们的产品就再难引发销售狂潮了。总之,市场竞争加剧,导致产业链中出现巨大的高峰和低谷:订单稀缺时,一片哀鸿遍野;订单增长时,又难免遭遇到“用工荒”。

时代变迁,新一代员工不喜欢工作?

产业链不稳定的状态,正如社会的动荡时期,事实上,在战争岁月,普通人很难有心思考虑职业规划、财富储蓄或者管理身体减肥的事情儿,小人物更乐于找一些战争波及不到的地方,躲猫猫起来。同样的道理,当手机产业链不稳定,iPhone Town自然不会成为和平之地,年轻人每隔5个月就不得不考虑“回家收麦子”,如此工作自然不会吸引“有志向”的年轻人,更何况,制造流水线上的工作本身单调、枯燥,有的只是贴一块胶纸或者锁一颗螺丝,所谓的技能只不过是“长期憋尿”的能力。笔者在其他文章中已经多次提及,这种模式师传于日本电子企业,把一项复杂的工作分解成简单工作,以便最大化提升效率,在某种程度上讲,自然人类员工能力已被流水线无限抑制,也就很难“向上流动”。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主流观点,认为自90后开始的新代员工,已经不喜欢工作,这个特点造成了现代制造业的“用工荒”,但笔者认为,从来没有哪一代的员工喜欢工作,人们却依旧要花费80%的时间来上班,以养家糊口和培养安全感,新一代员工只是不想来制造业,或者说,制造业给不了他们想要的薪水和安全感。

如前文所述,流水线工作极大地抑制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自然地,薪资待遇上不会具有优势。类似富士康、和硕和绿点科技这样的大型企业,尚能按照国家法律,支付足额的加班费和五险一金,但最基层员工的收入只能应付日常开销,不太能奢望买房、买车之类的高级生活,而作为制造业经营者也一直在思索,如何提高员工待遇,可地球人都知道,这个行业的利润率低得可怜,贸然地提升工资只会自取灭亡。如今摆在中国制造业面前的路,只有提高自动化程度,持续地用机械取代人工,郭台铭8年前就曾喊出百万机器人计划,正是看到了时代大趋势;而基层员工们则需要快速确定发展方向,然后进行深耕,只有自己的技能同时代需求匹配,才不担心丢掉饭碗,不至于同浮萍一样漂来漂去。

笔者认为,传统的流水线工作正如黄包车夫、BP机电台,一定会逐步变革,甚至被彻底取代,现在阶段性的“用工荒”只是这种变革的症状之一。企业经营者理性、全面、客观地看待这个现象,或许更有利于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普通人也如此。


科技新发现


上个月去富士康做华为手机组装的部门干了几天,很多跟我一起去的年青人一去就不想干了留下来的都是没钱的,宿舍有两个小伙子还欠着上万的贷款,现在的年青人根本就不想进工厂,没前途的工作没人想干,但是他们又不知道干什么有前途。里面工作轻松,我隔壁的一个小伙子跟我一起上岗的做一样的事他手脚灵活,我一个没干完还把工具弄坏了,他就做了十多个。里面的组长线长确认过的眼神,都是老实人。只是现在这个社会老实人越来越少了。


漂泊淡薄


我的一个朋友在饿了么的公号已经排到了50000,这个情况和富士康非常类似。


知名企业、超大型公司、拥有顶尖的技术人才,也有大量的以劳动力为获利手段的基层员工,常有剥削员工的事情发生,是全社会的焦点。

首先从人员结构上可以看出,作为苹果主要的代工厂的富士康他的管理人才和顶尖技术人才一定很多,这部分人往往是各大企业争相角逐的目标。其次大量的体力劳动者,由于从事的工作并没有过高的技术含量,因此可替代性特别低。这部分人群在一家公司的不稳定性最高,因为在任何城市任何地方都有其工作的岗位。


其次这类型的工作,往往伴随着极其严格的内部把控,伴随有末位淘汰制,这也成为了员工大量流失的主要原因。


并且这类型的员工流失并不会对公司造成影响,所以公司也不会采取相应的手段去防止人员流失。


但是他们又依赖体力工作者的服务,所以每年还会招收大量的员工,因为可替代性高并且凭借国内的人口优势,这并不是一件难事。


如此往复就形成了循环,走得特别多,来的也特别多。

作者通信工程专业毕业,就我们专业90来个人就有6个进入了富士康,做管培生。这个企业非常喜欢自己从头开始培养人才,所以每年校招的时候富士康都会大把的抓人,有点广撒网的意思。


至于越来越难,我认为是因为就业机会越来越多,尤其是没有技术含量的基层工作,其次之前几次的恶性事件确实给富士康造成了很大的形象打击,所以招工难是必然的。


阿秀


富士康是流水线的作坊,要的是一颗颗螺丝钉,螺丝钉不重要不需要思考只需要持续高机械劳动即可,问题是现在想做螺丝钉且工资少的人不多了。



一、富士康绝是体力活,看不到前景

富士康里面的工人是90后,80后都不会有,因为工作高度机械化,红人需要的就是不断的重复再重复,只需要做一些基本的简单步骤。可以说在富士康一条就可以看到之后20年的未来,每天都是重复性的工作,而且可高度替代,只要将某个员工甚至全部流水线员工撤离,富士康都不会受到影响,没有一个人想把20年的没有任何成长放在富士康,所以富士康的员工都不会呆太长时间。

二、富士康工作量大,员工没有私生活

富士康是高强度的工作,员工每天工作超过12小时,一周工作6天,长期对身体是不小的考验。千万别想累了不加班或请假,富士康是流水线作业,少了谁都不行。而员工也不愿请假,因为员工的工资主要是计件和加班工资,如果不加班意味着工资大幅度减少。

甚至很多人加班,都没办法聊天说话,很多单身的却没有时间和异性说话,个人问题也得不到解决,在流水线上员工都麻木了。

三、高压管理导致员工压力巨大,跳楼很多

此前富士康7连跳楼事件被社会关注后,企业的文化还是没有太大改观。军事化管理让人不需要思考,压力很大。

在富士康里,规章制度一堆,细致到可怕,就连上个厕所都有时间和次数规定。请假层层批,层层骂,所以富士康的管理几乎就一个罚字和骂字。

四、工人可选择余地很多,富士康不在是唯一选择

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就业机会,有富士康同类型的工作很多,其他工作也很多。而富士康太过于加班和辛苦,员工自然会离开。

无论怎样,富士康也摆脱不了血汗工厂的原罪。

你会愿意推荐朋友去富士康吗?


毛琳Michael


不光是富士康,为什么现在普遍会有招工难的问题 ?

1.人口红利消失

随着现代化的产业升级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成本提高,中国老龄化的情况加剧,劳动力本身就少了。

2.年轻人不愿意做机械的工作

枯燥的流水线作业,永远在重复同样的动作,头顶不知死活的白炽灯……现在年轻人,都不愿意再从事这种既枯燥又无法培养个人能力的工作了。

3.工厂普工没前途

年轻一代身上的负担较轻,很多都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更愿意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工作,当工厂的普工做的都是可替代性工作,没有前途。

4.工厂普工工作单调

普工工作太单调,比起富士康的流水线,年轻人创业做小生意,进公司做销售,进公司从基层做起,或者考进行政单位。


我是农民工“懂事长”李合伟(抖音号:hws666888),20多年创业经验,非著名天使投资人、创业导师。更多有关创业的内容,敬请关注头条号:合伟说,与我一起聊聊创业那些事!


合伟说


一次次工人自杀事件

2009年七月,富士康25岁的工人孙丹勇从宿舍楼房跳下自杀。他被控弄丢了一台iPhone原型机,被保安殴打。
2010年,富士康被指控为“血汗工厂”。当年至少有14名雇员自杀,大多数是跳楼。


2011 年五月,富士康在深圳工厂大楼外安装安全网,减少了自杀数量。但是当年仍然有至少4名雇员跳楼。
2012年一月,武汉富士康工人抗议。2012-2013年之间有三名富士康雇员跳楼自杀。

2018年1月,31岁的富士康工人李明从郑州市的一栋楼跳下身亡。

这些恶性事件,严重影响了富士康的招工形象。

到底咱们是去给人打工的,还是给阎王爷打工的?

工作强度大,待遇低

让我们看一下网友描述的富士康工人工作状态:

“我实习100天,最后一个月连续上了一个月的夜班,30多天,中间没休息过一天,累死了,都快扛不住了,但那个月也就拿了3000多工资。

生活方面还是比较好的吧,宿舍热水啊,免费洗衣,免费上网(每个月十几个小时吧,前提是你得有时间去上网),免费打桌球(每人限次数),晚餐有水果,那时候每天下班之后累的要死,下班之后洗澡之后赶紧睡觉~短时间还可以,但是干长了,真受不了"

80后,90后多独生子女的缘故,很多父母是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进工厂的,恨不得捧在手上,含在嘴里,咋能让他们去吃那个苦喔,或者说严重点简直是去送命。

美国人都看不下去了!

美国一劳工观察机构近期发布了一份长达94页的报告,称经过9个月的调查发现,湖南省衡阳市富士康工厂,承接制造Echo Dot智能扬声器和Kindle电子阅读器,违反了中国法律规定,工时过长,工资偏低,培训不足,过度依赖“派遣工”或临时工。


随着计划生育的影响逐渐凸显,我国有效劳动力的供给持续呈现下降趋势,

新成长起来的一代年轻人少了,60,70后又慢慢老了,从2007年至今,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制造业的用工荒一直持续,这种供不应求的关系直接导致了劳动力招募成本的持续攀升,很多企业也招不到人。

总而言之,看着那种工作强度和待遇,是我也不去啊。

大家评评理,你们会去吗?会让自己孩子去吗?


冯起升


前阵子刚刚和供应链的朋友聊到现在用工荒的问题,其实如果简单为这个问题作一个定义,那么一句话就可以说明白了:

现在是2018年,而富士康仍然在用上个世纪80年代的管理模式在管理员工(当然肯定比那个时候有改善),你不用工荒,谁用工荒?

1. 接下来我把这个事情展开说说。

当然现在用工荒不是只有富士康有,但凡制造型的企业,基本都会遇到这个问题,而且短期看来,似乎无解。

依我这么多年的了解,用工荒问题,人口红利的消失固然是一方面,但这口锅,富士康这样的制造型企业的管理模式,要背80%以上的责任。


2. 流水线,是一个残忍的发明

我一直认为流水线是一个异常残忍的发明,因为员工工作时,流水线是一直在运转,所以每个人都要高度一致,如果你突然要上厕所什么的,对不起,你要找你的上级来替你(类似线上的多能工),如果上级刚好心情不好或者很忙,那么你就可能被拒绝,反正你的心情也就不会很爽。

卓别林的那个“机器时代”的默剧,说的就是类似这样的事情。

拜托,我又要强调了:现在是2018年了,员工更追求自身的权益和发展,这种模式,能留住员工才怪。

当然现在也有了许多改善流水线的发明:比如Cell线,但是仍然治标不治本,更像是个花架子,而且投入多,产出少,那些高管心里精着呢。


3. 现在的中介模式加剧了这种用工荒

众所不周知的一件事是:在2000年左右,如果你要找工作,你是要给中介缴费的,但是10/20年后的现在,如果你去工作,不仅不需要给中介缴费,中介还可能会另外给你一笔费用。

为什么呢?因为企业因为“用工荒”给中介付费,我举个极端的例子:公司可能会这样,你介绍一个员工过来上班,只要上满3个月,就会奖励3000块(前阵子听说富士康郑州介绍一个人费用是7200块),我们不说多,假设这个人员流动是1万人,那么这个费用就会高达3000万。

这件事里面会有什么问题?

你可能猜到了,多少会存在中介和人资勾结,甚至中介自己就可以玩死工厂的现象,中介会专门养一批人专门干这个,到时间,集体离职,换下一家,反正稳赚不赔。

有中介以前开三轮车的,这几年一搞,大奔都开上了,可以了解到这行的暴利。

这件事里,最大的输家是工厂,它会感觉到很强的用工荒。


4. 苹果的保密模式,加剧了工作环境的恶化

虽然苹果满口仁义道德,对代工厂的工人工作环境作了很多要求,有时候还会出面要求工厂改善,但不可否认的是:苹果的保密文化,在工厂工作的人是会很不爽的。

不爽在哪里?

一句话讲:上班像坐牢。

上班过闸机,好几层,出门过安检,手机,手环什么的是别想戴了,工厂里的保安甚至都是耀武扬威的,总之就是会让你非常不爽了。

而像是苹果的客户在富士康,可能就像是在天堂一样了,可能只是普通的工程师,富士康的高管可能都会毕恭毕敬,甚至工厂会专门为他们修建咖啡馆,自助餐厅这样的高逼格享受区域,这种落差,让你明白,人人平等那是书上才会有的东西啊~


5. 最后

所以写到这里,你大概也会明白:类似富士康这样的企业,在这非常现代的2018年,一定会招不到人,倒不是说人真的少到招不到了,第一它自己玩死了自己,第二管理模式没有长进,对人没有绝对的尊重,而且它也没在怕的,东南亚这些地方是它的备用搬迁地址,而且很多已经搬迁过去了。

想要招到人,其实也没有那么难:把人当人看,工资稍微低一点都没事,食堂伙食搞好一点,尊重每个人,没那么难的,可他们就是学不会。


最后,本人专注于借回答科普供应链的知识和见闻,如果想要看更多,欢迎关注我,点赞,评论一波,谢谢大家!


满嘴跑装备




新的iPhone上市了,富士康又开始忙碌起来了,自然就开始缺少员工了,需要大量招人。

但,人真的好招吗?很难。不仅仅是富士康,中国绝大多数的工厂都或多或少出现了用人荒。

为何会这样呢?原因如下。

富士康名声差,工资低

跳楼事件虽然过去很多年了,但一直徘徊在富士康的头顶上,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对富士康军事化管理有反感之情。只要提及富士康,就会联想到跳楼,所以也就越来越多的人不太愿意去富士康。

其次工资实在太低了,普工的底薪也就2000左右,公司还不包食宿,每个月累死累活加班90个小时,到手工资也不过4000多,除去吃饭住宿日常开销,若是还抽烟喝酒,一个月就是月月光了。



富士康环境恶劣

大多数人分配的岗位都是处于流水线上,周围都是大型机器在运行,噪音、气味重、不安全,导致只要工作时间一长,就容易出现各种身体上的毛病。

尤其是噪音,时间长了耳鸣、听力下降,为了赚这点钱,实在是不太值。

90后大军进入社会

90后的大军早就开始慢慢进入这个社会了,他们张扬着个性和自由,对他们而言,富士康就是太过约束、不自由。所以他们宁愿去其他轻松的岗位类似于普通销售等,也不愿意被约束在工厂内打工。

而且这群人大多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从小没吃过什么苦,来到富士康这种高强度的工厂,想必过不了三个月肯定会辞职的。

只有提升待遇、改变工厂环境、改善住宿条件等,才会有人愿意待在工厂。


用户69240191446


我们先说说富士康所在的制造业最近发生的事,就在今年的10月底,百年老店日本的尼康相机宣布关闭在中国无锡的加工厂,这就意味着,裁员2000多员工。这件事情并没有引起太大的轰动,为什么?因为大家已经习惯了。今年2月,希捷关闭了在中国苏州的加工厂,也是裁员几千人。而在更早前,飞利浦,沃尔玛等等外资都相继关闭了不少工厂。松下、东芝、夏普、日立、三星、富士康等制造业都在往东南亚发展。
除此之外,福耀玻璃在美国建厂,富士康在美国建厂,为什么?因为美国的成本比中国还低。这首先是一个大环境,一个人无论他读了多少书,拥有这样能力,有怎样的学历一定不要与趋势为敌。在一个外资企业说撤就撤,你养家糊口的企业可能说裁员就裁员了,你慌不慌?从员工个人角度来说,职业安全感的缺失,是富士康的吸引力越来越低的第一点。
第二点,个人职业规划。也许对于早早辍学,没有什么技能的朋友来说,去富士康能够包吃包住,每个月拿个四千五千的工资,他还能够满意,可是当他到了30多岁最多当个组长,班长,仍然拿着比这高不了太多的工资,每天像个机器人一样的工作,你觉得他能接受这样的未来吗?所以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问题,在日本的尼康工厂,有的人一辈子都在工厂当中干,美国蓝领工资比办公室的白领工资高出好几倍。而中国正好相反,在中国流动性最高的就是工厂员工,尤其是女工。一个稍微有点职业规划意识的人都能够意识到在这里工作的危机感。
第三点,人们的工作生活需求已经不一样了。60后,70后进工厂是为了养家糊口,赚点钱,给家里留守的儿童,留守的老人过日子就已经很满足。如今的80后90后,你让他们进工厂,每天跟机器打交道,住的是大通铺,吃的是大锅饭,领导开口就是骂,早晨会晚打卡,年轻人是没办法接受的。
这是两代人人生观,职场观的区别。前段时间,58同城退出996工作制就引来一阵吐槽。996工作制也就是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一周工作六天。有领导就说了:“现在年轻人啊,不踏实,不知道如何吃苦。”这个言论也遭到了众多网友的炮轰,说没见过这么奇葩的"老人言"。综上啊,如果工厂的生产模式不转型,只会越来越难招工。
我是职场达人秋叶大叔,欢迎你的关注~

秋叶大叔



员工大量流失现象不仅是富士康,类似富士康这样产品附加值不高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都存在这种现象。特别是这几年这种现象比较突出。

这些企业对员工工作的技术水平要求不高,只要经过一些简单培训即可胜任工作。因此企业招工相对还是容易些,特别是前些年农村还存在大量70、80后为养家糊口而工作的劳动力。



而如今随着年龄的增大很多70后相继退出劳动力市场。像富士康这些企业日复一日的流水线作业枯燥乏味,加班加点是很正常的事,员工晋升机会不多 。加上现在农村农业产业化推进加快,很多原本在工厂上班的员工陆陆续续地回到农村。再有就是这几年很多人选择创业,新增企业增多,特别是服务业增长迅速。这也加大了制造业人员分流。

90后大多数熟悉互联网知识。有着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知识和技能。他们对创业或就业有着更多选择。绝大多数人不愿做蓝领,更不愿在流水线折腾浪费青春。如是便出现了招工难的现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