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1 青春期孩子是“半成品”,能否成才,不在聰明,關鍵在這四個方面

對很多父母來說,“青春期”是一個讓他們焦慮,甚至有點手足無措的敏感詞。

他們與青春期的孩子相互撕扯,互相“傷害”,一個想緊緊抓住,另一個奮力掙脫,鬧到最後兩敗俱傷。

處在這一時期的青少年,自己的想法越來越多,想擺脫父母控制的意識越來越強烈。

他們開始跟父母要自由,要獨立的人格和私人空間,如果父母管得嚴,就會與父母敵對,反抗,叛逆,逃離甚至……自殺。

據報道,中國青少年自殺率全球第一。

面對這種殘酷的現實,父母開始擔心自己的孩子,擔心管的嚴,孩子會做出極端的事情,讓自己終生悔恨。

因此,他們開始小心翼翼的與孩子對話,相處。很多父母也慢慢的對青春期的孩子放鬆了管制,甚至放任不管。

其實,這種放任不管,任其自由成長的方式並不科學,原因有三:

青春期孩子是“半成品”,能否成才,不在聰明,關鍵在這四個方面

原因一:青春期孩子情緒控制能力弱

處在青春期的孩子的心智畢竟發展不成熟,不能夠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常常比較急躁,容易衝動,缺乏冷靜的頭腦和理性分析。

精神科醫生斯科特.派克提出:一個人的成熟度反映在其對事件和反應的平衡方式上。

例如,當我們正在開車的時候,有人突然在我們前面加塞兒;或者是當我們排隊的時候,有人推搡我們;

如果一個心智不成熟的人碰到這兩種事情肯定會心煩意亂,認為別人故意找他茬。

然而,一個心智成熟的人,就會想到:

加塞兒的人也許是因為家裡有人生病,急匆匆開車去醫院;排隊是推搡自己的人,也許是不小心。

因此,有些事情我們可以發脾氣,而有些事情我們只需要採取“思維剎車”,讓自己冷靜下來,理性面對。

青春期孩子做事莽撞,比較衝動,缺乏冷靜思維。

如果沒有親人在旁邊引導,他頭腦一熱,很可能做犯法的事。

原因二:青春期孩子大腦沒完全發育

美國心理健康研究所的腦成像主任傑伊.吉德博士,花了20多年的時間對青少年大腦的研究。

研究表明:

青少年是一個“半成品”,直到24歲左右,他們的大腦才會完全發育成熟。

這就意味著,青少年在考慮問題,計劃安排,處理問題和考慮後果時,沒有我們考慮的全面得當。

並不是因為他年紀輕,經歷的事情很少,而是因為他的大腦還沒有發育完整。

從這一方面來講,家長更應該做好孩子的引路人。

青春期孩子是“半成品”,能否成才,不在聰明,關鍵在這四個方面

原因三:青春期孩子缺乏成人的經驗

有人生閱歷的人在與青少年聊天的時候,總會說這樣一句話:

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多;或者是,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面還多;

說明經驗也是人的一筆財富,它可以讓你少走彎路,避免錯誤。

雖然我們經常說,要鼓勵孩子犯錯,只有犯錯他才能看清真相,摔的疼,記得住。

但是,如果我們把自己走過的彎路,摔過的跤等這些人生寶貴的經驗分享給孩子,是不是更能夠幫助孩子成長呢!

畢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容易成功。

既然管理青春期的孩子這麼重要,孩子又不讓我們管,我們該怎樣辦呢?“四做”“四不做”,給父母指了一條明路。

青春期孩子是“半成品”,能否成才,不在聰明,關鍵在這四個方面

【1】做參與者,不做命令者

青春期的孩子,最討厭父母對其“指手畫腳”。

當父母用命令的口氣,毫無溫情的語言去要求孩子的時候,孩子心裡就產生了抵抗情緒。

因為孩子覺得你在命令他,控制他,而不是在幫助他。

例如,一位媽媽想讓上初中的女兒自己洗衣服。用煩躁的情緒和抱怨語氣跟孩子說:“這麼大的人了,連自己的衣服都不會洗,長大了也沒人敢娶你。”

孩子聽到後,即使心裡面願意洗衣服,也不想洗了。

我們可以跟孩子說:“你長大後,早晚要離開家,離開媽媽,要提前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今天你跟媽媽一起洗衣服吧?”

從孩子今後的需求出發,為孩子做長遠考慮,相信,很少會有孩子拒絕這樣的媽媽。

青春期孩子是“半成品”,能否成才,不在聰明,關鍵在這四個方面

【2】做欣賞者,不做挑剔者

孩子是最敏感的,他能第一時間感覺到父母情緒變化。

當他發現自己的某些行動得到了父母的認可和欣賞的時候,就願意走近父母,向父母打開心扉。

當他發現父母總是用嫌棄的目光和貶低的口氣來對待他時,他就會自動關閉心門,用“零交流”的方式,無聲的對抗父母。

這樣的孩子最容易滋生出自卑的情緒。

最親近的人都看不起他,打壓他,嘲笑他,他更沒有勇氣面對陌生人。

他們內心煎熬,孤獨,自閉,容易“破罐子破摔”,到處惹是生非。

他們心想:“反正我如何努力,你們總看不到我的好,我就放棄,乾脆不上進。”

青春期孩子是“半成品”,能否成才,不在聰明,關鍵在這四個方面

【3】做共情者,不做排斥者

所謂共情,是指父母要體諒孩子的情緒,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與孩子在想法上保持一致。

如,孩子在週末想睡個懶覺,您卻以孩子作業多為由,六點就把孩子從床上拉起來背單詞。

孩子有牴觸情緒,心沒在英文字母上面,根本記不住。

還不如趁週末讓孩子睡個懶覺。別說孩子了,我們大人不是也想在週末放鬆放鬆,早晨不被打擾,一覺睡到自然醒嗎?

青春期孩子是“半成品”,能否成才,不在聰明,關鍵在這四個方面

【4】做引導者,不做旁觀者

青春期的孩子在成長的路上,莽撞、急躁,一時興起,感覺來的快,去的也快。

他們對很多事情有新鮮勁,缺乏長久性;同時,容易對一些不良的行為上癮,如網隱。

作為父母,無論再忙,也應該拿出一部分時間和心思用在孩子身上,發現孩子誤入歧途時,幫助其懸崖勒馬,回頭是岸。

而不是事情發展到無可挽回的地步,才追悔莫及。到時,一切都晚了。

美國教育學博士簡·尼爾森在《正面管教》中提出有效管教的四個標準:

(1)對孩子尊重和鼓勵,和善與堅定並行;

(2)做孩子心靈的紐帶,有助於孩子感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

(3)教給孩子有價值的社會技能和人生技能,培養孩子良好的品格。

(4)懲罰短期有效,但存在長期的負面效果。

青春期的孩子更需要父母在其背後默默託舉,用愛,用信任,用欣賞的表情,用充滿希望的目光。

這些,才能保證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形成健全的人格,最終成才。

青春期孩子是“半成品”,能否成才,不在聰明,關鍵在這四個方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