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9 為傳武精神點燈,從王家衛的《一代宗師》看香港電影的進退

票房和口碑是一部電影的製作者最關心的一個參數。所以大多數導演都會迎合市場的需求而選擇創作自己的電影作品,雖然電影是作為藝術,但是畢竟也要考慮到商業利益的問題。

所以,與其說電影是導演或者製片人的產物,不如說他產生的源頭在觀影的大眾。

不過,每個行業都會出現那麼幾個特立獨行的人,不然這個行業就會顯得那麼死氣沉沉,所以在中國的導演裡,也有這樣一個人,因為平時總是以一副墨鏡示人,大家給他起了個外號:墨鏡王。眼睛是心靈的窗口,在那樣的墨鏡下,你窺視不到他的眼神,自然也就不知道他到底在想什麼。所以很多演員和他合作後都說感覺被“坑了”。

為傳武精神點燈,從王家衛的《一代宗師》看香港電影的進退

這個人就是王家衛,作為知名導演的他。觀眾對他的作品褒貶不一,喜歡他的,可以把他捧上雲端,厭煩的會把他打入深淵狠狠踩踏。他很擅長把他自己的文藝加入電影中,再把這種藝術發揮到極致。利用電影的細節或者模糊難辨的人物情緒,然後暗示這背後千迴百轉難以表明的人生。所以,很多人看完他的電影會出現“看不懂”的情況,他的作品只適合一個人坐在屏幕前,泡一杯咖啡,靜靜觀賞,然後大腦隨著劇情自由的翻轉,這樣才最合適。

對於自幼習武的我,年少時一天當中最幸福的時刻便是夏天的夜晚,坐在椅子上。聽著眾多習武的前輩訴說他們的江湖事。但同時又讓我很苦惱,為什麼這些練武練了大半輩子的人怎麼開口都是文縐縐的,說著一些我理解不了的話。隨著年齡的增長,我也漸漸明白這其中的道理。終於,有一天一部作品引起了我的注意,這部電影便是王家衛導演的《一代宗師》。

為傳武精神點燈,從王家衛的《一代宗師》看香港電影的進退

1

《一代宗師》這部電影一共有四個版本,王導十年磨一劍。一代宗師,剛看看到電影名字的時候,我以為這部電影肯定偏向武打,沒想到看完整部電影,居然改變了我原來的想法。影片的是在民國的時期,南北各門派的武術宗師各自傳奇的一生。其中葉問和宮二的故事交代得最多。而王家衛也是把這部電影“武戲文唱”。

電影描繪的那個武林,沒有像以往的武打片那樣,行俠仗義或者快意泯恩仇。相反,文藝片的氣息濃厚,甚至還多了幾分惆悵。從宮老也爺子為了武林大業南下和葉問搭手,到宮二奉道為父報仇。表面上看似功夫拳腳的相爭,實際上是為了自己心中的那份執念。

武林,給人的一種感覺是血腥的味道。《一代宗師》高手聚集的地方不是以死相鬥的擂臺,而是胭脂味濃厚的金樓。大概是習武之人都是深藏不露,在金樓有大隱隱於市的說法,也可能,在這樣一個地方,才能把練武之人溫情的一面表露出來。正如電影所說“風塵之中,必有性情中人。”

為傳武精神點燈,從王家衛的《一代宗師》看香港電影的進退

宗師,傳的不是武功,而是一盞燈,一盞武術精神的明燈。宮寶森雖想把南拳北傳,很明顯,他這一次輸在了這個想法。天底下練武的人很多,而成為宗師的卻寥寥無幾。咱們中國人無時無刻都在講究“形”,從“有形”到“無形”再到化境,追求的是一種至高無上的境界。

這部電影的形與其是說,宮寶森想把南拳北傳,不如說他想傳的是武宗精神這盞大燈:念念不完,必有迴響。這才是傳武精神至高的境界。一般來說,境界是無法用語言等形式表現出來的,因為他是無形的東西。

沒想到王家衛會通過像故事一樣的形式把這種境界表現出來:宮老爺子把自己的名聲送給了葉問,宮二的六十四手雖然失傳,但她算是見到了天地也見到了自己,最後也把見眾生這個任務交給葉問,一線天開了理髮店傳授八極拳,葉問最後回香港把詠春發揚光大。他們都在以自己的形式和精神點燃傳武這盞燈。

為傳武精神點燈,從王家衛的《一代宗師》看香港電影的進退

2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宮二提到;“人不辭路,虎不辭山”。這時我腦海裡立即浮現的居然是李商隱的這幾句詩。也許這部電影裡面包含著這種意境和這幾句詩有某種莫名契合的相似。

這也想聖經裡面說的: “塵歸塵 土歸土 及盡繁華 不過一掬細沙”,儘管宮家從無敗績,儘管中華武士會曾經輝煌一時,但有些東西究竟是過眼雲煙。這部電影,還讓想起了《逝去的武林》這本書,因為這本書的名字,剛好符合了這部電影的主題,而逝去的東西不僅僅是武學,更多的是恩怨情仇。

為傳武精神點燈,從王家衛的《一代宗師》看香港電影的進退

我想這就是王家衛的電影魅力所在,他把自己的文藝固執已見的加入電影中,然後在這種模糊的意境裡勾勒出他自己的世界。但他會留出一個空間,給觀影的大眾去自由的想象,再一次描繪屬於觀眾自己的世界。

我有我自己的拍攝方法,你要怎麼理解,那是你自己的事。這是王家衛電影的獨特所在。所以,《一代宗師》不僅僅有四個版本,每一個觀影的大眾都有屬於自己心中的版本。

《一代宗師》上映後,這部電影擁攬了多個大獎,王家衛也擠入了最佳導演的行列。說是劇情片和動作片,我更願意把它當成紀錄片來看,他記錄了武學的滅絕原因,記錄了武學宗師傳奇的一生,因為記錄了那個武林中人的恩怨情仇。

為傳武精神點燈,從王家衛的《一代宗師》看香港電影的進退

3

不管是金樓的輝煌,還是整個武林的興旺,都反映出了當時的武林有著“百家爭鳴”的狀態,到後來的慢慢的萎縮消失。這也可能是王家衛在拍電影的時候要另闢蹊徑的原因,因為太多雷同的劇情,生搬硬套的表演模式讓大眾麻木。

當所有的人都沉醉於愛情片的男歡女愛或者武俠片的的刀光劍影時,王家衛用電影的特立獨行,告訴所有人,山的另外一邊也有獨特的美景,而人還是要看一看山的背後的眼界到底還有多寬。

這樣的一個人生境界和他早年的作品《東邪西毒》的一個片段所持的態度完全是背道而馳,片段中,王家衛藉助歐陽倫表達了這樣的一個意識:

“每個人都會經過這個階段,見到一座山,就想知道山後面是什麼。可能翻過山後面是什麼,你會發現沒什麼特別。回望之下,可能會發現這一邊會更好”。

這兩種完全不同的意境,從點到面,覆蓋了王家衛對人生的成長不同的認識,從天地,見自己到見眾生,不知道他到達了那個階段,但是他肯定是見到了自己。

為傳武精神點燈,從王家衛的《一代宗師》看香港電影的進退

其實這也讓我聯想到了90年代,香港電影的輝煌時期。在當時出現了許許多多的經典作品,就像金樓裡面的高手扎堆一樣。武學千年,流逝的東西太多,而電影的精髓又何嘗不是呢?

好比之前的香港電影,任何一部放到現在來看都不可小覷甚至可以獨當一面。所以,當所有的電影人都集中在某一個類型的電影進行衝撞時,後果就會出現從外形上看遍地開花,實際上已經是進退失據。

香港迴歸後,香港電影自然也要融入中國電影市場的懷抱裡。那麼怎樣才能保留港片原來的味道還能適應中國電影市場的大環境?我想這是每個電影人應該思考的一個問題。我想只有“念念不忘,才能有迴響。”,但實際上,前面提到,需要兼顧到票房和大眾口味等一系列因素。 我想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在進步中探討,這需要“一步一擂臺”,在穩中求進。

為傳武精神點燈,從王家衛的《一代宗師》看香港電影的進退

只可惜,從這些年上映的港片來看,在這方面還需要繼續努力。於是我有點懷念在年少時期那會和小夥伴在一塊看港片,因為至少那時候的港片還夾雜著濃濃的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