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3 毛利就是沒有拔過毛的利潤,淨利就是拔完毛的利潤

做股票投資,分析財務報表時,毛利率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毛利率太高就會懷疑公司財務做假,太低又說明其產品競爭力不強。因此,太高或太低都不太正常,這也不算悖論,而是符合自然規律。比如大家100米賽跑正常成績在10秒到15秒之間,你要是跑個5秒或是30秒都是不正常的,因為跑5秒超過人的生理極限,而跑30秒則違背一般常識。

毛利就是沒有拔過毛的利潤,淨利就是拔完毛的利潤

有時用一個簡單的測試方法,就可以識別上市公司毛利率有沒有造假,比如一家公司的毛利率大大超過同行業水平並且波動較大,就有可能存在財務造假的情況。因為正常發展的公司其毛利率一般會維持在一定的水平上。一個公司如果存在虛構的收入,往往會留下毛利率高得驚人的跡象,比如當年A股市場的銀廣夏就是這種情況。

下面,我們先來通過一個案例認識一下毛利率:

比如,張三在大街上外開了一家燒烤攤買羊肉串,經營了一年後,作為投資人的我想要去看一看這一年的財務報表,看看其經營情況如何。張三把財務報表拿給我看,今年的毛利率是20%,但現在我光拿著這個數字,也不知道是好是壞,就必須拿同類公司做對比。

經過調查,整個燒烤攤行業的平均毛利率在35%左右,可以看到張三燒烤攤的毛利率在整個行業中處於中等偏下的水平。做同樣的事情,毛利率卻比同行要低,這裡就產生了問題。

行業間的比較只是毛利率分析的第一步,為後續的分析指引一個大方向,以求做到有的放矢。從宏觀的對比走到微觀的對策,一定都會經歷這一步。

我拿出諮詢公司的報告,看到李四家的燒烤攤賣出的羊肉串,毛利率有 70%,而且就開在張三燒烤攤的對面。為啥同樣一條街賣羊肉串,李四家賺的錢就特別多呢?

張三急忙解釋,李四家在賣羊肉串時,把豬肉代替部分羊肉,降低了肉串的成本,屬於不誠信經營,所以才會有這麼高的利潤率。

之後,我們進行了模擬實驗,將張三燒烤攤的肉串成本代入李四家的燒烤攤,發現李四家的毛利率還是比張三家的高。經過一番觀察,我們發現:李四家的燒烤攤每天在賣羊肉串時,還兼賣啤酒,而賣啤酒的收益要高過羊肉串,所以取得了較高的毛利率。

即便是行業中特殊的高點,也值得分析,甚至更值得分析。通過對行業龍頭毛利率的分析和對比,我們可以從中制定相應的經營策略:

第一, 向有關部門舉報李四家不誠信經營的事實;

第二, 今後也在賣羊肉串時順便賣啤酒,爭取多賺點錢。

關於毛利率的故事,每個投資股票的人應該已經看過不少。年年毛利超過 90% 的貴州茅臺,就常被擺上檯面。

毛利就是沒有拔過毛的利潤,淨利就是拔完毛的利潤

因而在整個財務報表中,最好懂,用的最廣泛的應該就是毛利率了吧。即使你是純技術派,完全不做基本面分析,我想你對毛利率也一定不會很陌生。

毛利率的意義,看起來大家都懂。但仍然值得好好地說一說。

我們先從毛利率的從定義開始剖析:

毛利率 = 毛利潤 / 營業收入 =(營業收入 - 營業成本)/ 營業收入

從定義中也可以看出,毛利率的變化,要麼是單位收入發送變化,要麼是單位成本有了變化。單位收入的變化,會由商品或者服務的價格變化體現;單位成本的變化,則包括原材料,人工成本,生產成本的變化,比如原材料產量大幅突然下降,原材料價格就會上升。技術提升,用了新設備,那生產成本就有可能下降。

毛利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企業產品的競爭力。如果產品具有競爭優勢,其毛利率就處在較高的水平,企業就可以對其產品或服務有較強的定價能力,讓售價遠高於其產品的成本。如果產品缺乏競爭優勢,其毛利率就處於較低的水平,企業就只能根據產品的成本來定價,賺取微薄的利潤。

判斷企業盈利能力主要有毛利率和淨利率兩個指標:毛利率=毛利潤/營業收入;淨利潤率=淨利潤/營業收入。一般而言,毛利率高,其淨利潤率也會較高,對於民企尤為適用。不過,也有特例,比如處於壟斷地位的國企,毛利率是很高的,好像姚明,但其淨利潤率卻很低,成了潘長江,此說明什麼問題呢?我不說,大家懂的。

我們把毛利率形象化的比喻一下,來方便大家理解:毛利就是沒有拔過毛的利潤,淨利就是拔完毛的利潤。企業內部人員拔的毛就是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國企一般下手較狠;銀行拔的毛就是財務費用;政府拔的毛就是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所得稅費用。有很多毛可以拔的一般是壟斷企業或奢侈品企業,沒幾根毛可以拔的一般是過度競爭的紅海企業,特別是地攤貨企業。

政府拔毛程度可以用稅負率表示,銀行拔毛可以用利率表示。

如果分析上市公司財報時,出現存貨週轉率逐年下降而毛利率逐年上升的現象,一般可以判斷該上市公司可能做了假賬,該公司可能未及時將存貨結轉成本從而增加毛利率。存貨週轉率下降,表明公司存貨項目的資金佔用增長過快,超過了其產品銷售增長速度,其毛利率應趨同下降才合理。另外,存貨週轉率下降也說明產品競爭力可能下降,競爭力不強,毛利率必然下降。這就是它們之間的邏輯關係。

那麼,到底什麼企業需要重點看毛利率?同行業的公司,為什麼毛利率有的相差還是很大?毛利率是不是越高越好呢?毛利率會不會被企業財會人員操縱呢?這些背後還有不少細節值得剖析。

為了更好的運用毛利率作為我們的選股參考依據,下面我們來深入的扒一扒毛利率:

首先,毛利率(Gross Profit Margin)是毛利與銷售收入(或營業收入)的百分比,其中毛利是收入和與收入相對應的營業成本之間的差額,用公式表示:毛利率=毛利/營業收入×100%=(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收入×100%。

從構成上看毛利是收入與營業成本的差,但實際上這種理解將毛利率的概念本末倒置了,其實,毛利率反映的是一個商品經過生產轉換內部系統以後增值的那一部分。也就是說,增值的越多,毛利自然就越多。比如產品通過研發的差異性設計,對比競爭對手增加了一些其他功能,而邊際價格的增加又為正值,這時毛利也就增加了。

那麼毛利率可以分為哪幾類呢?

第一、按商品大類可分為:單項商品毛利率、大類商品毛利率、綜合商品毛利率

第二、按行業屬性可分為:工業企業的產品銷售毛利率、商業企業的商品銷售毛利率、建造施工企業毛利率、交通運輸業毛利率、旅遊飲食服務業毛利率

第三、按區域劃分可分為:區域銷售毛利率、按項目劃分的項目毛利率

在分析毛利率之前,對於毛利的計算,我們還有必要先說一下:

計算毛利率的毛利額和收入額通常指的是指按某種方式劃分的一定期間的毛利額和收入額,與某種劃分方式和一定的期間相對應,在計算毛利率時,收入和成本的計算口徑與會計上的計算口徑一致,對於工商企業,收入指的是不含增值稅銷項稅額的收入,對於建造施工企業,收入為含稅收入。特別注意的是,商業一般納稅人企業,成本是按不含進項稅額的單價計算確定的。

對於工商企業,毛利額的大小,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數量因素,即銷售數量的多少,另一個是質量因素,即單位毛利的大小,用公式表示:

毛利總額=銷售收入總額×平均毛利率

最後,對於毛利率的分佈,通常是高科技行業的毛利率比普通產業的毛利率高,新興產業的毛利率比傳統產業、夕陽產業的毛利率高,相對於同類產品,新開發的產品毛利率比原有老產品的毛利率高。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知道毛利率是非常重要的財務指標。因為毛利率代表了企業在直接生產過程中的獲利能力。分析毛利率可以更好地看出其核心競爭力,經營狀況和成長性等,以便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

毛利就是沒有拔過毛的利潤,淨利就是拔完毛的利潤

如果沒有真正理解毛利率的實質,那得出的結論可能就會讓你吃大虧。最常見的就是,因為毛利很高而買入,卻遇上了企業財務造假。遇上毛利太低而放棄,但又錯過了股市上賺錢的機會。所以說毛利率值得我們重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