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 他堪称太平天国"定海神针",若不是早早去世,起义结局或被扭转


每到王朝寿命将至之时,轰轰烈烈的起义活动就将拉开序幕,这就是一种天命所归,一种不变的定理。王朝出现必败的趋势,意味的就是百姓们民不聊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为了寻求新的出路,让自己和亲人活下去,百姓们常常釜底抽薪,选择起义造反。不过,造反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并不是说起义了就一定能成功。历朝历代,有无数的起义军们,但起义成功的寥寥无几,大部分都是以失败告终。

他堪称太平天国

就比如说太平天国运动,这应该算是一场让人记忆深刻的起因活动。它是由洪秀全组织发起,不过最后也灭在了洪秀全的手上。洪秀全这个人本事不算大,但那张能忽悠人的嘴却是他最大的优势。他用侃侃而谈的形式召集了无数死心塌地跟随他的信徒,从而金田起义。

他堪称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在前期发展的还是很顺利,这不仅有洪秀全的功劳,还有其他几位天王的努力。太平天国中有开国六王,这些人便是天王洪秀全、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在建立太平天国的运动当中,这6人都发挥了极大作用。洪秀全是起了开头作用,召集了数万教徒在金田村发动了起义活动。冯云山在里面担任的是军师的职责,他主要负责出谋划策,将中西方制度结合,创立了一个新政体。

他堪称太平天国

杨秀清主要是掌握制度,制定法律法规,赏罚分明。他最猖狂的时候,连天王洪秀全都敢打。制度真的算是一把很有力的武器,有一句话是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也就是说洪秀全犯了错,他也能依法处置。从这一点上来看,杨秀清到后期能将洪秀全压得死死的,也是因为他掌握了最有力的武器。西王萧朝贵很早就战死了,所以历史上有关他的描述并不多。但从有限的描述里面能够看出他是一个出色的领导者,有个人的人格魅力,仁厚又自律,在军中他的声望很高,能够堪比杨秀清。

他堪称太平天国

韦昌辉这个人八面玲珑,在处理人际交往上面有独特的一套。他在太平天国中担任的角色算是外交官,他常常与洋人打交道,而且和洋人相处还不错。太平军们能够支持这么长时间,也有很大部分原因是由于他外交处理得当。石达开是一位文武双全的人,他的见识也比一般人高很多。他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很高,在所有起义军里面,他算是最被大家称赞的一人。不过可惜的是,这样完美的领袖却缺乏了一定的手段和魄力,以至于只能屈居人下,没办法成为真正的王。

他堪称太平天国

这几位王身上都有着一定的优势,他们各司其职,故而才使得太平天国发展壮大。但遗憾的是,有两王早早的就去世了,他们分别是冯云山和萧朝贵。他们两人的去世让这个紧密合作的团队出现了裂缝,以至于太平天国最终没能取得胜利。尤其是冯云山的离开,对太平天国来说是一大损失。一个部队里面缺少了军师,那么就缺乏了对敌之策,在对敌之时,将士们信心就不会那么足。所以,可以说冯云山在太平天国中就等同于是定海神针,只要有他在,起义军们就觉得心里安稳,打仗之时也更有底气。

他堪称太平天国

遗憾的是,这样一位有重要作用的能人却早早离世,以至于太平天国在储王的争斗之中走向了自我毁灭。若冯云山在世,凭借他的才智,定是能处理好内部问题,让洪秀全和杨秀清两人和平相处,届时,说不定太平天国是取得胜利的结果,而不是失败告终。那么这样一个重要的人物是怎么死的呢?目前是流传了两种说法。

他堪称太平天国

第1种说法是冯云山死在了全州城,第2种说法是他死在了全州城里的蓑衣渡。对于这两种说法,专家们经过了一番仔细研究和考察,最终得出他死在全州城的说法要更为靠谱一些。理由1,《贼情汇纂》这本书里面明确提到了冯云山是在带兵攻打全州城时,被桂林一带的清军击毙。理由2,曾国藩在记载江忠源功劳之时,并没有提到击杀冯云山的事件。冯云山怎么说也是太平天国的领袖之一,若是击杀了他,那可就是大功一件,相当值得炫耀。但是曾国藩没有提,那说明就没有这件事,否则他早就大肆宣扬,为自己揽功了。理由3,江忠源曾经给好友写信,在信里面他大肆宣扬了蓑衣渡之役的激烈战况,但却没有提到击杀冯云山这件事情。这就说明冯云山的确没有参加这一场仗,应该是在攻打全州城的时候就已经去世了。

他堪称太平天国

其实,冯云山的死真的是出于运气背。在1852年4月份,太平军本来是要向湖南发起进攻,没有打算去到全州。结果在全州的清军们以为他们的目标是这里,故而主动发炮,伤了不少的太平军。这一下就激怒了太平军,作为这支军队领袖的冯云山气愤不已,立即下令攻打全州城。也许是怒火冲走了他的理智,导致于他没有做万分的周全思考,使得自己暴露在清军的眼皮子底下。最后被清军的炮火打中,因为伤势太重,救治不愈,最终去世了。

他堪称太平天国

接到这个消息的洪秀全心痛难耐,这等同于是断了他的左膀右臂。怒火攻心的他下令让太平军尽全力攻打全州城,拿下全州之后,他又纵容太平军在城内杀伤抢掠。这既是为他忠心的下属报仇,同时也是灭一灭清军的威风。冯云山的去世真的对太平天国是一种极大打击,洪秀全也因为失去了这位军师而大伤元气。以至于杨秀清才找到了机会揽权,甚至虎视眈眈地想要除掉洪秀全,从而取而代之。天下都未定,内乱就先起,在这种情况下,太平天国自然是气数将近,最后走向灭亡。

看历史远比看小说更为有趣,因为历史就是一个有着无尽谜题的长卷,更何况还可以从中学到许多的知识。

他堪称太平天国

常有人问我读什么书好,我总是建议他去读历史书。

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像我们中国一样有这样完事丰富的历史记录,人类社会活动的所有变数都写在了中国的历史书里,你想看问题更通透,可以去读历史,想少踩坑,可以去读历史,想搞清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去读历史。甚至当心情不好时,也可以去读历史

尤其是去读《资治通鉴》,你不知道干什么了,迷茫的时候,去读《资治通鉴》,想了解社会里的各种关系,去读《资治通鉴》,甚至想了解权术,也可以去读《资治通鉴》。

成千上万人的生死荣枯,被你一页翻过,多少王侯将相在你的指间滑过,与你对话的都是帝王将相,你还会被眼前的小问题困惑住吗?

他堪称太平天国


一部《资治通鉴》,写透了人生百态,写尽了帝王将相,权术谋略。

很多人都喜欢看《资治通鉴》,最多的看了十七遍。

”一共一十七遍。每读都获益匪浅。一部难得的好书噢。恐怕现在是最后一遍了,不是不想读而是没那个时间啰。”

“中国有两大书,一曰《史记》,一曰《资治通鉴》,都是有才气,又不得意的境遇中编的。看来,人受点打击,遇点困难,未尝不是好事。当然,这是指那些有才气,又有志向的人说的。没有这两条,打击一来,不是消沉,便是胡来,甚至去自杀。那便是另当别论。"

当然,《资治通鉴》是文言文,如果大家没有古文功底,可以选择白话文,但白话文就存在一个翻译的问题,如果版本不好,翻译出来的东西就不准确。

他堪称太平天国


我一般给大家建议入手《白话资治通鉴》十套装,这本书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由台湾大学国文教授、博士生导师黄锦鋐领衔主持,集中台湾地区多家院校27位教授、学者,历时3年,合译而成。

大家知道,台湾地区出了很多有名的词人,比如写出《东风破》、《菊花台》、《青花瓷》的方文山。他们给人的感觉就是国文功底很扎实。

原因就是他们成长的年代,正是台湾地区提倡复兴中华文化运动的时候。

当时台湾地区有一个“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总会”,专门负责推行国学。

工作之一,就是出版大量的古籍,《周易》、《老子》、《诗经》等等。

而为了让普通学生和读者也能看懂史记、资治通鉴,他们就组织专家编写了《白话史记》、《白话资治通鉴》。

他堪称太平天国

这套书尊重原文,逐字逐译,不多增一个字,以求贴近、还原《资治通鉴》本义。不以“现代眼光”作解,更不平添枝叶。而且是全本。

里面有重要人物画像

有简明皇帝谱系表、官制简表。出来后得到了国学大师钱穆跟台静农的推荐。

作为历史爱好者,入手这一套非常划算,可以说是很超值了。

爱好历史,家里一定要备这样一套书,没事的事情翻一翻,就会发现看问题的角度会完全不一样。

不需要像看十七遍,能够全部看一遍,重点的部分看上三四遍,就非常不错了。208元一套


他堪称太平天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