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二战中,美国与德国的第一次交战,战果如何?

白杨树下谈历史


1942年8月底,隆美尔的非洲军团经过短暂的休整,向英军阿拉曼防线发起了新的攻势。然而,他的快速进攻战术遭到了英军的层层阻击,进攻只进行了4天就草草收兵。原来,新到任的英军第8集团军司令蒙哥马利,是一位阵地战专家。

他以大纵深的防御体系化解了隆美尔的战术,终于赢得了他到非洲的第一场胜仗,成为英国家喻户晓的英雄。丘吉尔更是迫不及待地要求他乘势反攻,扩大胜利战果。但是,隆美尔不仅一次次地“戏弄”他,还让美军第一次尝到了德军的厉害。

这还要从盟军准备登陆非洲开始说起。

自美国参战以来,丘吉尔就极力推崇“先欧后亚”的战略。然而,他却利用美军的实力,来维护英国的权益。于是,就有了“失信于”苏联,迟迟不开辟第二战场;“忽悠”美军到非洲,确保苏伊士运河的安全。这就是盟军的“火炬行动”。

就在蒙哥马利的大纵深“阵地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只等隆美尔来进攻,不仅可以“抵消”非洲军团的攻势,还让其本就不多的物资储备消耗殆尽。然而,丘吉尔却急于让英军发起反击,而且是越早越好。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首先,增强美军进军非洲的信心。丘吉尔十分清楚,非洲并不是“先欧后亚”战略的一部分,他的“私心”让美军将领们十分反感。仅凭与罗斯福的“私交”,不足以让他们对非洲产生多大的兴趣,只有一场胜仗,才能让其觉得“有利可图”。

其次,改变英军在盟军中形象。自二战爆发以来,英国失去了远东利益,非洲也一路颓势,成为美军同行嘲笑的理由。尽管顶住了隆美尔的攻势,但不能说明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要想提高英军威望,就必须趁势取得一个“像样”的胜利。

更关键的是,作为昔日大英帝国,不能沦为美国的“跟班”。尤其是他主导的“火炬行动”,更要体现出英国的分量和地位,那么阿拉曼战役,就是留给英军表现的最后机会,这是英国人挽回颜面和荣誉的最佳时机。

丘吉尔为了这场胜利,可以说是倾其所有。无论在武器装备,还是兵力总数,都是德军的2倍,他希望蒙哥马利能取得“摧枯拉朽”般的胜利。然而,反攻头5天,就损失一万人,依然没能突破德军防线。这个“耳光”打过来,顿时火辣辣的。

更有甚者,一场所谓的“胜利”追击,成了隆美尔的“撤退”教学课。

1942年10月,就在蒙哥马利久攻不下,人们开始质疑他战术水平的时候,隆美尔主动撤退了。原来,糟糕的后勤补给让他彻底地失去了耐性,尽管德、意两国首脑都不同意撤退,但只剩下24辆坦克的非洲军团,撤退是唯一的活路。

12天的阿拉曼战役,英军大获全胜,成为北非战场的转折点,无数的鲜花和掌声涌向蒙哥马利,他成了盟军的英雄,也是其人生中最“闪亮的”荣耀。但他知道,隆美尔并没有完全被击垮,他要趁胜追击,赢得更多的荣誉。

“要想成为强者,就要打败强者”。隆美尔成了他登上军事生涯巅峰的“铺路石”,他要将一场围歼非洲军团的“胜利”追击战,变成自己的“个人秀”。然而,他想多了。接下来的战斗,非但没能遂愿,而且让其胜利者的“光环”黯然失色。

此时,大病未愈的隆美尔,一心想着如何将7万多部队撤往安全的大后方。他的步骤是:一是,部队成梯次队形撤退,靠两条腿走路的非机械化部队先行撤离,阻击部队以顽强的斗志迟滞英军的追击,甚至以反冲锋给予对方最大杀伤;

二是,利用工兵部队,铺设地雷场。隆美尔知道,对其真正有威胁的不是英军士兵,而是对方的坦克,只要阻止装甲部队,就能安全撤退,埋设地雷成了最好的武器。同时,他要求仅剩的坦克、火炮对陷入雷场的英军,进行轰击一番后撤退。

为了“戏弄”蒙哥马利,隆美尔还“摆出一副决战的架势”,就在英军准备进攻前,部队悄然撤退。结果,一场“轰轰烈烈”的攻城战,成为没有俘虏的空城,白白浪费了大量的炮弹。这样的胜利,不仅脸上无光,反而遭到同行们的耻笑。

当然,好像“老天爷”也在帮助隆美尔。眼看着蒙哥马利布置的“圈套”得逞,一场大雨让包围圈漏洞百出;就在没有燃料的时候,海面上飘过来上千桶汽油。不管怎么说,非洲军团几乎“全须全尾”地撤走,让蒙哥马利得到的声誉,化为乌有。

与此同时,讽刺英军的美军将领们,也领教了隆美尔的厉害。

1943年1月,德军近7万部队行程3200公里,经过2个多月的艰苦行军,到达了突尼斯,显示了隆美尔卓越的战术水平,但他一再的违令撤退,被免除了总司令职务。就在等待交接的期间,不甘就此离开的隆美尔,决定狠狠地教训一下美国人。

随着盟军实施登陆非洲的“火炬行动”,美军在几乎没有遇到抵抗的情况下,迅速解决了维希法国在非洲的殖民地,正向突尼斯进军。他们在看到蒙哥马利出尽笑话的同时,大踏步地向前推进,希望通过先攻入突尼斯,表明自己的实力。

但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此时的隆美尔正“憋着一口恶气”没地方撒呢。他敏锐地观察到,“冒进”的美军第2军由于缺乏实战经验,一个军拉出了160公里的防线,而且兵力分散,他决定趁此机会将这支美军歼灭掉。

他投入非洲军团的先遣队,以及临时指挥的第10、21装甲师,向凯塞林隘口发起突然进攻,一下子将美军打蒙,毫无还手之力,纷纷丢下武器逃跑,甚至忙着炸毁弹药库等设施,随时放弃驻守的塔莱镇。这就是“凯塞林山口战役”。

由于其他德军部队不配合,隆美尔进攻4天后撤退。美军第2军遭到重创,阵亡300人,4000人成为俘虏,损失坦克260辆,彻底没了当初的嚣张气焰。他就是要通过这场胜利告诉英、美两军,撤退后的德军依然有强大的战斗力和高昂的士气。

首次与德军作战的美军,被打的“丢盔弃甲”,让艾森豪威尔等人羞愧难当,他派巴顿到第2军,经过11天的整顿,恢复了该军的士气和战斗力。当然,巴顿也十分渴望能与隆美尔交一次手,但造物弄人,两人始终没有在战场上“碰面”。

眼看大势已去,隆美尔做了最后努力,希望将长达740公里的防御线,缩短为170公里,但遭到了拒绝。再加上日益匮乏的物资、弹药,以及怎么看都不顺眼的意大利人,他在一次反攻无果后,决定以看病为由,离开了非洲,再也没有回来。

如果巴顿和隆美尔交手,谁的胜算更大?欢迎留言和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隆美尔传》、《步兵攻击》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白杨树下谈历史


阿拉曼战役失败以后,隆美尔率领的非洲军团不断向西撤退,在巧妙地避过了蒙哥马利的几次追击后,已经逐渐向非洲军团的增援部队在突尼斯的第5装甲集团军靠拢——在旁人看来,非洲军团已经是落日残烛,被盟军部队两面夹击最终全军覆没已经是迟早的事了。但是,“沙漠之狐”从来没有这么想,在两支盟军部队做向心运动而自己的部队在不断收缩靠拢时,自己其实已经享有了中央位置的战略利益——他们可以集中全力来打击任何一个对手。

在德军的马雷特防线非常有限的防御力量得到暂时的稳定后,隆美尔决定发动一个拿破仑式的两面攻击,以发挥所谓的“内线”理论——趁其中有一方面尚来不及救援之前,首先击败西面“初出茅庐”的美军部队,假使真的成功了,那么隆美尔就可以腾出手来对付自己的老冤家——蒙哥马利的第8集团军。因此,在非洲军团的精锐部队第21装甲师在1月底占领了费德隘口后,隆美尔制订了一个并不复杂的反击计划:运用手中仅有的装甲部队穿越西面的数个隘口,并向西北方向穿插,分割并消灭那些还是“菜鸟”的美国新手们。

为了避免在两侧合拢的绞索里被慢慢勒死,隆美尔宁愿抢先攻击,来打破这个僵持局面。德军1943年2月18日开始对凯塞林山口进行侦察。这种情况使得美军相信德军将很快发起一场进攻。为对抗德军美军第26步兵团与邻近的各支部队合编,组成著名的“斯塔克部队”。

凯塞林山口之战,这场二战里爆发在美国与德国陆军之间的第一场主要战斗就此开始了。 2月19日,德军果然对斯塔克的部队发起了攻击,企图夺取和控制凯塞林隘口。德军对毫无实战经验的美军部队发起了异常猛烈的进攻。第二天上午10时许,美军防线开始崩溃,不得不向哈姆拉山撤退,大量尚未使用的武器装备落入德国人之手。面对德国人的这些胜利,盟军对于自己的处境忧心忡忡。当时,由于恶劣的天气条件,盟军飞机无法起飞对防线实施支援。 2月21日,德军向塔莱和哈姆拉山进发,结果被盟军B装甲战斗群阻止在哈姆拉山。但是,英军第26坦克旅却被击退到塔莱以南4英里的地方。

德军由于指挥系统的不统一问题终于第一次暴露了,隆美尔已经不是轴心国北非部队的最高指挥官,在行动中和阿尼姆同级,根本无法越权指挥阿尼姆的部队,而阿尼姆本人却极其不赞成隆美尔的进攻,认为他是冒险的,却更愿意让自己的部队向北面丰杜克一线进攻。于是,一直到2月17日,整整拖了两天,齐格勒的部队才向前推进25英里到达了斯贝特拉,并且遭到了美军早已集结好的部队的顽强抵抗。直到下午,美军的部队才开始撤退,德军部队进入了斯贝特拉。但到此为止,第10装甲师已经停止了它前往近在咫尺的凯塞林山口——阿尼姆全面反对隆美尔的冒险进攻,全面收回了他的第10装甲师。

德军部队还是于墨索里尼的进攻命令下达几个小时后,以3个营的微弱兵力进攻了凯塞林山口。防守该山口的美军部队是各个建制的混合部队。由于防守的一方缺乏协调,到黄昏时德军已在某些点上渗入。此时,如果第10装甲师能够投入更多的兵力,也许战斗的效果将会更好,然而,到夜间为止第10装甲师所赶到的兵力只有1个坦克营、2个步兵营和1个机车营,而剩余的几乎半个师包括501重坦营在内,仍然扣留在阿尼姆手里。

直到20日下午,隆美尔才能对凯塞林隘口发动集中的进攻——包括一个意大利营的5个营发动了全面的突击,并迅速地突破了敌军的阵地。在遭到只有一个营(一个坦克连、一个步兵连和一个野炮连)不到的英军顽强抵抗,损失了11辆坦克后,突入了谷地纵深,凯塞林隘口终于成功占领了。此后,隆美尔向塔莱和特贝萨两个方向派出了搜索支队,目的是使盟军在预备队的调动上感到困难,同时还想夺取在特贝萨美军的巨大补给仓库,迫使美军撤退。同时,英军第26坦克旅(2个坦克团和2个步兵营)已经从塔莱向南移动,在距离凯塞林隘口约10英里的地方构筑了阵地。此时的盟军远想不到其实德军的兵力已经比他们想象中要弱得多。当时,整个战场形势异常危急,但事实上,这种紧张局势很快就会缓解。德军逐渐认识到,要想突破盟军防线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非洲军团开始分段撤退。

凯塞林山口战役中德军造成美第2军6300名士兵死亡、受伤或失踪,俘获了4026人;摧毁了183辆盟军坦克,194辆半履带式装甲车,512辆各式车辆。凯塞林战役后,轴心国之间的指挥不协调导致了进攻部队后续兵力不足,无法形成连续性的突击,而美军也在数次经受打击和教训后组织防御——隆美尔最终无法把一个战术性胜利推广到战略性胜利,更加无法把非洲军团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凯塞林战役后,非洲军团命运已定,昔日德意联军横扫北非的壮举已不复存在。








海峰户外


二战时凯赛林溢口战役是在突尼斯国界里发生;由德军隆美尔将军率领的重型坦克师攻击了美军轻装甲部队,战场优势明显在德军这边,美军全线溃败……德军虎式坦克所向披靡,锐不可当


龙行天下云作伴


第一次交手:

陆军:1943年2月18日凯塞林山口战役,前期因指挥混乱和坦克差距,盟军的防线被隆美尔元帅指挥的德军迅速突破,但在后期随着盟军空军优势和物资优势的发挥,德军被迫又撤回到了突尼斯,至此非洲军团的结局注定。

海军:在德国对美宣战前,大概41年7月份,美国就宣布对靠近美商船的德国潜艇将采取攻击措施,所以大概就是在这期间第一次发生了两国的海军战斗。


打醉拳的猫


很简单的一句话:美军是非常善于在失败的战斗中总结经验,并取得胜利的部队。


正义先锋老五214


应该是德国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