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麥田裡的守望者》:年輕的時候,誰不想逃離這個庸俗的世界?

如果青春需要一部聖經,那它只能是《麥田裡的守望者》

很多美國人將這本書奉為“影響他們人生的一本書”

而對於我來說亦是如此,在讀完這本書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幻想著做一個“麥田裡的守望者”。

該書講述的是一個叫霍爾頓的16歲中學生,在第四次被學校開除後,一個人在繁華的紐約街頭遊蕩了兩天,或在街頭,或在小旅館和夜總會,他酗酒、抽菸、打架,甚至找妓女……基本上一個孩子能幹的荒唐事霍爾頓都幹全了。

然而他並不快樂,看一切都不順眼,自始至終,他都覺得成人的世界充斥著狡詐和虛偽,無法信任,“假模假式”是他指稱這些成人的專用詞。

而只有從孩子身上,他才能感受到一絲希望和安慰。

他不想被同化,想逃離現實,去西部裝個聾啞人;也不想看著孩子們被汙染,所以他幻想了一個場景:

一群孩子在麥田上玩耍,麥田的邊緣就是懸崖,但是孩子們不知道。而他是一個立在懸崖邊上的守護者,攔住無意中跑向懸崖的孩子。

雖然這僅僅只是一個幻想,但可以肯定的是,霍爾頓就是那個會隻身擋在孩子們面前對抗全世界的孤膽英雄。

然而,這些理想全都以失敗告終。

故事的最後,霍爾頓打消了去西部的念頭。

這一切在我來看,與其說這是一種對現實苟且的妥協,倒不如說是一個勇士,在看清人生失敗的必然性後,成熟地去完成失敗的過程。

《麥田裡的守望者》:年輕的時候,誰不想逃離這個庸俗的世界?


在讀這本書之前,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本書的作者塞林格。

對很多讀者來說,塞林格就是那個叛逆又脆弱的“霍爾頓”最佳代言人。他就像小說裡的霍爾頓一樣,一直在逃離這個世俗的世界。

1951年小說出版後,塞林格一夜成名,一時風光無限。但他自己卻很不滿意,他甚至還抱怨印在書上的照片看起來“病怏怏”的,他要求經紀人燒掉所有讀者來信。

後來他乾脆隱居在新罕布什爾州的一鄉間小屋中,成了著名的遁世作家。

沒有人知道塞林格在隱居期間幹了些什麼,直到1998年女作家喬伊斯·梅納德出版了自己的回憶錄《我曾是塞林格的情人》,其中詳細記錄了她和塞林格持續8個月的羅曼史。

喬伊斯在回憶錄中寫道:塞林格堅持吃安全食品:葵花子、半生不熟的羊肉。這令喬伊斯終日半飢半飽,塞林格要求喬伊斯像他一樣與世隔絕。幾個月後,塞林格覺得她難以抵制俗世的誘惑,將她逐出家門。

2000年,塞林格的女兒瑪格麗特未經父親同意出版了回憶錄《捕夢者》,在書中她將自己的父親描述為令人不快的遁世者,他喝自己的尿,語言含糊不清,以自我為中心,經常辱罵母親,還對禪宗、印度教吠檀多派、基督教科學派等充滿狂熱。

他的鄰居則稱,塞林格曾透露他家保險櫃裡至少還有15本未出版的作品……這段話激發了人們的無限猜想,但是也沒有一個人能夠說得清這到底是真是假。

歷史上似乎從來沒有一位作家像塞林格那樣至死都如此神秘。他是叛逆的代名詞,他的《麥田裡的守望者》成了全世界幾代年輕人的精神讀物,安撫著那些年輕又躁動不安的心。

據說,《麥田裡的守望者》剛在日本面世時,村上春樹還只是一名高中生,在班上一位女同學的極力推薦下,讀了這本書。據村上春樹回憶,當時的年輕人如果沒有讀過《麥田裡的守望者》,簡直就無法與同齡人進行交流。

在戰後很長一段時間內,《麥田裡的守望者》是唯一被當代美國年輕人普遍認可的作品。有人說它展現了“美國生活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方面”,即“一個不墨守成規的人有權捍衛他的與眾不同”。

斯坦勒也力圖為《麥田裡的守望者》聲辯:“霍爾頓的價值觀其實相當保守,他憤怒的原因在於沒人踐行那些傳統價值。

無怪乎它在年輕人中引起強烈共鳴——這部小說分明以調侃的口吻代替他們發問:敏感、衝動、充滿理想主義和自我意識的年輕人,身存野性、自我圍困、無所遁形,他們向誰尋求幫助,他們必須到何處去?

但《麥田裡的守望者》收穫的熱愛也給塞林格帶來麻煩:即使他搬離紐約、隱居於叢林之中,來信依然絡繹不絕,攝影師、記者和讀者蜂擁而至,蹲守在他家附近,甚至闖入他的家中,他不得不粗暴地把他們趕走。

塞林格在二十世紀美國文學中的地位飽受爭議。許多人認為他為美國二十世紀後半葉小說(特別是短篇小說)的貢獻是顯著的,他對年輕作家示範了“類似於吐溫和狄更斯在一個世紀以前對有抱負的作家所作出的典範”。

對另一些人而言,他的成就被不負責任地誇大了。老實說,不論如何,塞林格的確在他的時代樹立了某種經典:他絕不像同時期的大部分作家那樣遺忘戰爭,在他的小說中,被戰爭摧毀的男人回到家鄉,創傷內化了,表面的繁榮和寧靜下湧動著精神的死亡。

他關心兒童和青年,使普通中產少年人的困苦第一次成為文學的重心。

他將戰後樂觀境況裡的絕望與期待糅合在一起,試圖迴歸信仰和浪漫主義。

他小說中大膽的頓悟雖不及喬伊斯老練,卻暗含向後現代主義風格的過渡,是對喬伊斯的再創造。

人們曾經為了買到一本收錄塞林格最新短篇的《紐約客》,像排隊買演唱會門票那樣,在街區的書店門口排著長隊耐心等候。多年後,他依然擁有讀者的愛和忠誠。

從《麥田裡的守望者》到《九故事》再到格拉斯家世小說,塞林格筆下深情而敏感的年輕人,在這個他們沒有參與感的世界中艱苦卓絕地戰鬥。

他讓我們瞭解,我們如何是孤獨群體中孤獨的一員,成千上萬的人和我們分享作為局外人的寂寞。

他是敏感的、多情的、天真的。

他對人物的愛讓我們覺得,原來有人這樣理解我們,甚至,或許他也愛我們。

你是否曾想過逃離世俗的世界?

是否有經歷過霍爾頓這樣充滿頹廢氣息的青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