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歷史上被黑的最慘,難以翻案的人或事是什麼?

靈均8


遍觀歷史,如果說歷史上被黑的最慘,難以翻案的人或事,那就是趙括和他指揮的長平之戰莫屬了。託司馬遷的《史記》之福,趙括這個“紙上談兵”的形象已經深深刻入每一個看過《史記》這本書的人的心中。

但是,如果我們對司馬遷的《史記》有所瞭解,就會明白這本書是“無韻之離騷”。是司馬遷藉以歌物詠志的作品。中間有很多微言大義,讓人難以分辨真假。司馬遷寫人,多是為受委屈的老人鳴冤叫屈,而對那些年輕的新進大加貶斥。而長平之戰,正是司馬遷最好的題材。於是,廉頗正面持重的形象和趙括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妄形象,就在司馬遷的筆下呈現在大家面前。

一、長平之戰的經過。

長平之戰的經過比較簡單。那就是在秦昭王時期,秦國經過多年的努力,終於在關東取得了重大的戰果。周赧王五十四年,秦國攻下了韓國的野王。這樣一來,就斷絕了韓國上黨郡和韓國本土的聯繫,將韓國切為兩段。韓國的國王只得向秦國獻上黨郡求和。

可就在秦國以為上黨唾手可得的時候,韓國的上黨郡守馮亭卻不願意獻地於秦。他為了拉趙國下水,讓趙國和秦國發生衝突,以此作為關東各國合縱抗秦的契機,將上黨獻給了趙國。

趙國對於上黨只能接受。因為上黨戰略位置對於趙國十分重要,趙國的都城就在上黨的形勢籠罩之下。如果秦國佔有了上黨,那麼趙國將在秦國的威脅之下,戰略形勢十分不利。

但是,如果接受上黨,就要遭受秦國必然的報復。本來是韓國獻給秦國的土地,和趙國沒有一分一毫的關係。趙國接管上黨,於情、於理、於法都不會得到任何國家的認可。這使得趙國在外交上空前孤立。它只有單獨的對抗秦國,這是它的國力不能承受的。

於是,在長平之戰初期,秦國挾正義之氣,打背信無理之敵,迅速佔領了上黨大半。一個偏將王齕就把趙國的名將廉頗打得接連敗退,傷亡慘重。連自己的營壘都被秦軍奪取,只得拼命在長平一帶防守,才勉強將戰局穩定下來。

在戰役後期,秦國施展反間計,誘使趙王更換了主帥,讓趙括替換了廉頗。趙括在接管趙軍後,就更換將領,改變部署,準備反攻。而秦國得到消息後,也更換了將領,派白起擔任主帥。

在接下來的戰鬥中,白起利用趙括精銳在前,全線反攻的機會,派精銳騎兵包抄了趙軍的後路,包圍了趙軍。在斷糧四十六日後,趙括將軍隊分為四隊,反覆衝殺突圍。趙括在親自率領精銳突擊時,被秦軍射死。趙軍最終投降,白起將投降的四十萬趙軍全部坑殺。

二、長平之戰趙國必敗的原因。

長平之戰失敗的原因,趙括的指揮要佔一部分,但是,失敗的主要原因並不在趙括的身上。在趙括接管趙軍之前,趙軍的失敗已經是註定的了。

首先,趙國違反道義的底線,不顧各國之間的約定俗成的法規,越過上黨本來應該的主人韓國和秦國,接受了他根本就不應該得到的土地。這使得它陷入了極端的孤立。其他的國家寧可袖手旁觀,也不會對它進行援助。沒有一個國家會助長這樣的歪風邪氣。在外交上,趙國沒有開戰就已經完敗。

第二,趙國和秦國的國力相差很大,無力抵抗秦國。由於其他國家袖手旁觀,趙國只有獨自對抗秦國。趙國的軍事、經濟、政治和秦國根本就不是一個等級的。在戰略層次上,雙方對抗的結果就是趙國必敗。

第三,趙國的計謀方面根本就不是秦國的對手。我們可以看到趙國和秦國的戰爭中,有一個現象,那就是趙國的一舉一動,秦國瞭如指掌。而秦國的舉動,趙國則一無所知。可以說,趙國的策略還沒有實施,秦國的對策就已經實施了。這樣一來,趙國怎麼可能有勝利的希望?

第四,在戰術上,對付精銳的秦軍,廉頗也實在沒有辦法。在野戰屢戰屢敗之後,廉頗只得轉入防守。在被秦軍多處奪取營壘後,他只得步步後退,加築營壘,繼續防守。兵法雲,小敵之堅,大敵所擒也。在這樣相持的情況下,最終只有失敗被殲滅的下場。

因此,當趙括接手趙軍的時候,趙軍早就陷入了失敗的滅頂之災。沒有一個人能夠挽救趙軍,包括趙括自己。

三、趙國唯一破局的辦法。

由於趙國戰略、外交、戰術等方面的錯誤,相持到最後,趙國已經陷入必敗的局面。在當時,只有一個辦法能夠打破這個僵局。趙括也正是採取了這個策略,可惜由於趙國的內奸破壞,使得趙括最後只有用生命去實現了它。

這個策略是針對秦國的破綻制訂的。當時雙方對峙的結果雖然對秦國有利,但是秦國也不願意長久的相持下去。這是因為秦國和趙國的國情不同。趙國只需要面對秦國一個強國,他身邊只有一個弱國燕國需要警惕。而秦國不但要面對趙國,它還必須要緊盯著楚、魏、韓這些國家。如果這些國家趁著秦趙對峙的機會合縱,那麼秦國將十分不利。

這次長平之戰秦國最大的破綻就是嘴張得太大。秦國的實力不足以在消滅趙軍主力的同時,威懾住其他各國。這是秦國戰略上的錯誤,它只能用外交手段彌補。但是,這隻能騙得了一時,當騙局破滅的時候,就是秦國失敗的時候。

當時,趙國的謀士也極力想達成關東各國的合縱。但是,趙國接受上黨的惡行,讓關東各國對它十分厭惡和警惕。關東各國都不希望趕走了一個貪得無厭的秦國,再在身邊冒出來一個貪得無厭的趙國,而且趙國會比秦國更危險。

因此,關東各國都按兵不動。要想達到合縱的條件,那就是秦國和趙國兩個國家互相削弱。當雙方到了兩敗俱傷的情況下,才可能與趙國合縱。這樣,趙國和秦國的決戰,就成為合縱的必要的條件。

四、趙括唯一扭轉戰局的機會。

趙王任用趙括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趙括是贊同自己反攻意見的將領,也是當時趙國唯一敢和秦國拼命的將領。二是趙括出身軍人世家,他的父親趙奢在閼與之戰中大敗過秦軍。但是的情況和現在長平之戰的情況相似,老將廉頗、樂乘都束手無策,是趙奢創造了奇蹟。趙括是趙奢的兒子,受到他父親的言傳身教,萬一這一次也能夠創造奇蹟呢?

因此,趙括接任趙軍的統帥,是趙王想讓他接任,趙括也想證明自己,想去接任。一個願打,一個願挨,跟那個所謂的反間計沒有多少關係。

趙括接任趙軍統帥,其實也就一個任務。那就是反擊,這是因為趙國已經難以支持戰爭的壓力,只有孤注一擲的反擊去賭國運。但是,由於上面的那些原因,內奸的出賣,趙括賭輸了,他被白起包圍了起來。

在被包圍之後,才是趙括真正顯現自己的將才的時候。在斷糧四十六天的情況下,趙軍沒有崩潰,軍心不變。在這段時間裡,是趙國唯一可能挽回戰局的機會。秦軍在戰術上也照樣犯了嘴張得太大的錯誤,想以三十多萬秦軍去圍殲四十萬趙軍。

秦軍白起本來以為一旦包圍了趙軍就可以看到趙軍崩潰的局面,但是,他沒有看到。而且,他的嘴張得太大,反而讓自己陷入最危險的境地。如果趙國邯鄲的救兵趕到,內外夾擊,白起反而很可能會全軍崩潰。秦王沒有辦法,只有趕緊親自到河內徵發十五歲以上的壯丁趕往長平前線增援。

但趙括沒有能夠等來援軍。趙王沒有從邯鄲派來援軍,具體的原因無法知曉。這個整個長平之戰中,趙軍唯一能夠取勝的戰機就這樣丟失了。於是,趙括決定突圍,讓秦軍付出最大的代價。

在最後的決戰中,趙括率領的趙軍消滅了大半秦軍,最終彈盡糧絕,全軍覆滅。趙括也身死沙場,他初次出戰,就做到了自己不死,趙軍不降的地步。這一點,是絕大多數處於他境地的將領做不到的。

在長平之戰後,由於趙括的奮戰,秦軍損失慘重。在秦軍和趙軍都拼得兩敗俱傷的情況下,關東各個合縱的時機成熟了。在接下來的邯鄲之戰中,被嚴重削弱的秦軍再也無法用虛言恫嚇住關東各國了。關東各國一拍即合,合縱後的聯軍在信陵君的帶領下,讓秦軍遭受了有史以來最大的敗績,丟掉關東的領土,退守函谷關幾十年。這一切,都發軔於趙括在長平的血戰。

結語:

由於司馬遷《史記》的影響,趙括的“紙上談兵”的形象深入人心。但是,在這背後,有著趙括的一顆拳拳的報國之心。趙括是一個很有才華的將領,在戰場上的表現也顯示了這一點。如果,在趙括被包圍的時候,趙王從邯鄲快速派出援軍,被殲滅的可能就是白起了。

可惜,庸碌無能的趙王,還有分崩離析的趙國內部,把這趙括用生命創造的戰機輕易拋棄了。但是,趙括沒有投降。他用生命換來了秦軍被殲大半的戰果,為將來關東各國合縱創造了條件。在趙括的努力下,最終秦軍被打退回函谷關幾十年。

可惜,眾口鑠金積毀銷骨。由於司馬遷的《史記》,由於司馬遷個人的好惡,趙括的“紙上談兵”的罪名是很難洗清了。

我是歷史笑春風,歡迎大家關注我,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歷史笑春風


歷史上被黑的最慘,難以翻案的人很多,舉以下幾例:

秦始皇


秦始皇統一了六國,是完成中國統一大業的第一人,對中國的經濟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具大貢獻,但因大興土木,修長城,造宮殿,修皇陵,加重了人民負擔,給百姓造成了莫大痛苦,被稱為暴君。幾千年來,無數名人志士為他正名,但秦始皇"暴君”的名號在老百姓心中始終無法去掉。

曹操

曹操是三國時期有名的政治家丶軍事家,是歷史上數的著的英雄人物,幾乎在中國婦孺皆知,但一提到曹操這個名子,必名前加一個"奸”字,叫他"奸曹操”,並且看到周圍有人幹事不出力,也以"奸曹操”代稱。你說曹操怨不怨!

秦檜

秦檜害死岳飛,被人們從宋朝罵到今天,在人們心目中,秦檜成了禍害人的代名詞,看到陷害別人的人和事,就說他是"秦檜”。聽說前幾年秦檜的後裔為他洗地丶正名,結果還是越洗越黑,反而這些人也被認為是別有用心。

事實說明,一個歷史人物的形象一旦刻在了百姓的腦子裡,融進了血液中,想改變是很難的。


本昌談歷史


首先要明確“被黑”與“自黑”的區別。有些人名聲不好,並不是因為被黑,而是因為他本質上就是黑的。

譬如隋煬帝楊廣,濫用民力,導致民不聊生,最終隋朝三世而亡,可謂是上對不起祖宗、下對不起百姓。

再比如秦始皇嬴政,有些人為焚書坑儒等政策洗地——固然,秦始皇的功業很偉大,但人無完人,你不能因為功績就把他做錯的事也給順手洗白了。如果他做對了,秦朝何至於二世而亡?

歷史上真正被黑的人,是哪些明明有功勞,愛護了百姓,卻因為一些儒家固有的觀念,導致名節受到連累的人。

例如,歷事五朝的不倒翁馮道。

馮道自後唐莊宗正式入朝起,歷事五朝、八姓、十一帝。在同時代的人們心中,馮導是一位模範宰相,體恤百姓、勤勉與政務,被譽為“當世之士無賢愚皆仰道為元老,而喜為之偁譽”。死後,還得到了“與孔子同壽”的美名。

可是,這種聲望自北宋時期就大打折扣,人們指責他道德淪喪,作為貳臣哪怕做了多少好事,都是奸臣。

這才叫被黑。相較而言,隋煬帝、秦始皇那些根本不叫被黑,而是有人在洗白罷了。

還有一些普通老百姓,因為民間文學的惡毒演繹,導致聲名受累。

最簡單的案例——潘金蓮。

潘金蓮是有歷史原型的,她是河北清河人,嫁給了武植為妻。此女善良賢惠,心靈手巧,卻被《水滸傳》、《金瓶梅》等作品汙衊,直到今天都沒能翻身。

這才叫被黑的慘。沒有話語權的普通人,要如何才能翻身?

總而言之,請區分被黑的慘,與真正自黑的區別。


HuiNanHistory


潘金蓮是個壞女人

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潘金蓮成為歷史上公認的壞女人,在座的各位都有責任。中學時代,班上總會有幾個偷看《金瓶梅》的精神小夥用“潘金蓮”對一些女孩子進行言語攻擊。再後來某個暑假《新水滸傳》開播,電視中的潘金蓮是個特別漂亮的姐姐,她背叛武大郎跟西門慶在閨房打架的場景歷歷在目。

其實歷史上的潘金蓮可是十里八鄉的模範妻子,一輩子相夫教子、兢兢業業。她的老公武植也是俊俏後生,只可惜結交了一位白眼狼兄弟聯合西門慶一起造謠,於是潘金蓮就成了壞女人的代言人。

張學良一槍不放丟東北

作為30萬東北軍的少帥,擁有當時國內最大的兵工廠,張學良竟然一槍未放就丟了東北,著實令人氣憤。雖然張學良是出於大局觀考慮,再加上南京政府不予抵抗的命令,這才丟了東北。但東三省淪陷的史實不會變,人們也只會記住張學良這個東北掌門人。


好在“西安事變”替張學良漲了一口氣,這個年輕人還是有一身傲骨的。

楊廣是個暴君

電視害我!相信大家認為楊廣是暴君一定是從《隋唐英雄傳》得出的結論。楊廣開鑿大運河、建造豪華的行宮只為了體驗煙花三月下揚州的快感。百姓民不聊生,十八路反王起義造反,暴君楊廣的名聲實錘了。

實際上楊廣只是生不逢時,隋朝是結束南北朝戰亂才統一的國家,楊廣是隋朝第二代皇帝,當時隋朝就像一個襁褓中的嬰兒。而楊廣一上位就開始大規模的改造,絲毫不顧百姓的生存壓力,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引起國家動亂的楊廣實實在在吃了起義軍的一榔頭。

也許換個底蘊深厚的王朝,楊廣又是一位揚名立萬的皇帝。

關注人字拖,這個冬天不得jio氣


賣橘子的人字拖


商紂王被黑最慘

提起殘暴昏君,夏桀商紂可謂是無人不知。

商紂王在歷史上可謂是劣跡斑斑,酒池肉林,寵信妖妃,一言不合就誅殺手下大臣,甚至殺人僅僅是為了取樂。都說伴君如伴虎,紂王哪兒是虎?簡直就是惡魔。

然而,歷史上真實的商紂王,卻是截然相反的另一番模樣:

商紂王本命受德,帝號辛王,“紂王”是周人給的惡諡,即“殘義損善曰紂”。帝辛具有超凡的政治魄力,他上任伊始便對權力中心展開了力度相當大的改革,試圖摧毀貴族和奴隸主階級對國家政權的壟斷,因此損害了傳統階層的利益;版圖上,帝辛開拓山東、淮河下游和長江流域;軍事上,他派兵平定東夷,統一南方各部族,將殷商中原文化傳播到長江流域一帶。不要小看這些,這為中國形成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創造了先決條件。除此之外,帝辛出身貴族,卻對封建迷信那一套深惡痛絕。帝辛深受商民擁戴,死後,不少商民為追隨他不願服從周朝統治,大規模外遷。



滿山紅遍


被黑的最慘的是潘金蓮和武大郎。武大郎原型身高一米八多,還當過知縣,真正的有才有貌之人。潘金蓮也是名門閨秀,賢良淑德,當地大戶。二人是門當戶對的天作之合,他們生活中根本沒有西門慶這個人。然而因為武大郎的好友管他借錢,他沒有當面借給他,而是派人給他送到家裡,這個人不知道,就沿途編排武大郎和潘金蓮,故事傳開了,施耐庵就把這個故事當做水滸傳素材了,金瓶梅中還給細說了一回。後來施耐庵後人還給武大郎道歉,但是名譽已經毀了上千年了。這期間當地的武姓和潘姓兩家都不允許通婚。我認為武大郎和潘金蓮是歷史上被黑的最慘的。



國家網文化


大家都明白。就是不能說呀


江灣五角場


歷史上被黑的最慘的人數不勝數,比如商紂王、王莽、楊廣等,其中包括被《三國演義》黑為三姓家奴的呂布。

呂布被《三國演義》醜化為三姓家奴其實是冤枉了,呂布遇到漢獻帝這樣的主公就相處的很好,是漢獻帝眼中的忠臣,呂布對漢獻帝比曹操董卓甚至劉備都要忠心。

在公元192年5月除掉董卓以後,呂布任職奮武將軍,假節,儀比三司,進封溫侯,卻對漢獻帝非常尊重,是漢獻帝一生唯一作為真正皇帝而不是傀儡皇帝的短暫時期。

公元195年七月,因李傕、郭汜的火拼,漢獻帝從長安東歸,途徑河東,下詔書令呂布迎駕。

但呂布此時剛剛投奔徐州牧劉備,呂布本身就寄人籬下,哪有糧食養得起漢獻帝的東漢宮廷。於是呂布派使者向漢獻帝謝罪,表示無能為力,漢獻帝也沒有怪呂布,反而加封呂布為平東將軍、平陶侯。

可見漢獻帝與呂布關係不錯,至少在漢獻帝的眼中,呂布是一個比較可靠的忠臣。

畢竟呂布在剷除權臣董卓以後,對漢獻帝比較尊重,那短暫的一段時間是漢獻帝唯一作為真正皇帝而不是傀儡皇帝的幾個月寶貴時光。

可見呂布並不是被《三國演義》黑化的所謂三姓家奴,而是忠於漢獻帝的忠臣。

可惜呂布有勇無謀,連李傕、郭汜這些實力平平的普通軍閥都打不過,導致漢獻帝落在李傕、郭汜手裡,漢獻帝懷念呂布除掉董卓以後作為真正皇帝的短暫美好時光,因此漢獻帝在擺脫李傕、郭汜以後,首先想到的就是忠臣呂布。

為什麼漢獻帝投奔寄人籬下的呂布,卻不投奔當時的徐州牧劉備,證明在漢獻帝的心目中,呂布是比劉備更值得信任的忠臣。

公元199年曹操與劉備狼狽為奸殺害呂布的難以啟齒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害怕呂布歸降曹操以後,與漢獻帝聯手,因為呂布是忠於漢獻帝的忠臣,而曹操劉備都是野心勃勃想自己做皇帝,而呂布從來就沒有做皇帝的野心。

因此曹操與劉備在白門樓狼狽為奸殺害呂布,證明曹操與劉備都不希望忠於漢獻帝的呂布活著。

可見呂布非常可惜,如果呂布生活在太平盛世,也是衛青、霍去病那樣保家衛國的一代名將,但呂布生不逢時,出生在暗無天日的東漢末年,結果報國無門最終成為野心家曹操篡權的障礙而落得兵敗被俘,被奸雄曹操下令活活勒死以後又斬首的悲慘結局。


厚德載物49847


其實黑的最慘的人是秦檜,其實岳飛的死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主張要打垮金國迎回老皇帝也就是趙構的哥哥,你想想那趙構他哥回來了他是皇帝,那趙構這個皇帝怎麼辦呢。所以趙構才下絕心除掉岳飛,後來才有風波亭那檔子事,不過執行者是秦檜,所以後世一直以為是秦檜殺了岳飛,其實他只是個執行者,主謀是趙構也就是宋高宗。但是後來宋孝宗為岳飛平反,但又不好指出宋高宗的謀害忠臣之事,所以只好讓秦檜替宋高宗受過了!


花開燦爛願生活如花


劉禪,小名叫做“阿斗”。劉禪是劉備的嫡長子。劉禪也是三國時期在蜀漢之中,繼劉備之後的第二任皇帝。說起劉禪我們最先想到的是那句“扶不起的阿斗”,印象中的劉禪一直被人們理解為昏庸無能之輩,讓諸葛亮忙前忙後的操持政務,劉禪只會貪圖享樂。但真正的史事卻並非如此這般。

諸葛亮輔佐劉禪時包攬了大部分事務,導致劉禪的在外形象被誤認為“無能”。

1.劉禪敬重諸葛亮。

劉備去世後的早期,因為劉禪的不熟悉政務,諸葛亮不厭其煩的幫助劉禪操持了大部分的事務。這讓很多人誤認為劉禪是個無能之輩。其實劉禪不和諸葛亮爭執,也是為了穩定朝局,為了遵循父親劉備臨終前的教誨。劉禪待諸葛亮如同自己的親生父那般的尊敬,即便是諸葛亮動用大量人力多次北伐,劉禪心中不滿,但也依然尊重諸葛亮的決定。

2.劉禪並非無能之輩。

其實劉禪並非人們想象中的那般昏庸無能,劉禪在四十多年,其中的三十年是諸葛亮去世之後,劉禪自己治理國家。劉禪靠自身才識能把持朝政這麼久,沒有讓自己的決策性有太大的失誤,證明劉禪身為君王,依然是個不錯的明君。而且劉禪還是歷史上唯數不多能夠善終的帝皇。

劉禪是賢良的明君。

1.劉禪懂得分權制衡朝政。

在諸葛亮去世後,劉禪便觀察朝政讓大臣們分權制衡,盡最大的可能減少朝政的偏向,也避免影響到朝局的變化。這樣聰明的方法,也證明了劉禪並非碌碌無為之輩。只因三國時期英雄豪傑倍出,才讓劉禪的聰明才智顯現得不是那麼的耀眼奪目。

2.劉禪很少殺臣子。

在公元223年劉備過世,劉禪身為劉備和甘夫人所生的嫡長子順理成章的繼承了蜀國的王位。劉禪在位期間並沒有像其他朝代的帝王一樣嫉妒賢臣的才能,將他們都殺之而後快。而是依然禮待諸葛亮,重用各種賢臣,有事就同諸葛亮商量。由此可見,劉禪是一個值得人們敬仰的明君。

3.在魏國兵臨城下時,劉禪為了百姓安危選擇投降。

劉禪選擇投降魏國,很多人不解劉禪的做法,認為他很是無能才把劉備和諸葛亮打拼下來的基業拱手讓人。但也有不少人認為劉禪是為了顧全大局,為了自己的百姓免受戰亂帶來的苦果。

在劉禪投降之後,司馬昭設酒宴款待劉禪。這時司馬昭問劉禪:“思蜀否?”劉禪吃回答:“樂在此,不思蜀也。”有人認為劉禪是昏庸才會有如此言行舉止,但有也人認為劉禪是大智若愚,司馬昭實在試探劉禪是否有復國之心。而劉禪地回答既保住了自己的命性,也保全了自己的子民。

結語:

劉禪小時候就接受皇家的優良教育並苦讀各種典籍,為人也頗為賢良。而且還學習各種騎射之術強身健。雖說劉禪並不愚笨,但其才能還是不及劉備和諸葛亮。劉禪能選擇放權於諸葛亮也是了了蜀漢政權大局著想。劉禪可能自身也明白自己的才識不如諸葛亮,但劉禪確實不是一個昏君,只是他的父輩和諸葛亮的名聲太過顯赫。

原文盜搬者必究其責。

在下:“寫紅塵作夢語”,

感謝各位看官的賞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