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一門課上兩個老師同時授課是什麼體驗?這所高校“跨專業”組隊讓1+1>2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陳素萍 通訊員 王軼群

一门课上两个老师同时授课是什么体验?这所高校“跨专业”组队让1+1>2

兩個不同學科背景的老師組隊上同一門課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在寧波財經學院《智能化設計》的網絡直播課上,該校工業設計專業的同學們就真切感受到了。

“同學們知道這門課有兩個老師一起上課時,都驚呆了。”藝術設計學院17工業設計專業的周其明剛進直播間就發現,除了自己熟悉的朱振強老師外,還多了一位來自數字技術工程學院的丁嘉老師。

“兩個老師?這課怎麼上?”很快,同學們的疑問就有了答案。

“智能化設計這門課涉及的知識面非常廣,所以我們邀請了數字技術工程學院的丁嘉老師來一同上這門課,他是電子信息工程方面的專家,能更好地讓大家瞭解智能化技術,這樣我們的設計才不會脫離實際。”這門課,朱振強主要負責教授學生產品的外觀設計和內部結構設計,而丁嘉則負責讓學生了解電子系統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流程。

簡單的課程介紹後,朱振強開始上半節的直播課,“這是一把能夠照明的智能雨傘,大家來判斷一下,這把傘製造出來以後有沒有市場?”

同時在直播討論區,丁嘉也拋出了他給同學們的思考題:它用的儲能電池是什麼樣的?很快就有學生回覆“我覺得是條狀的,和哈羅單車的電池形狀類似。”、“鋰電池,和手機一樣”、“電容電池,但儲電量是個問題”……

討論區裡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圍繞智能雨傘展開了討論,“我覺得這傘在概念上可行,但無法應用在市場,而且針對人群定位也不準確,”、“雨傘上裝個燈,那不就是‘燈下黑’嘛,這東西弊大於利”……

“丁老師剛才在討論區說這傘的功能從技術層面上來看是可以實現的,問題是如何權衡。這個就是我們智能化設計的合理性問題。”朱振強在直播中與討論區的丁嘉互動,針對學生的問題,兩位老師給出各自專業方面的解答。

一门课上两个老师同时授课是什么体验?这所高校“跨专业”组队让1+1>2

朱振強上半節的直播課結束後,是丁嘉的直播課。他的授課主題是“智能化設計中的電子電氣”。PPT的畫風也轉變成滿屏的電子元器件。朱振強則在討論區一會當“學生”一會當“助教”,“渦流技術複雜不?”、“這個工作原理是什麼?”、“元器件的物理尺寸,同學們可以多瞭解一下”……

課程結束後學生們意猶未盡,一直到晚上還有人在群裡熱火朝天的和兩位老師討論當天上課的內容,這個效果讓朱振強和丁嘉有點始料不及。

“大家討論的太嗨了,一不留神就刷屏了,我還要‘爬樓’去看聊天記錄”周其明說,以前那些上課都不怎麼跟老師互動的同學,都被調動起來了,他覺得這是因為隔著網絡“就算說的不對也不會難為情”。

事實上,為了一起上好《智能化設計》這門課,朱振強和丁嘉已經準備了將近半年。

這門課是工業設計專業為適應未來產品發展趨勢而新開設的課程,在現實生活中智能化已經深入到產品的方方面面,而工業設計的學生對智能化技術並不瞭解。

“以往我們開設這門課目標更關注在設計本身,因為不瞭解電子電氣方面的知識,造成一些設計看起來很好,但實際上卻很難落地。經過多次討論和實地調研後我們決定把技術部分引入到課堂來,讓學生做一些簡單智能功能嘗試。”朱振強說,在課程準備的過程中,教案、教學計劃和教學材料都是由兩位老師共同完成,包括課程知識點的梳理、教學任務的安排和課程內容的銜接。

“跨學院合作開設《智能化設計》這門課,本身也是課程建設的一種嘗試,學生將是課程改革最大的受益者。希望同學們通過課程學習能對智能硬件技術有全面深入的瞭解,設計出更優秀的產品。”丁嘉說,他還有一個“任務”,就是給工業設計專業的學生參加大學生工業設計競賽提供技術支持。

一门课上两个老师同时授课是什么体验?这所高校“跨专业”组队让1+1>2

丁嘉第一天上課,就有不少學生加了他的好友,周其明就是其中一個,他報名參加了一個工業設計競賽,參賽作品裡涉及到一些電子結構,“加了老師可以隨時請教”。

“工業設計是一個交叉性比較強的專業,由交叉領域的教師合作授課,是我校一貫倡導的教學模式。在2019級人才培養方案中專門增設了跨學科跨專業課程模塊,設計了財經、技術、設計、文化等模塊課程的交叉選擇,使得學生全面地瞭解各學科前沿知識與技術,更好地助力學生提高擇業就業的競爭力。”該校教務處處長李繼芳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