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韩信成了刘邦和项羽之外,突然崛起的最大的势力

当初是刘邦下令让韩信从赵国出征,去征服齐国。韩信真是当世最强的智将,赵国的主力都被刘邦带去南方,留给韩信的也就只有大概2万左右吧!可就是凭借着这点劣势兵力,韩信愣是把田横打得是丢盔弃甲,失地连连。

齐王不得以只能向楚国求救,项羽也明白如果齐国真的落入到汉军手里,自己真的没几天活头了。就派遣首席大将龙且率军前往救援。项羽很重视这次救援,派往齐国的军队达到了号称20万的数量,虽然可能有些夸张,但绝对数字还是不少的,10万还是有的,这要比韩信的多得多。韩信这时能控制的部队也只有5万左右。

韩信成了刘邦和项羽之外,突然崛起的最大的势力

韩信利用龙且一向高傲、轻视自己的心理,肯定会急于与自己决战。于是,在决战前一天派一部分人到达背后潍河上游,用沙袋先把河水堵住,让流量减小。到第二天楚军没有发现前面河水的变化,双方开始会战。在楚军的猛烈攻击下,汉军抵挡不住,韩信下令撤退,渡过潍河,在河岸继续结阵对抗。龙且见状下令楚军也渡河,反正河水也不深。当韩信看到大部分楚军还在渡河时,令人举起红旗,上游士兵看到暗号,立即撤走所有沙袋,顿时河水从决口奔流而下,势如万马奔腾。不到一会儿,大部分楚军就被冲散,整个潍河哀号遍天,惨不忍睹。

龙且看得惊呆了,自己跟着项王转战四方,哪见过这种打法。而此时汉军却万弩齐发,楚军更是死伤惨重,龙且也被箭雨射死了。楚国派往齐地的救援军团就这样全军覆没。从此,整个齐地再也没有能挡得住韩信脚步的军事力量了!没过多久,韩信征服了整个齐国,势力大增,而且长时间地在外征战,让他也有了自己的一套班底。攻下齐国后,韩信名义上虽然还是汉王的属下,但基本上是等于自立了,整个齐国的军政体系,刘邦都是无法过问的!可以说,韩信成了刘邦和项羽之外,突然崛起的最大的势力。而且刘邦更深知韩信的智谋水平乃天下无双,自己更是无法对抗的了!

刘邦还是希望韩信不要背叛自己,希望他能率领军队从齐国南下,威胁项羽的大后方,这样也可以减少自己的正面压力。而韩信却在巩固自己刚得的齐国地盘。在他眼里从他出道以来自己是立功无数,平定中原,攻取魏、赵,收服燕国,现在又征服了齐国这么大功劳,而且都是自己亲手打下来的。自己的身份是不是也应该变变了。这个齐国,汉王也应该是封给自己的吧。

韩信成了刘邦和项羽之外,突然崛起的最大的势力

于是,他派使者向刘邦报告说:“这里局势还不稳定,需要一员大将在这镇守,由于距离偏远,你要不先封我个假王(代理王爷),统治这里也方便点。”刘邦一听就怒了,老子早就看出你这小子不是啥好东西,你不赶快带兵南下,却跟我来这讨赏!简直太可恶了。就骂道:“我在这儿被困得都成啥了,他却想当什么假王……”还没说完,张良在桌子下踢了他一脚,说了一个字:“忍!”刘邦恍然醒悟,现在可不能跟这小子翻脸,别逼得他去投靠项羽,那自己可真的玩完了!就接着说:“男子汉大丈夫,要当就当真王,我就封他为齐王!”然后为了安抚韩信,派张良带着印信前往齐地去册封韩信为齐王。

同时,韩信的强势崛起,也让项羽开始对以前这位曾在自己帐下任个小参谋的韩信开始刮目相看。他也想去招降这个人,就派人去当说客。可惜这时的韩信还是有自己做人原则的,那个把自己带到历史舞台上的人,给了自己一切让自己去施展抱负的人,他还不想背叛。知遇之恩,对韩信来说目前重于一切。

可是,韩信的班底成员却不这么想,大家都想出人头地,百尺之竿能更进一步。看到汉王和项羽两位巨头都伸出了橄榄枝来招揽自己这边,让他们突然觉得韩信已经成了举足轻重的第三者了,也有了争霸天下的资本了。

于是,一位叫蒯通的谋士就劝说韩信要自己创业,不要再守着这个老板了,你现在也可以自己做老板,自己打天下了,而且当世之间能和项羽硬碰硬的也只有你了,你原先的大老板刘邦,他不行!反正蒯通每天都来劝说韩信自立,韩信始终处于犹豫之中。后来这位谋士一看这人简直就是烂泥扶不上墙,气得装疯跑了,他知道自己这段时间说的话,以后肯定要传到刘邦耳中的,到时再跑可就晚了!

韩信这人在人格上还是很仗义的,他始终觉得知遇之恩难以为报,而且现在做了齐王,他也满足了。在他眼里刘邦不会在将来拿掉他齐王的帽子的!可惜,韩信在谋略上也许很强,无人能敌,但在政治上却斗不过刘邦,这次他算错了。

直到死的那一刻他才想起当年那位蒯通对他说的话!不过,这是后话了!韩信集结齐国军队,准备向南进攻项羽后方。

这时,项羽只剩下了楚地!刘邦越来越有击败项羽的信心了!

韩信成了刘邦和项羽之外,突然崛起的最大的势力

而项羽却很苦恼,他现在是腹背受敌,觉得四面八方都是敌人。可是他还是不肯屈服,在面对面的对抗中,他相信刘邦还是抵挡不住自己的。完了我再收拾剩下的那帮跳梁小丑!

这时刘邦突然向项羽提出要和谈的信息,理由是想换回自己老婆和老爹。项羽当然不愿意了,自己还没打就撤军,怎么行呢!而且他还是很有信心来击败刘邦的。而刘邦为什么突然要提出和谈,史书也没做什么解释,如果说真的是为了老婆和父亲,那我们现在也太高看刘邦了。

从后来汉军的一系列军事行动来看,刘邦此时提出和谈,极有可能是为了争取时间,缓和一下自己和项羽的紧张局势。他知道自己在广武山这儿还是干不过项羽,而其他援军还没到来,为了不让项羽先下决心攻击自己,刘邦就想了和谈这招缓兵之计,同时也能麻痹项羽。

项羽一开始并不同意,但经过一帮说客的劝说,左一句为了天下太平、社会稳定;右一句为了百姓黎民、天下苍生。总之项羽估计也真的累了,这么多年来仗打得也真够憋屈,光是四处跑来跑去了,一场硬仗也没打上!既然他愿意和谈,我也不是什么小气的人,他老婆老爸我会放回去,只要他不来惹我,我也不会没事来打他,我项羽说话算数!

于是,依据和约以鸿沟为界,以西归刘邦、以东归项羽,这样的分界线虽然很是粗糙,但在这种情况下却不愧为好方法。鸿沟是流经荥阳附近的运河,由荥阳东方引黄河之水注入淮河。

公元前203年8月,被项羽扣押多年的吕雉、刘太公回到汉军大营。楚军大声

欢呼,看样子和平终于来了,自己能回家了,再也不用打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