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5 分析樓市應從宏觀角度

最近看了很多關於樓市的文章,大多數人依然堅信樓市會大幅度上漲,有的以歷史為依據,有的以樓市綁架經濟為依據,有的以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為依據,有沒有問題呢?這些論點都沒有問題,但這些論點都只是站在房地產本身而言,沒有一個宏觀的高度。如果站在宏觀的角度看,可能得到的觀點有不一樣。

什麼是宏觀角度?就是國家近期包括後期的發展方針,什麼是當務之急,什麼是重中之重。只要有留意這兩年的新聞,就會聽到“一路一帶”這個話題;只要有留意今天的新聞,就會聽到“美元迴流”這個話題;只要有留意這個月的新聞,就會聽到“中美貿易戰”這個話題。這三個話題到底意味著什麼呢?

第一個話題的核心是產能輸出,就是像美國一樣,將國內的落後產能輸出給周邊的落後國家,完成中國的產業鏈升級。第二個話題的核心是外匯截留,就是儘可能的保住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積累的海量外匯儲備,讓中國有穩定人民幣的定海神針。第三個話題的核心是製造業升級,就是發展自身,儘量擺脫核心技術以及原材料被外國企業控制的局面。

三個話題匯成一句話,那就是發展自身科技水平,穩定貨幣匯率,穩定實體經濟。而這就和房地產行業背道而馳了。

房地產行業需要什麼?科技?不需要,建房子而已,哪裡有什麼高科技。那到底需要什麼呢?就是資金,就是信貸,就是貨幣的超量發行。貨幣的發行量越多,房地產越繁榮,但同樣,貨幣的發行越多,對實體經濟的傷害就越大。

大在哪裡?

第一,高額的房價帶動高額的房租,國內很多大型企業已經從一線城市撤離,前兩年的華為撤離深圳就是最好的例子。如果說國內的企業撤離還只是資金轉移,那國外很多企業離開中國轉戰東南亞就只能稱之為撤離了。實體經濟開始不穩,相信大家都感受到2018年的生意不是那麼好做了。這是對實體經濟的傷害。

第二,高額的房價需要超高的貨幣發行量,我們現在的對外貨幣政策就是加入一攬子貨幣基礎,讓人民幣走出去,使之成為在國際市場中有分量的結算貨幣,讓其他國家將人民幣作為自己國家的外匯儲備。這就需要一個條件,人民幣保持穩定。我相信不會有任何一個國家會大批量持有一個會大幅貶值的貨幣作為自己的外匯儲備。想要人民幣堅挺就要經濟和貨幣發行量相適應。特別在人民幣對外推廣初期,絕對不能出現貨幣大幅貶值的情況。

如果前兩個只是現實要求,還可以緩慢執行,在力保房地產的同時慢慢改善自身,但近期的中美貿易戰就將房地產推到了風口浪尖上了。

中美貿易戰的手段就是加關稅,美國對中國加關稅,中國也對美國加關稅,反正你加我也加,加得不亦樂乎,也不得不加,讓對方白白佔便宜,但這就苦了實體經濟了。需要向中國進口的美國商品及原材料被中國加了關稅,需要對美國出口的商品及原材料被美國加了關稅,這就使得兩國企業的資金鍊瞬間繃緊了。就在昨天,央行再次降準0.5%,釋放7000億,很多人認為是在向房地產傾斜,但如果結合前面各銀行對房地產行業資金信貸審核的嚴格情況來看,這筆錢是給實體經濟的,不是給房地產的,是為中美貿易戰給各個實體企業以彈藥。也就是說,原本國家想緩慢釋放房地產泡沫的想法隨著中美貿易戰的爆發,形成了一個必然的選擇題。

實體經濟和匯市,樓市二選一。

我承認這個選擇題不好做,但國家不會看不到根本。樓市漲得再高,也需要實體經濟託底。要是實體經濟崩潰了,樓市也就成了空中樓閣。匯市要是崩盤了,“一路一帶”就成了笑話。這是高層絕不允許的。

樓市確實重要,但重要不過實體經濟與匯市,再結合現階段我國樓市銷售制度是期房制度,資金鍊相當的緊繃,一旦有問題就可能爛尾。所以我奉勸大家:樓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