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7 看百變不如做一遍,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

曾經看過一個多年的研究結果:“如果想培養出智力開闊,腦子聰明的孩子,那就必須讓孩子鍛鍊手指的活動能力。”大腦的發育對手的靈活性有很大的影響,而手對動作的靈敏又會反過來不進大腦各個區域的發育。這也就是所謂的“看百變不如做一遍”的道理。

手和思維有著密切的聯繫。幼兒的手和手指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已經成為衡量其智力水平的標準之一。動腦不見得動手,但動手一定得動腦,動手能力實際上是手腦協同的工作。許多形式的創造需要動手能力。

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有利於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促使她們的各種能力得到鍛鍊。因此為了孩子的茁壯成長,請父母儘量多抽出一點時間教孩子動手,一起實驗。那麼,父母應該怎樣來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呢?

第一,儘早學會使用筷子。兩至三歲的兒童就可以使用筷子了,父母在孩子這個年齡就要教會孩子使用筷子。使用筷子時,需要幾個手指頭的肌肉和神經都協調起來,這是相當不簡單的動作。學會正確使用筷子的兒童注意力集中,手指也更加靈活。

第二,儘早學會使用剪刀。剪刀是個非常有用的工具,讓孩子學會使用剪刀,不僅可以學會做許多家務活兒,還能做手工,如剪紙、做模型。孩子使用剪刀,各種紙、布都在他的手下發生著移位、組合的形態變化,直接促進思維的靈活轉化。

現在有專門供孩子使用的安全剪刀,刀刃不太鋒利,剪刀頂端是圓形的。如果一時買不到合適的剪刀,父母可以將家裡的小剪刀改一改。孩子使用剪刀時,只要家長在跟前,是不會出事的。事後可以把剪刀藏起來,直到孩子能自如、安全地使用為止。

第三,指導孩子做手工。父母可以經常讓孩子做一些手工,包括畫圖、泥工、摺紙、剪貼等,這能夠促進孩子手的動作協調。兩歲半的孩子從簡單的摺紙學習,到三歲時可學兩至三步的摺紙;三歲開始學拿剪刀,先學剪紙條,後學剪圖形,可以用紙條貼成鏈條或方紙貼成花籃等;四至五歲可以剪更復雜的剪貼和圖案。父母可幫助孩子做多種手工以提高技巧,在動手的同時也能培養孩子的創造能力。

第四,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應及時為自己的孩子提供適合他們年齡段的動手操作機會。如果孩子表示願意自己動手做事,父母就應耐心地在一旁指導,而不應自己動手代替孩子去做。如孩子希望自己學吃飯時,就不要喂他;該讓孩子自己學會穿衣服時,就不要替他穿衣服;孩子可以自己握筆時,就可以給他紙和筆,讓他畫著玩。孩子剛開始學習這些動作時,難免做的不完善,這就需要反覆的練習,通過反覆運用,孩子便會掌握比較複雜的手部動作。

第五,讓孩子學習樂器有條件的家庭,可以讓孩子學習一些樂器,非常有利於培養孩子手指的靈活性。有的父母就是這樣考慮的,她們讓孩子學習樂器,就是為了開發孩子的能力和提高孩子的音樂素養,至於孩子是否成為專業的音樂家,還要看孩子的天賦和興趣,鍵盤樂器是十個手指都要進行操作的,同時還要看著樂譜,可以鍛鍊手、眼、腦的高度協調能力。

總之,父母必須重視孩子動手能力的培養,使他們有機會參加各種動手的活動,促進孩子創造力結構的合理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