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7 看百变不如做一遍,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曾经看过一个多年的研究结果:“如果想培养出智力开阔,脑子聪明的孩子,那就必须让孩子锻炼手指的活动能力。”大脑的发育对手的灵活性有很大的影响,而手对动作的灵敏又会反过来不进大脑各个区域的发育。这也就是所谓的“看百变不如做一遍”的道理。

手和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幼儿的手和手指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已经成为衡量其智力水平的标准之一。动脑不见得动手,但动手一定得动脑,动手能力实际上是手脑协同的工作。许多形式的创造需要动手能力。

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有利于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促使她们的各种能力得到锻炼。因此为了孩子的茁壮成长,请父母尽量多抽出一点时间教孩子动手,一起实验。那么,父母应该怎样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呢?

第一,尽早学会使用筷子。两至三岁的儿童就可以使用筷子了,父母在孩子这个年龄就要教会孩子使用筷子。使用筷子时,需要几个手指头的肌肉和神经都协调起来,这是相当不简单的动作。学会正确使用筷子的儿童注意力集中,手指也更加灵活。

第二,尽早学会使用剪刀。剪刀是个非常有用的工具,让孩子学会使用剪刀,不仅可以学会做许多家务活儿,还能做手工,如剪纸、做模型。孩子使用剪刀,各种纸、布都在他的手下发生着移位、组合的形态变化,直接促进思维的灵活转化。

现在有专门供孩子使用的安全剪刀,刀刃不太锋利,剪刀顶端是圆形的。如果一时买不到合适的剪刀,父母可以将家里的小剪刀改一改。孩子使用剪刀时,只要家长在跟前,是不会出事的。事后可以把剪刀藏起来,直到孩子能自如、安全地使用为止。

第三,指导孩子做手工。父母可以经常让孩子做一些手工,包括画图、泥工、折纸、剪贴等,这能够促进孩子手的动作协调。两岁半的孩子从简单的折纸学习,到三岁时可学两至三步的折纸;三岁开始学拿剪刀,先学剪纸条,后学剪图形,可以用纸条贴成链条或方纸贴成花篮等;四至五岁可以剪更复杂的剪贴和图案。父母可帮助孩子做多种手工以提高技巧,在动手的同时也能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

第四,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及时为自己的孩子提供适合他们年龄段的动手操作机会。如果孩子表示愿意自己动手做事,父母就应耐心地在一旁指导,而不应自己动手代替孩子去做。如孩子希望自己学吃饭时,就不要喂他;该让孩子自己学会穿衣服时,就不要替他穿衣服;孩子可以自己握笔时,就可以给他纸和笔,让他画着玩。孩子刚开始学习这些动作时,难免做的不完善,这就需要反复的练习,通过反复运用,孩子便会掌握比较复杂的手部动作。

第五,让孩子学习乐器有条件的家庭,可以让孩子学习一些乐器,非常有利于培养孩子手指的灵活性。有的父母就是这样考虑的,她们让孩子学习乐器,就是为了开发孩子的能力和提高孩子的音乐素养,至于孩子是否成为专业的音乐家,还要看孩子的天赋和兴趣,键盘乐器是十个手指都要进行操作的,同时还要看着乐谱,可以锻炼手、眼、脑的高度协调能力。

总之,父母必须重视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有机会参加各种动手的活动,促进孩子创造力结构的合理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