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什麼時候做手術,危險最大?

這兩天病房裡停了一臺手術,因為患者要求必須首臺手術,不做接臺手術。

因為他的親戚也是醫生,特別告訴他一定要做第一臺手術。

這是為什麼呢?情況真的如此麼?

首先簡單科普一下,每個醫生,每個手術間每天需要安排很多手術。第一臺手術之後的,叫做“接臺手術。”

對於時間比較長的手術,比如顱腦手術,一天做3-4臺算是比較多了,而普外科、骨科、眼科,常常可以做10臺以上的手術。

但是“首臺”只有一個,其他的都是接臺。

什麼時候做手術,危險最大?

那醫院是如何安排首臺手術,和接臺手術的呢?

1.老人和小孩排在前面

對於大多數的手術,做手術之前,都需要禁食水至少6至8個小時。一般無論你是第幾臺手術,醫生都會要求你晚上12點之後不準吃東西。一上午不吃不喝,對於老人和小孩來說,難以堅持,所以將老人、孩子排在前面。

2.清潔手術排在前面

手術切口分為一二三類,一類是清潔傷口,例如甲狀腺,乳腺,大腦,脊柱,是相對無菌的;二類是可能汙染的,比如胃腸道的手術;三類是感染傷口,膿腫等等。

清潔的手術排在前面,汙染的、髒的手術排在後面,所有手術做完之後,手術室進行消毒滅菌。

3.有傳染病的病人排在後面

如果這個患者有乙肝、丙肝、梅毒或者艾滋病等傳染病,手術需要排在最後面的,因為這些病人的血液和體液中存在病原體,有可能導致疾病傳播。

什麼時候做手術,危險最大?

首臺手術到底好在哪裡?

1.醫生精力更充沛

首先手術醫生、麻醉醫生、手術室護士都在清晨時精力充沛。而比較來說,如果中午或者晚上手術,醫生相對會比較疲乏。尤其是在中午1-3點午睡時間開始的手術,或者是5-6點才開始的手術,醫生做了一天手術,精力難免下降。

在晚上結束的手術,夜間出現風險的幾率更大。手術的第一晚,陪護的家屬也非常疲勞,病人有什麼突發狀況家屬也不能及時發現。

2.人員配備更齊整

工作日的上午,一般科室領導,經驗豐富的主任都在醫院,可以保證得到最及時的救治。

下午之後,麻醉醫生和護士就會開始頻繁的交接班,在交接班中也容易出現誤差。血庫、藥房的工作效率也會不斷下降。如果需要特別用血、用藥,可能有會延誤。

病人在晚間回到病房,一般只有1個值班醫生,主治醫師、主任醫師基本都不在。如果出現了嚴重的突發情況,他們必須從家裡趕來,可能會延誤最佳的救治時機。

3.患者身體更有保障

前面也說到,中午和下午手術的患者需要從一早上就開始空腹。雖然會輸入一些葡萄糖水,但是整體來說,身體的代償能力不免會下降。手術的時間還會受到之前手術的影響,比如之前的手術不順利,你的等待時間就可能會相應地延長。

什麼時候做手術,危險最大?

說了那麼多,再來4個做手術的小建議:

1.不要等到受不了了再去做手術

美國很早就有一項大規模多中心的研究,結論就是非計劃手術、夜間手術、急診手術風險風大。

生活中,很多人存在許多隱患,比如齲齒、膽結石、疝氣、椎間盤突出等問題。自己認為不著急,可以先拖一拖,等到犯病,忍不了了再去做手術。殊不知,這些急診手術的效果和安全性都會大打折扣。

2.謹慎選擇節假日手術

有的人覺得平時工作忙,利用放假時間去就診、做手術。殊不知,醫院的主任和教授們週末和假期是不會來給你看病和做手術的,這時候大都是苦逼的年輕醫生在值班做手術。

3.醫生“輕傷不下火線”並不負責

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的報道,醫生髮燒還堅持做上班,腿骨折還打著石膏堅持給你做手術。也許醫生自己感覺不到,但其實這些因素都是手術的安全隱患。醫生也是人,也會有疲勞、也會有情緒,甚至和老婆吵架,和領導賭氣都會影響判斷力。如果你的醫生情緒很重,或者是帶病堅持工作,這時候你就需要考慮一下,這到底是不是好事了。

4.太晚的手術可以主動要求停止

特別小的手術,和門診手術一般不會有太大的風險,晚一點也無所謂。但是如果是比較大的腫瘤手術,到了下午4點還沒有把你接去手術室,這時候你就可以考慮主動要求停止手術了。

當然,停止手術,可能需要多等待幾天。為了保障手術的安全,我覺得這個等待是可以接受的。

患者做首臺手術,畢竟是少數。大部分的病人都需要接受“接臺手術”。

醫院也有責任確保每臺手術都有足夠的安全保障。

什麼時候做手術,危險最大?

然而,從單個患者的角度來說,早上還是下午做手術,安全性並沒有什麼明顯的差距。但是,如果把每年全世界做的幾百萬臺手術拿來統計分析,“首臺手術”的確更加安全

那麼,你會如何選擇呢?

什麼時候做手術,危險最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