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 當孩子說“我不會,我不行”的時候,三種思維方式撬動自信心

我家孩子3歲。按理說,這個年紀的孩子已經能夠完成點數,並說出物體的總數了。可最近在跟他一起讀繪本的時候,我發現他對點數很排斥,很抗拒。

每次跟他說“讓我們一起來數一數”的時候,他總是一個勁的說“媽媽,我不會,我真的不行。別數了”。後來跟奶奶瞭解到,平時奶奶在家也會讓他數一數物體,有時候他能數對,可有時候物體擺放的不規則的時候,他就數不對。每次數不對的時候,奶奶可能就會比較著急,跟他說“怎麼又錯了?”“怎麼數不對呀?”。

當孩子說“我不會,我不行”的時候,三種思維方式撬動自信心

我瞬間明白了,在他的思維裡面已經形成了“數數等於可能出錯”的認知,因此再面臨數數的任務時,就形成了本能的抗拒。這也引發了我的思考,如何能讓他對自己自信起來,對數數這件事不抗拒呢?

“我不會,我不行”自信心缺乏的背後,映射出孩子的自我認知

自信心的建立,可以來源於兩個方面。一個是自我對於以往成功經驗的心理自我認同,另一個就是來源於別人對自我行為的評價。當一個人面對困難,迎面而上戰勝困難後,自我內心會湧起對自己的正面認同,當下次再面臨類似的困難時,就會產生“我能戰勝它”的信心。同時,如果外界對他的行為產生了積極評價時,這會成為建立自信的一種強有力的外力,強化自我認同和積極的自我評價。

當孩子說“我不會,我不行”的時候,三種思維方式撬動自信心

而我家孩子面對數數所出現的“我不會,我不行”的自信心缺乏,一個是由於在以往的經驗中沒有取得成功(數擺放不規則的物體,每次都錯),自我內心產生了懷疑,否定了自我潛力與能力。另一方面,來自奶奶的負面評價也強化了他對自己的這種否定。

三種思維方式,撬動孩子的自信心

1. 積極的心理暗示,是孩子建立信心的助推器

心理暗示有積極和消極之分。積極的心理暗示,可以讓孩子面對困難的時候少一些自我懷疑,多一些勇氣和嘗試。而消極的心理暗示往往會讓孩子陷入自我懷疑,最終陷入惡性循環。因此,當孩子面對困難不知所措時,家長要善於給到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激發孩子挖掘自我潛能的能力。

就以開頭我家孩子不願數數的事情來說,當我意識到他的抗拒情緒時,我換了一種溝通的方式,試圖給到他積極的心理暗示。

當孩子說“我不會,我不行”的時候,三種思維方式撬動自信心

比如我會問他“你不想數數,是不是擔心自己會數錯呀?媽媽給你一個魔法親親,有了這個魔法親親,你想做什麼事情都可以做好。你想試試嗎?”

一聽說有一個這麼神奇的魔法親親,他馬上躍躍欲試了。我打開他的右手手掌,在他的手掌上輕輕的親吻了一下,然後說“好了,你可以試著再數數了。”首先我會讓他數比較簡單的東西,比如5以下的數字。每成功一次,我都會由衷的說“哇,數對了呢,魔法親親給你力量啦”。在他形成初步的自信後,再挑戰高難度的任務。如果在挑戰過程中還是出錯了,我會說“沒關係,再試試一定可以”。就這樣,一個普通的親吻動作,成為了他戰勝自己心中害怕的力量,消除了“我不行”的自我否定。

2. 用戶思維,為孩子提供自信建立的真正幫助

用戶思維是一個市場營銷領域的詞彙,講的是企業或品牌在做市場營銷活動的時候,要站在用戶的角度思考他們需要什麼,如何吸引用戶的注意力,如何提供用戶需要的服務或市場活動。這一個思維習慣,其實在家庭教育上也很有效。

當孩子說“我不會,我不行”的時候,三種思維方式撬動自信心

在家庭教育中,一般家長都是處於引導者,孩子就是被引導者。在溝通的時候,作為引導者的家長需要想盡辦法讓自己傳達的信息有效的被孩子接收到。如果想提升信息到達率,那就勢必要家長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去溝通,講孩子能聽懂的話,講孩子能聽懂的到底。

上文說到的“魔法親親”也是一個將孩子擺在用戶地位的溝通方式,因為相比“你要相信自己,你要有信心”這種寬泛的概念,“魔法親親”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

3. 終局思維,排除孩子自信建立的絆腳石

終局思維是一種圍棋術語,它指的是要通過未來想要的結果來推到出現階段應採取何種策略、行動的一種思維方式。在孩子自信心的建立上,家長也要善用終局思維,來引導孩子的行為。比如,我現在之所以想讓孩子會數數,是因為我希望未來他的邏輯思維能力強,以後學數學更輕鬆一些。

在明確了這個終極目標後,我開始想如何可以鍛鍊他的邏輯思維能力呢?當然方法有很多,比如可以通過邏輯小遊戲,或者提高日常分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或者通過針對性的閱讀……方式有很多,這麼看起來,“會數數”只不過是我的終極目標的一個很小的部分。現在數數,不代表著他未來邏輯思維能力水平。

當孩子說“我不會,我不行”的時候,三種思維方式撬動自信心

在想通了這一點後,我的心態會更平和,重新審視起給他佈置的數數任務。既然擺放不規則的物品,現在數不正確,那就先從擺放規則的物品開始數起,再逐漸過渡到擺放稍微不規則的物品,最後到完全擺放不規則的物品。

另外,除了數數外,我還會在收拾玩具時和他一起玩“看看缺了誰”的數數遊戲,還會在日常見到任何數量多的東西,都饒有興趣的邀請他一起來數一數。

當有了“終局思維”後,會從多個維度來判斷你當下應該做什麼,以及怎麼做。即使在過程中稍有失敗,也會及時進行調整和修正,不會讓磨滅到家長和孩子的信心與熱情。

自信的人,會發出閃耀的光。這種光,會照亮前行的路,同時也會撫平偶有失敗的陰霾。從小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及時調整自我負面情緒,需要家長的陪伴與引導。三種撬動孩子自信心的思維方式,發掘孩子的潛能,需要我們在家庭教育中不斷思考,不斷實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