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5 唐朝最大快人心的一戰,領軍的統帥,功績遠超衛青、霍去病

唐朝最大快人心的一戰,領軍的統帥,功績遠超衛青、霍去病

文 | 張小漁


在大唐帝國的歷史上,發生過很多著名的戰爭,產生過很多位名將,然而,這其中最大快人心的一場戰役,一定是李靖率三千驍騎,奔襲頡利可汗,大破東突厥。

為什麼?因為這位對手把中原王朝壓得太久了,甚至差點滅亡了大唐,險些讓太宗和滿朝文武成了俘虜。

東突厥,到底讓唐朝君臣有多壓抑?

在隋朝時,由於幹不過西突厥,東突厥實在混不下去了,一度歸附隋朝,成為了中原王朝的小弟。

但天下形勢瞬息萬變,隋末天下大亂,叛軍四起,東突厥趁機脫離老東家,並在公元615年,將隋煬帝圍困雁門一個多月。

也就是在這次勤王救駕的過程中,十六歲的李世民獻計退敵,開始閃閃發光。

但君王受辱,臣子亦辱,東突厥從此被李家父子拉入了黑名單。

兩年後,李家父子沒有為君報仇,而是……向東突厥稱臣。為什麼?因為他們也造反了。

李家的大本營是山西,北面就是東突厥,想要放心去打天下,得先穩住這位鄰居。不然前腳剛走,後院就被一鍋端了。

唐朝最大快人心的一戰,領軍的統帥,功績遠超衛青、霍去病

怎麼辦呢?大丈夫能屈能伸,李淵決定先跟東突厥服個軟,給當時的始畢可汗寫信,用了下對上的“啟”字,語氣非常恭敬的表示:“大哥,只要你不來打我,我這次出征,所獲得的金銀財寶,全都歸您。”

東突厥於是與李唐暫時達成了友好關係,還送來騎兵和戰馬為唐軍助攻。

雖然這是權宜之計,但事後想起來,李家父子都覺得這是不光彩的歷史,相當難堪。李世民後來跟大臣說起這件事:

“往國家初定,太上皇以百姓故,奉突厥, 詭而臣之。朕常痛心病首,思一刷恥於天下。”(新唐書,卷139)

唐朝建立後,突厥自恃其功,每次使者到長安來,都異常驕橫。

這種表面的和平沒維持多久,趁唐朝立足未穩,東突厥乾脆打過來了。

接下來的幾年間,大唐最常見的新聞是:突厥寇代州,突厥寇原州,突厥寇幷州,突厥寇幽州……總之一年不被突厥寇幾次,就不算完。

草原梟雄頡利可汗,意氣風發,非常囂張。

朝廷表示壓力很大,武德七年,高祖甚至考慮遷都:長安太富庶,才總被惦記著,要不把都城遷到其他地方,以躲避突厥鋒芒?

這種餿主意,太子建成、齊王元吉、宰相裴寂竟然都同意……

唐朝最大快人心的一戰,領軍的統帥,功績遠超衛青、霍去病

還是秦王李世民威武,表示強烈反對:

夷狄之患,自古有之。周朝、漢朝都沒有遷都,我大唐精兵百萬,所向無敵,如果因為突厥侵擾,就遷都避讓,豈不讓百姓羞恥,後世嘲笑?想當年,霍去病不過是漢朝的一個將軍,還志在消滅匈奴,我身為鎮守邊防的皇子,更應如此。請給我幾年時間,我一定把劼利擒來獻給陛下。(資治通鑑 . 唐紀七)

每次看到這,都忍不住要為為秦王點贊,真英主也。

可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這時候的東突厥,實在太強大了。《新唐書.突厥篇》記載:“(突厥)控弦且百萬,戎狄熾強,古未有也。”隋末唐初的很多割據勢力,竇建德、薛舉、劉武周、梁師都、李軌等等,都認突厥為大哥,成為突厥藩屬。

秦王剛立下flag不久,頡利、突利二可汗舉國入侵大唐。李世民引兵抵抗,硬打是打不贏的,於是用離間計,拉攏突利,才好不容易讓劼利退了兵。

但和平只是短暫的,公元626年,李世民剛通過殘酷的玄武門之變登上帝位,屁股還沒坐熱,突厥又來了。

頡利親率二十萬大軍南下,取道涇州,入侵關中。

涇州的守將是羅藝,太子李建成的鐵桿,這時見主子遭了難,很可能只是象徵性的抵抗了一下突厥兵。於是劼利率軍快速進入關中,屯兵於渭水之北,兵鋒直指長安。

當時京城兵力空虛,長安為之戒嚴,人心惶惶。

太宗心裡肯定在感嘆:我太難了……

這一次,是大唐最危險的時候,幾乎到了滅亡的邊緣。都城一破,百姓遭殃,皇室與大臣被俘,剛建立不久的唐帝國,將比他的前任隋朝還慘。

根據傳統的記載,英明神武的太宗,玩了一出空城計:先派猛將尉遲恭率一支軍隊,攻擊突厥軍側翼,打了一個小勝仗。然後與長孫無忌、高士廉、房玄齡等六人出玄武門,來到渭水南岸。面對北岸的十萬突厥大軍,太宗凜然不懼,泰然自若,在馬上痛斥頡利不守盟約。突厥見了大驚,紛紛下馬跪拜……而太宗的背後不遠處,旌旗招展,頡利懷疑有伏兵,於是退兵請和。

唐朝最大快人心的一戰,領軍的統帥,功績遠超衛青、霍去病

這麼容易就退兵了?不管你們信不信,我反正是不信。

見到太宗就驚得紛紛下馬跪拜?突厥要是這麼菜,就不會稱霸東亞了;千里迢迢來,疑有伏兵就撤了?那頡利可汗就不會成為一代草原梟雄了。就算擔心有伏兵,難道不會先派一小股軍隊打一下試試看?

真相或許是,太宗聽從李靖“空府庫”的計策,被迫送了大量財寶給突厥。咱們知道,古代的北方遊牧民族,打仗就是為了搶點財物,現在全部財寶都白送你了,還費勁打座空城幹什麼?就算頡利想打,各部落首領恐怕也不想打。

於是頡利可汗與太宗在渭水便橋上,斬白馬結盟,史稱“便橋之盟”。

看著突厥鐵騎撤走的背影,太宗李世民長舒了一口氣,然後又捏緊了拳頭:頡利,早晚有一天,我會擒住你,一雪今日之恥。

目睹了這一切的大唐將士們,也在心中憋了一口氣:今日我大唐所受的屈辱,將來一定雙倍奉還。

唐朝最大快人心的一戰,領軍的統帥,功績遠超衛青、霍去病

六路大軍,主動出擊

便橋之盟後的唐太宗,心態跟他的前輩——漢武帝極其相似。

漢朝從立國開始,一直被匈奴壓著打,只能靠和親換取和平。到了漢武帝,國富兵強,忍無可忍,無需再忍,終於消滅北匈奴,一雪前恥。

唐太宗也一樣,他太渴望一場勝利了,一場徹底的勝利。

在反擊之前,要先磨刀。贏得喘息之機的大唐君臣,一方面勵精圖治,發展經濟,增強國力。一方面,訓練軍隊,培養能與突厥爭鋒的騎兵團,積極備戰。

東突厥方面,情勢卻剛好相反。

627年,臣屬於突厥的薛延陀、拔野古等部落起兵反抗頡利統治;

628年,由於突利未能鎮壓反叛部落,頡利將其囚禁並鞭笞。被釋放後,突利計劃謀反,被頡利攻打,請求唐軍援助。太宗坐山觀虎鬥,突厥因內訌而實力大減。

629年,頡利可汗已經到了孤家寡人的地步。

只等了三年,大唐就等來了反擊的時機,開始從戰略防守轉向戰略進攻。

那麼,誰是唐太宗的“衛青霍去病”呢?

答案是——大唐軍神,李靖。

貞觀三年八月,太宗詔命:大唐將士,兵分六路,北上剿滅東突厥。

唐朝最大快人心的一戰,領軍的統帥,功績遠超衛青、霍去病

兵部尚書、代國公李靖為定襄道行軍總管,鄂國公尉遲敬德、折衝都尉蘇定方為副將,率領中軍向雲中和馬邑挺進;

幷州都督、英國公李勣為通漠道行軍總管,鄒國公張公瑾、岷州都督高甑生為副將,由東路率主力直接進攻東突厥腹地;

霍國公、駙馬柴紹為金河道行軍總管,胡國公秦叔寶為副將,在西路順黃河前進,與李靖、徐世勣遙相呼應,負責掩護左翼;

禮部尚書、任城郡王李道宗為大同道行軍總管,甘州刺史張寶相為副將,從靈州往西北挺進,以截斷突厥的西逃路線;

幽州都督衛孝節為恆安道行軍總管,盧國公程知節為副總管,率軍進駐燕雲地區,防止突厥軍隊東逃;

靈州大都督、駙馬薛萬徹為暢武道行軍總管,左驍衛大將軍樊國公段志玄為副總管,借道東北出擊突厥後方,並監視和牽制突利可汗。

十餘員大將,十多萬大軍,皆受李靖節度。

除陳國公侯君集任兵部尚書留守長安外,唐軍主力,以及貞觀朝的名將,傾巢而出。

東突厥,劼利,我們來了!

唐朝最大快人心的一戰,領軍的統帥,功績遠超衛青、霍去病

李靖,超越衛青的大唐名將

大家發現,我上面列出的六路大軍的將領,都是唐初獨當一面的名將,為何李靖能成為他們的最高統帥?

很簡單,因為李靖是名將中的名將。

他出身名門,舅舅是韓擒虎,沒錯,就是隋文帝時滅亡了南陳的那位猛人。多年以後,李靖複製了舅舅的輝煌,作為實際統帥,率領唐軍攻取江陵,滅亡了南梁蕭銑政權。接著又運籌帷幄,平定了反叛大唐的輔公祏。可以說,李靖在消滅東突厥之前,已經為大唐的統一立下了赫赫戰功。以至於高祖李淵忍不住贊他:

“李靖乃蕭銑、輔公祏的膏肓之病,古代名將韓信、白起、衛青、霍去病,豈能比得上李靖!”(舊唐書)

這時候說這話,未免有點早。但開國之功,再加上接下來的滅亡東突厥之戰,李靖就足以當得起李淵的這句評價。

貞觀三年十一月,北方草原千里冰雪,朔風如刀。李靖率三千驍騎從從馬邑出發,進佔惡陽嶺,夜襲佔襄城(今內蒙古和林格爾西北土城子,當時的頡利可汗駐地)。

史書沒有詳細描述他們的進軍過程,但可以想見,遠征的唐軍一定吃盡了苦頭。在電視劇《貞觀長歌》中,最讓我動容的一幕,就是李靖率領士兵們翻越雪山時,大雪封住山口,無法前進,士兵們飢寒交迫,李靖在帳內焦躁不安。這時候,大帳外突然響起來士兵們嘹亮的軍歌: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與子偕作!與子偕行!

唐朝最大快人心的一戰,領軍的統帥,功績遠超衛青、霍去病

唐朝最大快人心的一戰,領軍的統帥,功績遠超衛青、霍去病

唐朝最大快人心的一戰,領軍的統帥,功績遠超衛青、霍去病

這三千大唐勇士,這三千袍澤兒郎,用雄壯、不甘失敗的歌聲,引發了山體一側的雪崩,然後道路出現,李靖趁機率眾翻越了大山。

當這三千騎兵突然出現在頡利可汗的駐地時,突厥人驚慌失措。頡利判斷,“李靖敢孤軍深入,一定有主力在後。”於是驚懼之下,慌亂逃走。

這一戰中,李靖還意外救出了委身突厥的隋煬帝孫子和皇后 —— 楊正道,蕭後,並將二人送返長安。

接到捷報,太宗激動不已,繼高祖之後,再次盛讚李靖:

"李陵五千士兵入大漠,最後投降匈奴,還能青史留名。李靖以三千起兵,踏破突厥,攻取定襄,自古未有,足以一雪我渭水之恥。”(新唐書.卷九十三)

頡利不敢停留,率部向陰山撤退。

結果屋漏偏逢連夜雨,在渾河邊,遭遇柴紹和秦叔寶,被一頓打。

逃到白道(今內蒙古呼和浩特西北),又被兵出雲中的李勣大軍截住,再被一頓好打,大敗而逃。

突厥軍一路退到保鐵山,這個地方大概是現在的白雲鄂博一帶,頡利收攏殘軍,自知怎麼也扛不住唐軍的連番攻擊了,只好遣使到長安,向太宗謝罪,願意舉國投降。

唐朝最大快人心的一戰,領軍的統帥,功績遠超衛青、霍去病

當然,投降是不可能真的投降的,他心裡的小九九是:待草青馬肥時,我再捲土重來。

太宗派鴻臚卿唐儉去突厥撫慰,劼利見到唐使,放下心來,天真地以為自己安全了。

李靖以自己高超的軍事才華,敏銳地猜到了劼利的這種心理,然後牢牢抓住。

二月,李靖令李勣統率大軍隨後,自己親率一萬精騎,各備二十天干糧,星夜奔襲頡利。

距離頡利不遠時,李靖派副將蘇定方率200騎兵為前鋒,在濃霧掩護下急速挺近,距頡利牙帳只有七里時才被發現。

正所謂機不可失,兵貴神速。

突厥軍果然毫無防備,頡利驚慌之下,先行騎馬逃走,導致部眾大亂。蘇定方長驅直入,李靖率大軍隨後掩殺,殲滅萬餘突厥軍,俘虜十萬軍民,包括頡利的兒子疊羅施。

更意外的是,此仗本以為在突厥帳中的唐朝使臣會被殺害,結果唐軍一到,突厥軍慌亂之下忘了這一茬,唐儉等人趁亂脫險。

頡利從一代雄主,到現在成了逃兵,乘千里馬西逃,準備投奔吐谷渾。

這裡先插一句,貞觀九年,還是李靖掛帥,西征吐谷渾,只用時兩個多月,吐谷渾可汗被殺,舉國降唐。

所以咯,說到李靖的功績,單是攻滅東突厥之功,就足以媲美漢武帝的衛青、霍去病。可是除此大功外,他還有大唐開國統一之功,攻佔吐谷渾之功,鑑於這是主題之外的戰爭,這裡就不詳述了。

唐朝最大快人心的一戰,領軍的統帥,功績遠超衛青、霍去病

俘獲劼利可汗,太宗成為天下共主——天可汗

言歸正傳,頡利可汗的事還沒完。

跟漢武帝滅匈奴一樣,大唐滅東突厥,真正的戰略總指揮,其實是唐太宗李世民。

在出擊的六路唐軍中,有兩路是專門防止突厥逃跑的,分別是截斷西逃路線的李道宗和張寶相,截斷東逃路線的衛孝節為和程咬金。

話說頡利可汗帶著少數人馬西行,一路上部眾紛紛逃散,到最後只剩下十餘騎時,迎頭撞上了李道宗的大軍。結果毫無疑問,他也成了唐軍俘虜。

活捉頡利的人,是大將張寶相。隨後,他被押往長安,獻給太宗。

過去有多屈辱,勝利時就有多振奮人心。

最高興的人,無疑是太宗,這時候太上皇李淵還在世,李世民終於向他證明:父皇,你看我沒吹牛,我真的擒住了頡利。當他以勝利者的姿態站在頡利可汗面前,他也終於得償所願,一洗渭水之辱。

太宗歷數頡利五宗罪,但並沒有殺他,而是將其軟禁,在長安度過餘生。一代梟雄劼利可汗,從此過上了囚徒的生活。

老大都被抓了,小弟們自然望風而降。

突利可汗隨後歸順,被封為北平郡王。突厥首領執失思力、阿史那社爾、阿史那思摩以及契苾何力等悉數歸降,都受到朝廷重用,契苾何力更是成為了貞觀朝的一代名將。多說一句,從這件事,也能看出大唐之包容。

此役之後,東突厥領地被劃入了唐朝版圖,太宗設置了順州、裕州、化州、長州、定襄、雲中等都督府來管轄,大唐疆域於是擴大至陰山以北600裡,勢力範圍達到了貝加爾湖。

唐朝最大快人心的一戰,領軍的統帥,功績遠超衛青、霍去病

這一年春天,西北各部族首領到長安朝見太宗,尊太宗為“天可汗”(霸不霸氣?),大唐皇帝成為了天下共主,中國和突厥的命運徹底逆轉過來。

一個輝煌燦爛、萬國來朝的唐帝國,從此緩緩拉開了序幕。


關注張小漁,一起讀歷史。

《舊唐書》

《新唐書》

《資治通鑑.唐紀》

《劍橋中國隋唐史》

《唐與突厥的戰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