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莽叢林中的吳哥古蹟,是吳哥王朝的輝煌歷史的見證,那個曾經震撼世界的國度,留下了眾多璀璨奪目的建築,而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一定是巴戎寺裡耐人尋味的“高棉的微笑”。
從遠處看,巴戎寺像是一座由眾多佛塔組建而成的金字塔,最高處的圓型寶塔被周圍48座大小不一的佛塔簇擁著,守護著。篤信佛教的闍耶跋摩七世把5座城門也修建為佛塔式城門。
這54座佛塔是不同的,卻又是相似的,這些塔上都是巨大的四面佛雕像,雖然已近千年,風吹雨打下佛像依然清晰,據說這就是闍耶跋摩七世的面容。
帶著淡淡的笑容,闍耶跋摩七世在幾百年之後依然注視著來到這裡的每一個人,站在巴戎寺,不管是哪個角度,你都會看到他的微笑。
每一個佛像都是典型的佛祖面容特點,豐鼻厚唇,嘴角上翹,但仔細看卻能發現每一個微笑都是不一樣的,有的莊嚴肅穆,有的面帶悲憫,在陽光之下,有的半閉著眼,有的還是閉著眼的,神秘十足,簡直就是東方的“蒙娜麗莎的微笑”。
54座佛塔,代表了當時繁榮的吳哥王朝統治的54個省份,而每一座佛塔上都有著王的面容,應該是想要寓意,這54個省份永生永世都會是他的國土,國王就是佛祖,應該像信仰佛祖那般虔誠的信仰自己的王。
坐落在中心點上的巴戎寺在藍天白雲下氣質獨絕,推薦下午時分前來,因為那時候的光線會給這裡添上另一番魔力,沒有如潮的遊客,也很適合拍照,若是碰上穿著紅棕色佛袍的遊僧,在滄桑斑駁的巴戎寺中,就會是最好的一張照片。
站在遠處,只覺得其雄偉宏大,走進了瞧,則是處處都是講究。闍耶拔摩七世是吳哥王朝第一個從印度佛教轉信奉大乘佛教的國王,所以巴戎寺整體是以大乘佛教中最高境界的須彌山為藍本所創建,但在參觀完佛塔之後向下走,會看到長長的內迴廊上全是關於印度教的神話,據說剛開始是拜祭印度教神,後來改成的大乘佛教,所以在這裡能看到兩種宗教的文化表象,也十分難得和新鮮。
巴戎寺的迴廊壁畫也是這裡的亮點之一,1200米長的長廊上刻滿了栩栩如生的浮雕,總共有上萬個人物,每一處都能代表當時雕刻師的技藝之精湛,用心之巧妙。而更特別的是,在其他印度教寺廟中,浮雕也都是神話河印度教故事,但巴戎寺是少有的將現實生活雕在了牆上的寺廟,題材也十分豐富。
激烈的戰火爭鬥,市井小民們的生活百態,“母親河”洞裡薩湖千年之前的美不勝收,如果碰巧,還能看到浮雕上有中國人的身影。每一段都是一個故事,每一處,都是曾經生活在這裡的人來過的痕跡。
滄海桑田,千年一嘆,穿梭在高大的建築之中,是對千年之前人類文明的崇敬和讚歎,也是對世事無常的感慨,誰又會想到,巴戎寺會是吳哥王朝唯一一座大乘佛教古寺,同時又會是吳哥的最後一座國寺。
閱讀更多 W帶你看世界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