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今日熱點」去槓桿化解金融風險:怎麼看、怎麼幹

「今日熱點」去槓桿化解金融風險:怎麼看、怎麼幹

熱情 專 理性

「今日热点」去杠杆化解金融风险:怎么看、怎么干

摘要:化解金融風險是三大攻堅戰首位任務。但是,如何在有效控制風險的前提下精準去槓桿卻有不同的觀點。近期面對系列債務違約風險的暴露,有觀點認為以資管新規為代表的全面去槓桿政策導致大量表外資金迴歸表內,不利於信貸合理投放和經濟穩定,易產生流動性風險,而且誤傷了民企,原本該去的國企殭屍企業槓桿反而沒去掉,因此認為當前金融去槓桿的政策應當適當調整。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院長劉志彪教授組織群內專家學者,結合中美貿易戰背景,針對當前我國當前去槓桿化解金融風險應該怎麼看、怎麼幹的問題進行討論,並提出了相關建議。

>>觀點

劉志彪(長江產經智庫):無論如何,無論什麼背景,中國供給處結構性改革去槓桿應該堅定不移地進行,但是具體方法可以靈活運用,不必強行人為地製造風險和刺破泡沫。簡單地算一個賬:現在中國有超過200萬億的債務總規模,按年利率5%計算,光利息支出就超過10萬億,而2017年的新增貨幣供應量M2僅為12.7萬億,新增貨幣絕大部分用於債務擴散,不能有效進入實體經濟建設。再如,現在國家一年新增的GDP,也不過六七萬億人民幣,不夠支付利息,長期以往,企業怎麼積累財富實力?

解決辦法:(1)全部關閉殭屍企業,救員工不救企業;(2)重新煥發民企信心,讓其承擔發展大任;(3)限制某些低效率的國企規模和範圍的不合理擴張;(4)界定和限制地方政府過度膨脹的職能,按事權和財權對稱的原則進行央地財稅體制改革。

劉曉昶:(1)去槓桿需在正常或偏好的經濟狀態下審慎進行。如果在美國加息收緊貨幣、貿易戰、金融科技戰的背景下進行,造成國內信用、流動性緊縮效應疊加,則對國內企業、特別是民企傷害巨大。(2)去槓桿需要優化節奏,給優質企業留有自行降槓桿和緩衝喘息餘地,而不是持續、遞進地不斷推出新的疊加措施,造成很多企業無法依靠自身力量度過難關,產生誤傷。(3)充分利用市場手段,完善相應制度和機制,以市場方式進行優勝劣汰,避免直接行政操作。(4)對去槓桿前後的各種影響利弊需事先估計完善,統籌協調企業直接融資、間接融資方式及相應市場、投資者的承受能力。

陳 柳(長江產經智庫):地方槓桿負債的過高的主要原因一是公共基建過度;二是“人才價格比拼”等政府低效率競爭過度。要意識到某種意義上,我們城市的高樓大廈基礎設施超過發達國家是負債超前建設形成的,並不一定符合經濟規律。

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思路解決地方政府負債問題:(1)只有事實求是的將地方公共產品的基建水平降到量力而行的水平,真正承認經濟增速下降到中速水平,才能實現槓桿不增加。要妥善處理已經開工項目,嚴格控制舉債新建項目。(2)對政府融資平臺這一特殊國企形式考慮一攬子的制度安排,在中長期目標是杜絕隱性債務形式,全部納入債券範圍。中央政府要提供一定的幫助,適當中央政府增加槓桿,適當增加中央政府投資項目。(3)增加土地供給滿足居民居住升級的需要,穩定地方政府收入,防止房價大起大落,在一定時期內為政府去槓桿提供一定空間。

王美今(中山大學):所謂“寬鬆環境”是指保證必要的流動性,“去槓桿”先要“穩槓桿”。2018年6月1日決定擴大MLF擔保品範圍,表明政府要發展債券市場,允許企業提高企業直接債券融資佔債務的比例,以長期債來緩解到期債務壓力。當前股票市場萎靡不振、企業直接上市融資困難重重,債權融資不失為保證必要流動性的重要舉措,但要注意調與控。

(1)堅持促進資金脫虛向實,優先考慮製造業尤其是先進製造業的融資需求,創造條件支持真正體現國力與競爭力的新興產業,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定向扶持。

(2)努力按國際標準進行公司債券評級,不僅要規避央企債券等級高於地方國企,地方國企高於民企的“所有制”誤區,而且要防止以做大做強為由,放任無效國有企業債券融資擴張和發展。(3)技術層面上,不能機械地以“總資產負債率”判斷負債率的高低,要考察總負債的構成,切實降低企業、特別是中小民營企業的融資成本。

張 曄(南京大學經濟學院):去槓桿的主體應該是市場,而不是政府。去槓桿的手段應該是市場和經濟的手段,而不是行政手段。政府使用行政手段去槓桿,必然不是效率最低的被淘汰,而是逆向淘汰。

王建優(朗姿股份):政府要真正迴歸到如何支持實體經濟、支持民營中小企業發展的正確路徑上來,大力支持民營中小企業直接融資,尤其要支持那些具有市場競爭力和發展前景的中小企業上市融資。

何 雨(江蘇省社會科學院):去槓桿,主要限定在企業部門與居民部門,但其實政府部門的槓桿最大,後果最兇。企業部門和居民部門的去槓桿,與政府部門的繼續加槓桿,這種撕裂,才是最大的風險敞口。

未來,在具體落實時,採用結構化方式:政府部門穩步推進降槓桿,但不宜過急;企業部門與居民部門適度放緩降槓桿的速度與力度。

朱建平(江蘇省聯社):去槓桿的基本思路是結構性去槓桿,優先推動國有企業和地方政府降低槓桿率。從管理部門去槓桿的實踐來看,當前去槓桿具有統籌兼顧、突出重點的特徵,尤其是通過金融監管加強影子銀行的抑制、約束地方政府舉債以及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等措施有效促進特定領域槓桿率的降低。在去槓桿的過程中,還要通過政策協同,流動性尺度掌控,監管協調,對製造業、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領域以及養老、健康、文化等新消費領域加大支持力度,防止金融機構因“特定領域的去槓桿”出現想授信的對象不準放、不想授信的對象催著放的二元現象。

宋常鐵(中國電改30人論壇):關鍵槓桿在政府部門和國有企業,需要抓緊落實制度配套;要為民營經濟創造寬鬆的成長環境,尤其是中小微企業。

槓桿形式有許多種,更要關注各類隱性槓桿的治理,尤其是把財稅、人力、就業等方面的政策性槓桿考慮進來,一體治理。

孫 軍(淮海工學院):我國市場體制的一個重要特徵是政府以及與之緊密相關的國有企業和銀行在其中發揮著很大的作用,這使得市場化緊貨幣去槓桿的模式很難發揮應有效果。因此,有必要政府出面去槓桿。但由於國企的天然屬性,去槓桿很難直接落到他們頭上,因此一刀切肯定會誤傷民營企業,在緊貨幣背景下尤其如此。

因此,去槓桿一是要建立國有企業硬約束和市場化取向特徵;二是在貨幣適當寬鬆情況下去槓桿,避免誤傷真正有實力的民營企業;三是直接融資。

王修志(廣西師範大學):去槓桿化解金融風險的根本指向,應在於增強經濟運行活力、提升資源配置效率,促進高質量發展轉型,這是轉型系統工程的重要一環。

在堅持去槓桿防風險的大前提下,應注意:(1)不能在去槓桿過程中製造增量風險,尤其不能嚴重衝擊經濟活力,預防“次生風險”;(2)找到真正的高風險槓桿,重點是地方政府、殭屍國企和居民住房消費或投資領域的槓桿,以及房地產開發過程中形成的槓桿;(3)去槓桿的同時不斷健全資本市場和金融體系,發揮資本市場優勝劣汰功能,為企業、居民融資創造更好的市場環境;(4)政府真正迴歸監管職能併科學提升監管水平,真正落實金融機構和各類企業配置資源的決定性地位,形成真正助推經濟活力的槓桿。

劉根榮(廈門大學經濟研究所):(1)搞清金融風險潛在領域,分類指導,把控風險。地方債務風險、國有企業債務風險、房企貸款風險以及居民個人房貸風險是我國金融風險的主要領域,需要針對其不同成因予以處理。(2)實行分級風險管理,有序釋放風險壓力。嚴格控制地方政府的債務融資規模,排除存量債務風險的情況下,控制新增債務融資風險;對於國有企業特別是殭屍企業嚴格實行關停並轉,硬化國企貸款約束;房企貸款提高開發商的自有資金,限制土地抵押貸款比例;居民個人房貸提高首付比例以及貸款門檻。(3)對中小企業,特別是出口型民營企業,適當放寬貸款條件,支持其渡過難關,儘可能化解中美貿易戰帶來的風險。

樓稼平(寧波布衣):(1)所謂“誤傷民企”,是必然的,接下來還有極大的可能“誤傷居民”;民企與居民之易於被傷(無論正誤),關鍵在於他們都是“有限責任型”的。“國企殭屍企業的槓桿”去不掉,而且槓桿還在無限制地加長,原因在於他生存的環境是非市場經濟型。

(2)這幾年地方政府的舉債,越來越多地以“項目”本身(地方融資平臺)的現金迴流或盈餘作依據,槓桿的支點在項目。但所謂的“依據”或“支點”,大多是“可批性研究報告”虛構的。民企萎縮、對外貿易變數增大,未來會有不少的地方政府將靠舉債度日;最終,地方政府的槓桿不但去不掉,還會不斷加長,原因在於他的支出是剛性的。

(3)目前該去槓桿的主體,是國企(央企)、地方政府(包括地方融資平臺);但去槓桿而不傷身,唯一的辦法是重新激發民營經濟的活力。

盛文軍(人行杭州):經濟轉型時期往往是金融風險的易發期。當前,我國金融風險總體可控,但仍需高度重視防化金融風險:(1)高度重視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長期以來,政府債務負債端和資產端期限錯配所形成的“借短投長”,容易釀成流動性風險與債務違約風險。穩妥處置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存量、有效遏制增量,當前顯得尤為迫切。(2)高度重視金融亂象風險。當前,部分領域和地區的“金融三亂”問題仍較為突出。從去年全國各地陸續暴露出的同業業務案件來看,同業業務層層嵌套,資金在金融體系空轉,產生較大的風險隱患。(3)高度重視房地產金融風險。房地產行業融資在全社會融資比重進一步提高,居民槓桿率的過快增長,局部地區消費貸、經營貸等信貸資金違規流向樓市加劇了市場投機性風險。如何防範諸如此類的房地產金融風險問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4)高度重視金融科技風險。金融科技在改善傳統金融市場融資難、投資門檻高、投資渠道匱乏的同時,也帶來了數據安全與信息科技風險,對傳統金融秩序引起衝擊,使得跨行業、跨國境的金融風險傳染性更強。

關於“去槓桿”的時機選擇問題,類似於結構調整的最佳時機是在經濟週期的上行期還是下行期的問題,這個問題無論在學界還是在實踐中都沒有一個定論。當前“去槓桿”已不是一個要討論的問題,應研究的是如何“去槓桿”,如何在“去槓桿”的同時,不損害市場經濟主體的活力;如何提升“去槓桿”的效率,把握好“去槓桿”的節奏;如何在“去槓桿”過程中,分辨“好的槓桿”和“壞的槓桿”等問題。

對策建議:(1)加快金融改革步伐,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金融對外開放與對內開放協調一致,內外資同等享有國民待遇;提高資金供給能力和效率,提升各類市場經濟主體按照市場原則的資金獲得率;適度漸進開放壟斷性行業和領域,引導社會各類資金進行投融資,提高投資回報率。(2)把握好“去槓桿”的重點、方向和節奏,“去槓桿”和“加槓桿”有機結合。(3)不斷拓展金融市場改革深度,優化社會融資結構。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和市場信號在防控金融風險中的積極作用。

文字整理:閆東昇

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

國家高端智庫建設培育單位

江蘇省首批重點高端智庫

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以南京大學經濟學、管理學及其他相關學科平臺為核心,優化組合國內外相關高校、科研院所的學科和專家資源,以中國沿海地區高度開放、發達的實體經濟為背景,深入研究探索中國實體經濟的走勢、趨向與政策,為國家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總結經驗,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道路。

地址:南京大學鼓樓校區北園丙丁樓

網址:www.yangtze-idei.cn

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