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9 散文朗誦:田草《胎衣》

第22期(2018年3月)在場微散文優秀獎


散文朗誦:田草《胎衣》

授獎辭:田草的《胎衣》,以胎衣為敘事核心,以象徵手法與近似"辭達"的語言,從生命本源上呈現了精神原鄉與傳統習俗的文化糾結。

散文朗誦:田草《胎衣》

胎 衣

一聲響亮的啼哭,娃娃呱呱墮地。母親說,瓜熟了,秧別扔,等著我下奶去。

當歡樂擠滿時空,我忘記母親的囑託。恍惚中,記得醫生問過我,要不要?當時,我瞥了一眼那血肉模糊的東西,隨口說,不要。

母親到了。一進門就大著嗓門找胎衣,我勸她小點聲,她更來勁了,滿臉的皺紋化成銳利的兵器。母親說:"胎衣是孩子的魂兒,是命根子,怎麼可以隨便扔?"

在家鄉,生了男孩兒,把胎衣埋在門坎底下,寓意將來要頂立門戶。要是生女孩兒,胎衣,要扔在房頂上,寓意要往高處嫁,將來過上好日子。

如今,這個習俗很多人都不記得了。孩子一出生,醫生就把胎衣當補藥,燉湯吃,熬藥喝。母親聽說了,鼻子和眼睛硝煙四起,牙齒短兵相接。

醫生卻很平靜,正要拎胎衣回家,母親很氣憤地搶回胎衣,熱淚盈盈。胎衣滴血,她的心也跟著滴血。外面的高樓大廈,令母親心沉焦慮。如今城裡人都住樓房,摸一把都是冰冷鋼筋水泥構造的,門坎子底下,一把熱土都沒有,胎衣該往哪埋?!

母親憂傷地嘆了一口氣,慶幸老家還有房子。母親說,埋胎衣要在星星出來之前,否則,孩子的魂魄就會擴散,一旦擴散將來孩子就會找不到回家的路。母親轉身時,我看到她滿頭的白髮,變成一片金色的麥田。忽然間,我想問母親,那個土房子裡,是否還藏著我的胎衣?恍惚中,有一棵麥穗在搖動!

(責任編輯:偏說 終校:袁志英 製作:宋小銘 530字)

散文朗誦:田草《胎衣》

獲獎感言:

我又獲獎了,其實我知道這還不夠,因為在場的優秀選手太多。但是我喜歡在場,能用自己的作品,帶動身邊的人,信賴在場,寫在場,跟著在場,做勇者,不斷地提高和進步,是我最大的安慰!感謝在場的編輯、評論老師們對我的鼓勵,再接再勵,與時俱進!

在場微散文作者參賽主題:原鄉

《易·繫辭》有“原始要終”,《禮記·孔子閒居》有“必達於禮樂之原”。原,本來、本源、最初的意思;鄉,甲骨文字形若二人相對進食,本義為以酒食待客,引申為鄉村及人生長的地方或祖籍。原鄉即原色本鄉,指承載著祖先歷史記憶的地方,是早年臺灣的客家人對大陸故鄉的稱呼。精神上的原鄉,於民族,是指該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及對此一文化的認同感、使命感、儀式感;於人,則指心靈的歸宿。生活在數字化時代的你我他,是否因丟失了原鄉而焦慮、而彷徨、而失意、而憂傷?

請用你的筆,書寫你的發現,尋找你看得見或看不見的原鄉。

散文朗誦:田草《胎衣》

作者簡介:田草,一個喜歡文字的商人。內蒙古作家協會會員,魯迅文學院第四屆作家班學員。著有長篇小說《泣血商人》及小說集《玻璃花》等。

散文朗誦:田草《胎衣》

主播簡介:萬一,在場主播,眉山市廣播電視臺新聞主播,畢業於成都理工大學,有長期主持與表演教學經驗。

散文朗誦:田草《胎衣》

散文朗誦:田草《胎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