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雍正王朝》里康熙和雍正都带眼镜,那年代就有眼镜了吗?

风中劲草135060683


先来一张照片镇楼。

这是中国眼镜博物馆展出的一副眼镜,不过不是原品,是复制品。

原品在哪儿呢?诺,这就是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出的几副眼镜,清代道光年间的真品。

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出了很多眼镜,都是清宫里出来的。在海峡彼岸,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也有一副清代眼镜,可惜眼镜没了,只剩下眼镜盒。

喏,就是下面这个。

这个眼镜盒很像荷包,有带子,能挂在腰带上,加上带子,总长12公分,宽6公分,中间那荷包刚好可以装下两个眼镜片儿。

看完上面这几副清朝的眼镜,你可能会说:“哇塞,清朝好先进,那时候居然就有眼镜了!”别忙,在那些比清朝更早的朝代,也有眼镜。

瞧见这副眼镜没?这是明朝的。

还有上面这个,也是明朝的。

这些是眼镜盒,也是明朝的,木制品,上了漆,每个盒子能装下两副镜片儿。

明朝以前有没有眼镜呢?当然有。

瞧,这是元朝的眼镜。

这是宋朝的眼镜。

眼镜最早是谁发明的?不得而知。是中国人发明的吗?很难说。

马未都老先生是当世收藏大家,他的观复博物馆里也藏有几副眼镜,他认为眼镜是中国人发明的,发明时间大概在北宋,依据是北宋有一本小册子《暇日记》记载:“史沆断狱,取水精十数种以入,初不喻,既而知案牍故暗者,以水精承幕照之,则见。”史沆审判案子,老眼昏花,看不清字,把水晶磨成的镜片架到眼睛上再看,就看得清了。

南宋还有一本提到眼镜的小册子《洞天清录》,提到一种名曰“叆叇”的东西:“老人不辨细书,以此掩目则明。”老年人看不清小字,用叆叇去看,视力会好很多。

马未都先生据此证明,眼镜发源于中国,发源于宋朝。

但是马先生没有精研版本学(无论多么博学的学者都不可能无所不知),他读的两本宋朝小册子都是后人编订和印刷的,并非宋朝古本。现在已经有学者仔细梳理了《洞天清录》和《暇日记》的所有传世版本,发现到明朝为止,这两本书里都没有关于眼镜或“叆叇”的记载,直到清朝编订《四库全书》,它们才突然出现。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后人往里面夹带了私货,增添了内容。

古人很早就发现某些透明的水晶、玉石和玻璃制品可以改变焦距,并借助这些水晶片、玉片或者玻璃片来看书,这没什么稀奇的,不能证明中国人发明了眼镜。

现在考古发现的最早的眼镜片,是公元前七百多年的一块打磨好的圆水晶,是亚述文明的贡献,距今已有两三千年,当时可能作为放大镜来使用。真正可以佩戴的并且可以批量生产的眼镜,则是意大利人发明的,发明时间恰好是我们中国的宋朝时期。

我们知道,宋朝远洋贸易非常发达,欧洲的玻璃制品通过海路运到了中国,其中也包括眼镜。

宋朝以后,元朝、明朝、清朝的眼镜,也大多是进口货。不是说我们中国人不聪明,发明不出眼镜,而是因为我们古代的光学理论一直停滞不前(截止清朝中叶,光学还停留在战国时期小孔成像的阶段),而且玻璃工艺也比较落后。


开周说宋


根据记载,中国在明朝宣德年间,就已经使用眼镜了。

中国历史博物馆有一副正德、嘉靖年间画家仇英所画的名画《南都繁会景物图卷》,其中,就有一老者是戴着眼镜的。

明代时,把眼镜叫做“叆叇”(音 爱待)。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本词的中文原意是云雾飘拂缭绕的样子,形容看不清。

罗懋登在16世纪末著《三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一书的第五十回写道:永乐八年(1410年),满剌加国王朝贡“叆叇十枚”。

明朝著名的大奸臣严嵩晚年就带眼镜。

清朝时,眼镜开始渐渐普及。康熙和雍正都爱戴眼镜,乾隆不喜欢眼镜。到嘉庆时候,眼睛已经很普及了。

最初的眼镜,全是舶来品,不仅贵,还很稀少。眼镜的镜片由水晶石磨制成,材料稀少,价格昂贵,只有达官贵人才带的起。康熙和雍正皇帝,就喜欢用眼镜来赏赐百官。

眼镜最初是单片的,后来到16世纪才出现双片镜。双片镜在镜架两端系上线挂在耳朵上。眼镜架的生产不断改进,逐渐由繁而简,出粗糙到精巧。镜框有纸圈、漆皮、午角、玳瑁、铜圈等。

清朝时期,不仅皇宫内务府造办处可以专门为皇帝定制眼镜。苏州等地的手工作坊,也开始生产眼镜。嘉庆年间,眼睛的价格整体下降。

两广总督向康熙进献水晶眼镜,康熙觉得不错,就赏赐给胤禛一副。胤禛觉得戴上眼镜以后,看的很清晰,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所以,胤禛当皇帝以后,内务府造办处为雍正帝专门制作的各式眼镜达35副之多。

雍正二年(1724年)十一月初十日,奏事太监刘玉传旨:
“照朕用的眼镜,再做10副。”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我是历史问答“青言论史”,乐于为您解答中国古代史的相关问题。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眼镜这个东西,到底是从中国传入西方还是西方传入中国尚有争议,清朝的时候中国已有眼镜更是板上钉钉。

元朝的时候,我国就已经开始用水晶磨制镜片来帮助看东西。到了明朝,“单照镜(与如今的放大镜类似)”的技术已经比较完备,但是由于其价格昂贵,一般只作为宫中的御用品或者赐给年老体衰的大臣以示恩宠。

正德年间,中国人的眼镜已经出现了夹鼻眼镜,在镜架旁边牵两根线拴在耳朵上。这种戴眼镜的方式直到清朝后期才被眼镜架取代,乾隆时期就有诗句为证:“少年不尽风流态,理聪斜窥红粉妆”之句,就是指江南一带人以戴眼镜为时髦,亦有在结婚礼仪时,新娘以上有色眼镜掩羞容。

只是中国人一直没搞明白一点,就是玻璃的烧制方法。所以很长时间,眼镜片一直都只能是水晶,这就限制了眼镜在中国的发展。等到列强打开国门的时候,中国的眼镜业已经落后世界很久了。



青言论史


在我国,眼镜的发明年代远远早于清代,事实上,关于眼镜到底是从欧洲传入中国,还是中国传入欧洲的,史学界尚没有定论。但羽菱君认为,我国就是眼镜的发源地。



《雍正王朝》虽然是一部电视剧,但是里面的雍正佩戴眼镜的剧情并不是杜撰的,这是事实。我国眼镜的发明可以追溯到宋朝,元朝时期的镜片现今还有收藏。

明代是我国眼镜发展的一个非常时期,眼镜的推广,使得眼镜技术得到革新和进一步发展。




崇祯年间,我国出现了一位杰出大师级的人物,叫做孙云球。他精心研制了一种可常架在眼镜上的镜片,还掌握了验光技术。他写的一部《镜史》的科技制作,更是为我国眼镜事业做出不可估量的贡献。明清两代,都有很多关于眼镜的记载,这段时间的眼镜被称之为“靉靆”。

明·田艺蘅 《留青日札·叆叇》:“提学副使 潮阳 林公 有二物,如大钱形,质薄而透明,如硝子石,如琉璃,色如云母,每看文章,目力昏倦,不辨细书,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笔画倍明。中用绫绢联之,缚於脑后。人皆不识,举以问余。余曰:此靉靆也。”清·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九:“相传 翁覃溪 ……六七十时犹能於灯下作细书,阅蝇头字,不假靉靆。”

到了清康熙年间,我国眼镜的制作技术已经相当娴熟,其制作和销售也备具规模。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地蓬勃发展,眼镜已经成为专门的商品。



我国作为眼镜的发源地,到康熙年间有数百年的发展历史,可谓悠久。虽然眼镜在当时是昂贵的消费品,但康熙和雍正作为帝王,再加上清朝皇宫的内务府有专门为皇帝制作眼镜的造办处,他们佩戴眼镜是一件十分合理的事情。

我是羽菱君,个人观点,为你解惑,不正之处,敬请指出,洗耳恭听,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羽菱君


这是真的,已经有了几百年了。

别说雍正,说他老子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61年继位皇上。而在早1290年左右,意大利就已经生产的那种可戴式眼镜了。



所以,这不是穿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