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0 贏火蟲訴訟投資走進華東政法大學

五月十日,陽和氣爽,百花芬芳。美麗的華東政法大學松江校區明鏡樓隆重舉行了“贏火蟲獎(助)學金”捐贈儀式。共青團松江區委員會書記丁汀,松江區司法局律公科科長莫方正,華東政法大學副書記、副校長閔輝,校友辦主任、基金會副秘書長吳高升,校團委書記陳賽金,贏火蟲信息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贏火蟲股份)創始人、法知特律師事務所主任餘暢池,贏火蟲股份創始合夥人姜曉慧、首席運營官樂榮福、品牌經理秦陽、運營經理王尚玥出席捐贈儀式。儀式由校團委書記陳賽金主持。

贏火蟲訴訟投資走進華東政法大學

贏火蟲訴訟投資走進華東政法大學

華東政法大學副書記、副校長閔輝講話

閔輝代表華東政法大學向贏火蟲股份捐資助學的善舉,向松江區司法局和松江區團委對華政教育事業發展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他說,可以說學校的每一次進步,都離不開社會力量的鼎力相助。對此,華政始終銘記在心,並努力通過培養優秀高素質法律人才的方式回報社會各界的厚愛。因為法律,華東政法大學與贏火蟲股份有天然的契合性,希望華政繼續同贏火蟲股份、松江區各界密切聯繫、加深交流、相互合作、共謀發展。

贏火蟲訴訟投資走進華東政法大學

共青團松江區委員會書記丁汀講話

贏火蟲訴訟投資走進華東政法大學

丁汀高度評價了贏火蟲股份、法知特律所將發展成果分享給華政的團學工作和青年學子這一善舉。他表示,松江青年工作歷來注重與高校的聯繫合作,“區校共建”的目標就是要進一步整合地校資源,搭建交流溝通平臺,弘揚優秀青年榜樣,培育青年社團成長,專業化引導更多青年在傳道授業、創新創業、建功立業的方方面面爭當實踐先鋒,贏火蟲股份、法知特律所的捐贈將進一步助力“區校共建”工作。

贏火蟲訴訟投資走進華東政法大學

松江區司法局律公科科長莫方正致辭

贏火蟲訴訟投資走進華東政法大學

莫方正對法知特律所在執行領域的探索表示了高度讚賞。他認為,作為松江地區乃至全國範圍內的優秀法律服務機構,贏火蟲股份、法知特律所對華東政法大學的捐贈具有深遠意義,不僅為華政的法律教育事業提供有力支持,也成為G60上海松江科創走廊上的一顆明珠。

贏火蟲訴訟投資走進華東政法大學

贏火蟲股份創始人、法知特律所主任餘暢池致辭

贏火蟲訴訟投資走進華東政法大學

餘暢池表示,十分榮幸能通過設立獎(助)學金的方式,為華東政法大學法律人才培養、法治社會建設貢獻力量。餘主任就“年輕律師如何創業、如何實現人生價值”發表了感想,引起在座師生代表們的陣陣掌聲。

接下來,餘暢池介紹了贏火蟲業務模式和發展現狀,“贏火蟲開創‘先贏官司、回款付費’的新模式,以資本的力量、創新運用互聯網技術,來撬動法律產業,搭建了涵蓋案件診斷、訴訟投資、案件執行、債權收購四大產品的全生命週期服務體系。目前,贏火蟲已經建立了600城律所聯盟,平均每天接到的案件標的總額超過3億,今年4月份單月進案標的額達到79.16億”。

餘暢池強調,“從平臺對律師的賦能角度來說,贏火蟲平臺是很有價值的金融工具,不僅可以為青年律師提供充裕的資金,也可以解決他們案源不足的痛點”。

贏火蟲訴訟投資走進華東政法大學

校企雙方簽約儀式

贏火蟲訴訟投資走進華東政法大學

贏火蟲訴訟投資走進華東政法大學

校團委書記陳賽金主持捐贈儀式

贏火蟲訴訟投資走進華東政法大學

陳賽金對餘暢池的講話深表贊同,餘暢池睿智、創新、務實、責任的精神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次在“紅娘”松江區司法局和團區委的撮合下,華東政法大學和贏火蟲股份、法知特律所成功聯姻,勢必會成為校企合作的典範。

贏火蟲訴訟投資走進華東政法大學

校友辦主任、基金會副秘書長吳高升

贏火蟲訴訟投資走進華東政法大學

贏火蟲訴訟投資走進華東政法大學

學生代表蘇遙

贏火蟲訴訟投資走進華東政法大學

華東政法大學師生代表向贏火蟲股份表達了衷心的感謝,並表示此次捐贈對學院“青年學子成長成才機制”的完善、對法制建設和“產學研”合作的推進都有重要且積極的作用。

師生代表表示要把生活、工作與學業上的壓力當作動力,奮發自強,努力工作和學習,以實際行動報效國家,回報社會。並對贏火蟲股份的未來發展表示衷心祝福!

贏火蟲股份作為一家創新型民營企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在做大做強的同時始終不忘回饋社會,助力教育。開啟“走進大學”活動,在高校設立獎(助)學金,就是這種不忘初心的體現,贏火蟲人將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和能力,一如既往地捐資助學,這是一種情懷和責任,也是一種擔當和使命。

贏火蟲訴訟投資走進華東政法大學

贏火蟲股份開創的“先贏官司、回款付費”新模式,這是對律師行業收費模式的創新,也是對當事人最大的利益和權益的保障。而“飛天系統”提供的全程“可視化”彙報式服務,又成功打破了當事人與律師之間的信任壁壘,讓當事人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優質的服務體驗。贏火蟲的發展模式將賦能律師群體,增進律師和當事人之間的信任,為國家的法治社會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