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过度关怀习惯的家庭,其孩子发展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别不信

在家庭中孩子是父母生活中的重中之重,每个父母都会把孩子照顾的无微不至,

可是过度的关怀反而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

邻居夫妻老来得子,将近四十才生了宝贝女儿,在父母精心的关爱下快乐成长,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孩子的性格缺点也逐渐显现出来。比如:对父母没礼貌,父母一句普通的话语都会成为她爆发的“炸点”。

过度关怀习惯的家庭,其孩子发展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别不信

这样的生活在她成家后依然没有得到改善,产生下宝宝后,父母为了“分担”她带孩子的压力,决定过来帮她,一直以来对父母的歧视和逆反导致父母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感到精疲力竭。

父母经常对她说:你看看你,什么都干不了,要不是我们过来帮忙,你可怎么办。

应该说父母折断了这个女孩的翅膀,却还怪罪她不会飞翔

后来因为一些家庭纠纷女孩不堪心理重负,选择了轻生。

这不是危言耸听,虽然“过度关怀”酿成这样的悲剧实属小概率事件。

▉过度关怀习惯的家庭,其孩子的发展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

1、 过度关怀等于过度控制

曾经在小区的儿童游乐区看到一位妈妈对3岁的孩子说,你很累了,你需要休息,我们回家吧!那孩子明显还想继续玩滑梯,妈妈开始恐吓孩子,你已经很累了,很累的情况下还想玩就不是乖孩子,不是乖孩子爸爸妈妈就不爱你了。

当孩子的感受,甚至吃饭穿衣睡觉等都受到父母过度的“关怀”,那么这已经不仅仅是关怀,而是控制,连孩子最基本的日常作息都在被控制。

过度关怀习惯的家庭,其孩子发展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别不信

在这样的过度控制下,孩子怎么发展对自己生活的掌控力?

2、 过度关怀是在强迫孩子养成依赖

有一次坐公交车,在车上看到一对母子之间的互动让我印象深刻,孩子大概5岁,一直在流鼻涕,估计感冒了,儿子和妈妈要纸巾擦鼻涕,擦完鼻涕就喊“妈妈”,手里拿着鼻涕纸在妈妈面前晃了晃,可是那个妈妈当时一手扶着拉手,一手扶着孩子,没有多余的手帮孩子接鼻涕纸,妈妈对孩子说:“你前面就是垃圾桶,你扔到那里”。

但儿子不为所动,仍然在妈妈面前晃鼻涕纸,颇有怨气的喊“妈妈!~”,那个妈妈执拗不过,乘着车子平稳的时候抽出一只手接过孩子手里的垃圾,顺手扔在了他们面前的垃圾桶里。

这个孩子与家长的互动很有问题,顺手可为的事情却执意要让妈妈代劳,体现出的是他日常被“过度关怀”的根源

,这个孩子就被强迫养成了深度依赖。

3、 过度关怀是在扼杀孩子的生命

只有独立的人才可享受自由,一直处于过度照顾的孩子不是独立的个人,他们反而像是成人的寄生虫,吸取父母的营养,如果有一天离开了“宿主”,面临的可能就是“毁灭”。

过度关怀习惯的家庭,其孩子发展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别不信

小时候听大人讲过一个故事,一个孩子在家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有一次家里的大人要出远门,怕孩子在家没有饭吃,领走前做了一个很大的大饼,套在了孩子的脖子上,告诉孩子只要饿了就啃几口。最后大人回到家时孩子依然饿死了,孩子脖子上的大饼只啃了前面的一半,这个孩子已经失去了旋转下饼的能力。

这个孩子的不是死于自己的懒惰,是死于被父母的“过度保护”。

过度关怀除了会对孩子造成上述的危害,也在损害着孩子的精神。

就像文章开头的例子,孩子无法张开翅膀,体会不到自由的美好,过度关怀在侵蚀孩子的内心。

知乎上有一个提问:如何摆脱父母的过度关心和过度控制。

下面的很多回答都在教题主如何摆脱父母的控制,包括远走离开父母,包括适度叛逆争取自己的自主。很多孩子因为受到了家庭的过度关怀而痛苦不堪。

【我们做家长要去反思自己是不是也有这些问题,我们的很多行为是不是在借着关爱在控制孩子,】

▉如果我们有这些问题,应该要怎么去改善呢?

1、 观察孩子的状态

当我们和孩子沟通时,他们是否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是否敢提出不同的想法,如果一直都是以父母的意见为主,父母一直在孩子的生活中唱独角戏,就说明和孩子的相处模式出现了问题。

过度关怀习惯的家庭,其孩子发展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别不信

2、 首先放手让孩子决定自己的事情

从小事开始,一步一步放权,开始取消一些对孩子的“福利”,比如自己制造的垃圾自己收拾,自己搞砸的事情自己善后,同时给孩子同等的权利,孩子可以决定自己的午餐吃什么不吃什么(我们只需提供均衡的食材),孩子可以决定今天穿什么衣服,孩子可以决定今天要去哪里玩。

3、 让孩子成为家庭的主人之一

慢慢的把孩子的意见纳入到家庭决策中,让孩子成为家庭真正的构成一份子。在很多家庭决策中,比如买哪款电器,比如去哪里旅游,给孩子投票的机会,或者完全放权给孩子,让孩子帮助家庭做功课做决策。

美国加里福尼亚大学鲍姆令德曾对不同父母类型的孩子进行了长达十年的跟踪研究,他把父母分为三个类型,权威型父母、专制型父母和娇宠型父母,从孩子的独立性、自信、探究能力、自我控制、社会交往等几个层面进行考察,结果发现,权威型父母的孩子发展最好。


✔什么是权威型父母呢

权威型的父母对孩子提出了合理的要求,对孩子的行为作出了适当的限制,设立了恰当的目标(符合其成熟的水平),一贯地、一致地支持并坚持要求孩子执行这些目标。同时他们对孩子的成长表现出关注和爱,会耐心地倾听孩子的想法,鼓励孩子参与家庭决策等。 -------------《儿童发展心理学》

过度关怀习惯的家庭,其孩子发展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别不信

我们放权孩子不是要把家庭的气氛从过度关爱推向完全放手,掌握度,成为权威型的父母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