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全球告急,口罩成為硬通貨!口罩生產大軍持續擴容

全球告急,口罩成為硬通貨!口罩生產大軍持續擴容

越來越多上市公司加入到口罩生產大軍,有的企業跨界進入,涉及口罩、口罩機、熔噴布、熔噴聚丙烯等全產業鏈。業內人士指出,從供需情況看,未來一段時間口罩將依舊緊俏。

全球告急,口罩成為硬通貨!口罩生產大軍持續擴容

加碼生產

除了對外銷售,很多上市公司生產口罩主要是為了滿足自身復工復產的需要,有的上市公司則是為了捐贈給疫情嚴重的地區,助力抗擊疫情。


部分公司在前期佈局口罩業務的基礎上進一步加碼生產。以三鑫醫療為例,公司2月28日公告稱,在取得南昌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頒發的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非無菌)、醫用外科口罩(非無菌)的臨時憑證基礎上,公司向江西省藥監局申報的“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第二類醫療器械註冊申請獲得受理。


部分公司跨界生產口罩主要出於復工復產的需要。以工業富聯為例,公司2月6日表示,新增醫用口罩的生產是為應對疫情所需,預計2月底可實現日產200萬隻的產能計劃,優先用於富士康科技集團近百萬員工生產防疫保障。未來將視情況積極對外支援,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支撐。


雙林股份2月25日公告稱,為響應寧波市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同時結合公司復工用工需要,擬新建口罩生產線,用於生產緊急防護民用口罩和一次性醫用口罩(非無菌)等醫療防護用品。公司本次共投資了4條口罩生產線,全部投產後最大生產能力約為50萬片/日。


有的上市公司生產口罩用於捐贈。以全新好為例,公司擬向武漢紅十字會及深圳慈善會等機構捐贈第二代滅菌紙巾20噸及消毒滅菌口罩100萬隻。公司2月26日晚公告,子公司零度大健康向隆合科技採購口罩製造機器3臺。


口罩生產大軍擴容,口罩機需求大增,相關上市公司加大口罩機的生產力度。以金太陽為例,公司2月25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表示,市場對高速自動口罩機需求較大,控股子公司金太陽精密正在全力擴大生產。已有國外客戶有意向訂購高速自動口罩機,金太陽精密將優先供應國內客戶,滿足國內訂單後才會考慮出口。


突破瓶頸

需求火爆,上市公司紛紛轉產口罩。口罩產能提升,熔噴布等上游原材料供應緊張,成為口罩生產擴容的“瓶頸”。在此背景下,不少上市公司轉產熔噴布等口罩原材料,為下游解困。


以中國石化為例,公司2月25日表示,將投建10條熔噴布生產線,以緩解國內口罩核心原料緊缺的情況。熔噴布主要用於醫用口罩中間的過濾層。中石化此次將投資約2億元,在北京燕山石化和江蘇儀徵化纖兩家企業抓緊建設熔噴無紡布(即熔噴布)、紡粘布生產線。


除了熔噴布,其上游的熔噴聚丙烯同樣緊缺。面對這種情況,不少上市公司加快上馬熔噴聚丙烯產能。以國內新材料行業龍頭國恩股份為例,公司在高分子改性領域耕耘20餘年,技術積累雄厚,研發隊伍成熟,面對口罩用熔噴聚丙烯緊缺的情況,公司順勢切入到熔噴聚丙烯生產企業隊列。


2月27日,國恩股份披露2019年業績快報時表示,復工後第一時間成立項目組,在原有配方的基礎上進行設備改造,根據不同的產品等級(包含N95型口罩)和客戶要求,採用母粒添加和共混擠出兩種工藝,迅速完成口罩熔噴聚丙烯的規模化生產,且在關鍵的熔體流動速率指標上做到行業領先。國恩股份表示,公司將籌備下一輪增產計劃,啟動全國各基地部分生產線改造,未來熔噴聚丙烯產能有望超過300噸/日。


得邦照明跨界進入生產熔噴聚丙烯。公司表示,子公司得邦塑料熔噴聚丙烯相關業務處於啟動階段,剛剛開始量產,業務規模較小,對上市公司經營業績基本無影響。目前公司僅與一家下游客戶簽訂供貨合同。

全球告急,口罩成為硬通貨!口罩生產大軍持續擴容

供應緊俏

從目前情況看,口罩供應依舊緊俏。特別是隨著海外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口罩需求有增無減。


中泰證券指出,從需求端看,海外疫情滯後於中國,目前處於爆發早期階段,疫情嚴重地區口罩脫銷。其中,意大利部分地方的口罩廠商已無庫存,100只口罩售價高達100歐元;韓國新冠肺炎疫情嚴重的大邱市和慶尚北道每人限購口罩30個;日本於2月21日宣佈逐步恢復從中國市場進口口罩。口罩需求急劇增加。


從供給端看,根據中國紡織品商業協會的數據,2018年中國口罩產量45.4億隻,佔全球產量50%。受本次疫情影響,全國已有30個省區市陸續增加新的口罩生產線。根據國家發改委公佈的數據,截至2月22日,國內口罩日產量達到5477萬個,是月初日產量的3.8倍,是2018年日產量的4.4倍。為滿足國內市場需求和對外出口,國內還需持續增加口罩產能。


不少地區持續加碼口罩生產力度。以福建省為例,福建口罩生產企業已增加到50多家,日產能從1月底的不足30萬隻增至突破1000萬隻。福建省發改委摸清全省口罩生產企業基本情況,全面掌握企業的產能、每日產量、實際日調出量,統籌考慮企業擴產、轉產、新建產能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快速擴大口罩產能。


我國口罩日產能產量雙雙突破1億隻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國家發展改革委著力推動口罩企業復工達產,引導支持企業擴能、增產、轉產,我國口罩日產能產量連續快速增長,雙雙突破1億隻。

據調度,2月29日,包括普通口罩、醫用口罩、醫用N95口罩在內,全國口罩日產能達到1.1億隻,日產量達到1.16億隻,分別是2月1日的5.2倍、12倍,進一步緩解了口罩供需矛盾。其中,醫用N95口罩日產能產量分別達到196萬隻、166萬隻,有效解決了一線醫護人員的防護需要。


延伸閱讀:美國想“緊急召回”口罩產能


“在得州城市休斯敦,民眾在藥店前排起長隊購買口罩,當地N95口罩的價格已經從每隻4美元飆升至20美元。”美國得州當地媒體KHOU 11電視臺稱,在剛剛過去的2月,疫情態勢在美國升級令口罩價格飆升。路透社2月28日援引美國官員的話稱,美國政府正考慮啟用《國防生產法案》來行使特別權力,以迅速擴大口罩、防護面罩、防護服等應對新冠病毒的國內產能。啟用這項美國國會於1950年通過的法案可賦予總統權力,以國家安全和其他原因為由,擴大關鍵材料或產品的工業生產。


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部長阿扎爾上週出席國會聽證會時表示,美國需要約3億個N95口罩,但目前能供使用只有約3000萬個。他認為中國控制著與口罩有關的“許多原材料以及生產能力”。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近日表示,美國決心把4家美國公司從中國召回美國,帶來十億個口罩的產能。


法國廣播電視臺報道稱,經濟全球化促使美國把口罩工廠幾乎全部遷到中國,90%的美國口罩靠中國供應。美國的3M和霍尼韋爾兩家全球重要醫護用品製造商均將大量產能佈置在中國多年。根據3M公司官網顯示,其在中國擁有9個生產基地、4個技術中心和1個研發中心,員工超過8200人。霍尼韋爾在華設立的21家工廠不僅承擔包括醫護用品在內的國內客戶訂單,也擔負全球訂單,目前已全部復產。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月25日,中國醫用口罩日產能3212萬隻,全國口罩日產能達7285萬隻。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3月1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國際分工的效應越來越明顯。中國已經是世界上第一大口罩生產國,但這並不是中國強行拉來的產能,而是國際分工的結果。白明認為,即便美國把口罩生產鏈強行拉回國內也無濟於事,“一方面,勞動力成本高,只能短期內應對危機,以後如何處理?另一方面,產業鏈上游的面料如何解決?把整個面料企業都弄回美國,就不一定符合經濟規律了。”

編輯整理自中國證券報、國家發展改革委、總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