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2019年中國產業園區可持續發展態勢

導語

中國產業園區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平臺,是我國產業集群的重要載體和組成部分。其亦是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產業調整和升級的重要空間聚集形式。建國至今,產業園區一直擔負著聚集創新資源、培育新興產業、推動城市化建設等一系列的重要使命,其所創造的園區經濟效應愈發引起社會公眾的關注。

我國產業園區得益於自身屬性的優勢以及國家相關產業政策的扶持,近年來發展勢頭良好,整體發展呈基本穩定態勢,園區發展綜合指標也逐年遞升,園區發展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

1

我國產業園區的分類

我國產業園區的具體形式多種多樣,主要包括高新區、開發區、科技園、工業區、產業基地、特色產業園等以及近來各地陸續提出的產業新城、科技新城等。

我們來了解主要產業園區:

2019年中國產業園區可持續發展態勢


2

2019年中國產業園區發展態勢

1979年,中國第一家產業園區——深圳蛇口工業區的建立拉開了我國產業園區建設的序幕,我國產業園區至此發展起來。發展至今,我國產業園區先後經歷了起步階段(1979-1984年)、初期探索與發展階段(1984-2003年)、增長爆發與管理整頓階段(2003-2006年)、園區轉型升級階段(2006-2017年)及全新歷史使命(2017年至今)。2017年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不斷轉型,我國產業園區持續發展穩步回升,園區發展綜合指標較上年度有所回升,但其所處發展環境面臨的壓力趨增,如產業聚集類型如何從以前基礎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到企業高端服務等產業,實現產業園區的轉型升級、如何突破以往的運營“模式”等等。總體來看,我國經濟在新的發展階段時產業園區主要表現出以下態勢。

1、總體分佈保持穩定,東部領先局面不變

2018年,從區域來看的東部產業園區和從類別來看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發展速度加快。東部產業園區在百強榜產業園區區域數量結構上保持穩定,佔據大部分席位,其中江蘇省發展勢頭兇猛。全國百強榜位於前5位的園區分別是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東部)、上海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東部)、蘇州工業園區(東部)、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東部)和武漢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中部)。從榜單上,我們可以看出東部領先局面不變,中部增長緩慢,西部增速喜人。

2、模式不斷創新突破,園區尋求轉型升級

現階段在供給側改革、脫虛向實的大背景環境下,政府鼓勵向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實體經濟發展,鼓勵發展企業高端服務產業等。如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大趨勢,作為經濟發展的主要載體的產業園區成為政府、企業家大刀闊斧的“熱門之選”。

(1)推動園區進行戰略轉型

我國傳統產業園區是在政府的牽引下,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其在資源配置上大多為粗放式發展。如何轉型、提質呢?在我國經濟轉型升級戰略的大背景環境下,我國探索出兩種創新模式,一是政企合夥,民營企業主導;二是PPP模式(政企契約式合作,捆綁運營,收益共享)。在創新模式的推動下,對現有園區進行戰略升級轉型,推動產業提質提級,如建設園中園、專業園等不同形式。

(2)園區產業整合

根據我國產業園區區域分佈及產業園區功能介紹,我們不難發現,我國產業園區現出現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例如園區設計規劃“大”、“空”、、同質化程度嚴重、各地園區爭搶優質產業(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戰略新興產業分類(2018)》中的戰略新興產業,可分為大數據、生物醫藥、數字創意、新能源、機器人和航空產業等。)。這種忽視自身優缺點的現象易導致園區加速產業過剩、低水平競爭和削弱區域競爭力,直接影響園區的可持續發展。

為解決上述問題,應對各地政府應對當地的產業發展基礎、條件和未來發展規劃進行深刻認識,對園區現有產業進行“整理、優化、升級”,確立園區的主導產業,圍繞主要產業打造產業鏈經濟。

3、產城融合新模式持續火爆,反哺城鎮化發展

隨著產業園區的演化和發展,各地產業園區正逐步成為當地產業發展的重要依託,所承載的功能日益多元化,其與城市的發展關係也愈發緊密。

2015年7月9日國家發改委辦公廳發佈《關於開展產城融合示範區建設有關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提出擬在全國範圍內選擇60個左右條件成熟的地區開展產城融合示範區建設工作。什麼是產城融合示範區呢?根據《通知》,產城融合示範區是指依託現有產業園區,在促進產業集聚、加快產業發展的同時,順應發展規律,因勢利導,按照產城融合發展的理念,加快產業園區從單一的生產型園區經濟向綜合型城市經濟轉型,為新型城鎮化探索路徑,發揮先行先試和示範帶動作用,經過努力,該區域能夠發展成為產業發展基礎較好、城市服務功能完善、邊界相對明晰的城市綜合功能區。自此,如何打造“產城融合模式”成為社會大眾關心的熱點。

傳統的產業園區原先只能稱為生產聚集地,其通過生產聚集、招商引資、人文文化入駐,逐步進行主導產業,後續又通過園區產業轉型升級、配套設施的完善,逐步完善產業生態鏈,進而走向綜合城區,最終反哺城鎮化發展,使其由單一生產型園區,逐漸規劃發展成為集生產與生活於一體的新型城市。

4、園區運營專業化

現有產業園區普遍存在空心化、同質化、招商盲目化的現象。為針對上述現象,我國產業園區迎來整治浪潮。優質產業園區率先佈局,引入專業運營機構。園區運營的專業化體現在在產業服務、資源積累、政策理解、供應商整合等方面,其有助於產業園區積極提高產業孵化、產業運營、產業服務的能力,真正具備產業導入的能力,從而提高園區的核心競爭力。

園區運營的專業化可體現在以下方面:

(1)園區服務。引入專業物業服務機構或物業資產自持,有助於保持後續園區品質管理、精準的產業定位,有助於園區服務的精準化和標準化,有利於培育先進產業集群、落地地區產業規劃等,促進園區內生價值的提升。

(2)有利於園區的可持續發展。現金流是企業的生命線,而商業模式則能決定現金流的狀況。

傳統的產業園區,收入來源主要來自辦公室、商鋪出租或出售以及物業服務收入。隨著“新經濟”的快速發展,產業園區運營模式的創新、國家政策的導向及地方產業政策扶持等因素的發生,園區的盈利模式也悄然從“物業租售模式”向“投資共生模式”、“服務模式”轉變,比如蘇州工業園等。

我國產業園區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推動中國工業化、城鎮化和對外開放進入到新的發展階段。但由於客觀存在的歷史,致使我國產業園區區域發展參差不齊,東西部園區有較大差異,這需要從國家層面自地方層面上更加重視集群建設,加快相關立法。

僑夢苑新產業園區管理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