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调查丨广西玉林:“世界裤都”的生死抉择

调查丨广西玉林:“世界裤都”的生死抉择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李银雁 周洁

一把剪刀、一辆单车、一台缝纫机,上个世纪70年代末的广西自治区玉林市福绵人靠着这三件物品撑起了牛仔服装产业一片天地。在这个人口不足45万的城区里,产业发展高峰期时,每4个人就有1个从事服装产业。在2011至2012年间,当地裤业年产达110-120万条,年产值3亿多元,被誉为“世界裤都”。

然而,遗憾的是,牛仔服装作为玉林市福绵区的支柱产业,长期以来徘徊在低端加工环节,产业层次低,利润薄。加之牛仔服装生产所必需的水洗厂存在突出环境问题,随着行业发展,当地牛仔服装产业一度处于被淘汰边缘。

为改变这一落后的现状,2016年福绵区委、区政府提出以环保为抓手,以发展服装产业为目标,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建起中滔环保产业园,承接发达地区全产业链升级式转移。福绵区首创环境要素的供给侧改革模式,不仅初步解决了环保与经济发展的问题,还成功吸引了大量珠三角服装企业落户,有效地推进牛仔服装产业转型升级。

环保高压下“世界裤都”难以为继

“福绵牛仔服装产业过去很火爆,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做服装。但福绵牛仔服装渐渐地落后了。”广西自治区玉林市福绵区副区长李世亮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当时我们的服装产业可以用‘单、散、小、弱’这四个字来概括。”

李世亮认为,福绵区的服装产业单一,只是单纯地加工裤子,没有上游的产业,缺乏设计、纺织、辅料等;布局很散,过去只是在镇上有服装企业,后来发展到基本上每个村都有人从事加工服装;同时,服装厂普遍规模较小,有的只有几个工人,甚至一些家庭式的作坊也开始从事牛仔裤加工;品牌影响力弱,尽管工厂多,生产量大,但是效益低下,几十年来甚至没有一个拿得出手的品牌。

此外,传统服装产业导致福绵区污染问题极其严重。据了解,通常一吨水能洗15-20条牛仔裤,最高峰时,一天排到当地母亲河南流江的水达到7-10万吨。污染基本分布在南流江两岸,给环境监管和治理造成很大困难,严重影响了当地人口用水安全。2016年7月,中央第六环境保护督察组对广西开展了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发现玉林市南流江流域污染整治工作不力导致水质恶化,督察组立即责令关停福绵区所有因环保问题不达标的水洗厂。

用水排污问题突出、生产技术手段落后、行业市场竞争激烈……“世界裤都”一度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

大力推进环境要素供给侧改革

“福绵区从事服装产业的工人有十几万之多,如果把水洗厂全部关闭,不仅仅关系到产业的存亡,更涉及到十几万人的就业生计等问题。”李世亮坦言。在国家严格环保政策的大背景下,福绵区迫切需要探索出一条彻底打破先污染后治理循环怪圈的生态工业发展之路。

为此,福绵区委书记赵志刚带队赶赴广东招商,采取主动式精准招商模式,与香港上市公司中滔环保集团屡次沟通联系并成功达成合作,由中滔环保集团运营建设节能环保产业园,探索形成环境要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模式来推动“世界裤都”产业转型升级。

据介绍,2016年6月,福绵区启动产业园征地拆迁工作,9月正式动工建设,一期项目于2017年5月建成投产;二期项目于2017年9月底签约,11月底已完成征地2200亩,同步进行开工建设;目前三期、四期项目全面启动征地及建设工作,人工湿地项目正在建设中。

从拆迁到开工再到一期建成投产,玉林市不到一年时间就建设一个高水平的产业园,这也是广西第一个专业节能环保产业园,预计产业园全部建设总投资达100亿元,总规划占地面积5460亩,是华南地区首个水电气热统一供给、第三方治污、治污设施先于企业建设的综合类环保产业园。

据了解,产业园采用水电气热统一供给、治污设施先于工厂建设、第三方高标准集中治污模式,工业污水处理标准达到生活污水一级A,并在此基础上,将高标准处理后的污水再导入一个近1000亩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实现了大部分水的循环回用。由于集中供给水电气热和集中治污的规模效应,相应成本不增反降,有效地解决了牛仔服装水洗的环境问题。

“目前,福绵区原有的24家水洗厂中已有15家搬进产业园,不符合条件的已全部关停。”李世亮说,“现在由中滔集团来统一管理排污口,我们只用监管一个口,比以前放心多了。”

环保筑巢,产业引凤

“传统的治污模式是‘见污治污’,非常被动。”赵志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对于欠发达地区如何践行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转变单纯认为“环保投入大经济效益少”的观念,福绵区进行了一次大胆尝试。通过引进一流治污企业,建设节能环保产业园区,集中管理、集中治污,推动传统产业的凤凰涅槃。

据测算,企业进驻中滔产业园后,即使在不考虑劳动力价格差异的前提下,水电气热的成本可降至广东地区的70%左右,污水处理成本可降至80%-90%,目前广东、浙江、福建等地区大量纺织印染、服装加工企业纷纷要求入园。

“我们来玉林发展,主要考虑到珠三角受到环境容量、土地等生产要素的制约,很多服装企业纷纷向内地转移。广西靠近广东,有条件承接广东的企业过来发展。”中滔环保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赵克银说。

“我们公司在业内也是名列前茅,在广东与中滔集团合作13年了,企业的排污都是委托中滔集团集中处理。得知中滔集团来到广西建设了新的产业园,也吸引我们跟过来了。”在广东从事服装行业十几年的湛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作为本地企业,我们一直想打出福绵牛仔裤的品牌。以前在外面租厂房,确实有很多限制因素。”广西宝俊服饰有限公司董事晏远富说,“入园之前,我们也担心治污成本过高,很难经营下去,现在看来,比之前在外租厂房的总成本还要再低一些,在供气方面和环保问题上我们不需要再担心。我们只须把精力主要集中在提升产品的品质上,推动公司稳步提升。”

据了解,目前总报名入园企业已超120家,涵盖印染、浆纱、纺织、服装、机械、电镀等行业,辐射珠三角、长三角等全国各地优秀大型服装、机械、五金、电子、灯饰等生产企业。其中产业园二期项目总投资达75亿元,二、三期入园大型企业35家已开工建设,2018年上半年投产后,预计园区产值将达300亿元,容纳就业人员3万多人。

据统计,在大量外来企业的涌入带动下,福绵区工业经济有了快速发展,据广西自治区县域经济月度专报的反馈结果,近五期福绵区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均保持增长1000%以上,均位列广西各县(市、区)第一。保守估计,2018年新增规上企业70家以上。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蒋帅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调查丨广西玉林:“世界裤都”的生死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