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蘇聯在二戰時期有哪些值得一提的戰鬥機?

戰鬥機解說家


20世紀30年代中期,在蘇聯政府發出“採取緊急堅決措施鞏固和發展國家的航空工業”的指示後,許多能為航空服務的企業都轉向飛機制造業,這使得蘇聯航空業特別是軍事航空業開始飛速發展,其中戰鬥機最重要的有兩個系列,即雅克系列和拉格系列。這兩個系列都有達到二戰最高標準的一流戰鬥機,但在戰爭中挑大樑的卻是低標準的次一流戰鬥機,因為在蘇聯空軍的眼裡,比起戰鬥機質量的提升,戰鬥機數量的優勢才是贏得戰爭勝利的關鍵。

一、雅克系列

雅克1

雅克1是由雅克福列夫設計的第一款戰鬥機,它可以勉強與德國空軍的BF109E/F抗衡。相比之下雅克1火力稍弱,只有一門20毫米機炮和兩挺7.62毫米機槍的武備。原因之一是M105發動機的結構非常適合在轉軸裡安置機炮,而雅克1的一體式機翼設計又不方便安裝武器。

但雅克1的操縱性不錯,對飛行員技術水平要求不高,大多數飛行員在經過30-50小時的初級飛行訓練後即可直接駕駛;由於中低空性能好,也彌補了飛行員戰鬥經驗不足的問題。

因此衛國戰爭爆發後,雅克1成為了蘇聯空軍的中流砥柱,不只是比過時的伊15戰鬥機和伊-16型戰鬥機強,就算是同期的拉格-3戰鬥機和米格-3戰鬥機仍有明顯優勢。1/3的戰鬥機飛行團裝備著雅克1,不少蘇聯飛行英雄的戰機都是它,包括著名的“斯大林格勒白玫瑰”。



雅克7幾乎是與雅克-1同時出現的,兩者並行發展,同時投產,一起參戰。雅克7本來是雅克-7-UTI雙座教練機,衛國戰爭爆發後,為了滿足前線對戰鬥機的迫切需要,工廠將教練機改為單座,並增加武器裝備和座椅裝甲,成為了戰鬥機。結果令人欣喜 雅克7的性能並不比雅克1差多少。

在局面稍微穩定下來之後,雅克列夫推出的新機型實際上也為了強化火力花了不少心思。這就是應急版的雅克7B,增加了一挺12.7毫米機槍,可以在一秒鐘的齊射中向敵機傾瀉約 2.72 公斤的彈丸,強於德國人的 Bf 109F 和 Bf 109G-2。

雅克3

由於雅克1仍然不敵德國戰鬥機,雅克福列夫推出了以纏鬥為第一要素的雅克3,採用全金屬結構,時速為660公里(後期型可以達到恐怖的745公里),爬升速度、水平和垂直機動性都非常優異。這被認為是雅克福列夫設計的最出色的活塞式戰鬥機,是唯一可以單挑德國Bf 109E/F的蘇聯戰鬥機,也被認為是大戰期間蘇聯空軍機動性能最好的戰鬥機。

在西烏克蘭上空,雅克-3成為德國飛行員的夢魘。在1944年7月的一次大規模空戰中,18架雅克-3遭遇了24架德國飛機,根據蘇聯空軍的統計,當天共擊落了15架德軍飛機,而蘇軍只是被擊落了一架雅克-3,另有一架因事故損毀。後來德國空軍出臺規定,儘量避免與雅克-3戰鬥機進行低空纏鬥。

雅克-3的保養十分簡單,即使在條件簡陋的野戰機場也可以進行,另外雅克-3的起降和操控也十分良好,任何飛行員都可以輕鬆的駕馭它。雖然十分適合用來奪取制空權,但是因為機體嬌小,所以造成航程不足,不適合執行護航任務。而且雅克3對生產工藝要求高,相同條件下生產一架雅克-3所需要的時間是一架雅克-1的2.5倍,直到1944年才開始小規模量產。

雅克9

雅克9雖然是雅克系列的最後一型,卻因為其是在資源不足的情況下的推出的雅克7簡易生產版,結果以量取勝,成為產量最大的一款雅克。

與其他雅克系列全金屬結構不同,雅克9使用鋼管骨架和帆布混合機體,木質機翼,在把生產和維修所需要的人手和資源壓到最低的基礎上,把性能發揮到極致。依靠廉價的數量優勢,雅克9取代了雅克1,成為蘇聯空軍新的主力機型。在1947年停產以前共有16769架各型雅克9生產下線,不僅比其它所有的雅克機的總和還要多,同時也是歷史上產量最大的飛機之一。

雅克9的缺點依然是火力,雅克福列夫認為雅克戰鬥機的優點是便宜且易於生產,而且性能夠用,所以為了提高產能(12.7毫米機槍產量不足)和減重的原因,把雅克9火力砍回了雅克1B的水準。

二、拉格系列

拉格系列是指拉沃奇金設計局出品的一系列戰鬥機。先後有拉格1、3、5、7,在二次大戰期間,工廠先後向前線提供了2.2萬架拉格型戰鬥機,當時蘇聯空軍每 3 架戰鬥機中就有一架是拉格戰鬥機。在這款戰機上還誕生了反法西斯同盟的空軍第一王牌,擊落了62架戰機自己卻從未被擊落過的闊日杜布。

拉格1

拉格1在1939年立項的時候,設計目標是趕超當時具有先進水平的戰鬥機,也就是正在不列顛上空殺得不可開交的德國Bf-109和英國噴火。而當時可用的發動機只有1050馬力的M-105直列式發動機,飛機尺寸和重量需要嚴格控制。

所以拉格1全機都是用木頭造的,機身蒙皮是膠合木板,所有活動翼面均為金屬構架以布質蒙皮。所以拉格1達到了600公里的時速,武器為1門20毫米機炮和2挺12.7毫米重機槍,有充惰性氣體的自封油箱提高生存性。但是膠合板機體雖然防火防水結實耐用但偏重,導致拉格1的爬升性能和操縱性不佳,因此只生產了數百架。

拉格3

1941年量產的拉格3是將拉格1換裝1240馬力的發動機基礎上改進而成的,時速下降到560公里。本來設計的武備是兩門機炮和四挺機槍,但在設計中途因為被強行命令將航程從800公里增至1000公里,迫不得已加裝機翼油箱,使得本來就不輕的體重進一步惡化,為控制重量,設計局只得改回原來的火力組合。

拉格3依然偏重,操縱性能改善有限,而且由於工廠都是邊搬遷邊生產,質量把關不足,送到前線的飛機性能比原型機要差得多。在最大平飛速度這一項上,有些飛機的速度竟然比技術手冊上低了足足40公里,飛行員們惱火地將拉格3稱為“油漆棺材”。拉格-3中彈時不像雅克式(採用鋼管蒙布結構)那樣容易起火,但更容易碎裂解體。不過當時蘇聯空軍奇缺戰鬥機,拉格3至少還能湊合著用,特別是蘇聯缺乏鋁合金不缺木頭,所以拉格3還是生產了6000多架。

拉格5

1942年量產的拉格5換裝了1600 馬力的M-82 氣冷星型發動機,時速增至647公里,最大特色是首創了前緣襟翼的構造。不過蘇聯飛行員們仍然抱怨,由於更重的機體重量和糟糕的平衡控制,拉格-5比雅克-1和拉格-3更難飛,只有身體強壯的飛行員才能在戰鬥中更好地操作早期批次的拉格-5。不過拉格5轉彎性能更好,爬升也更迅速,在中低空擁有更換的機動性,德國人聲稱:“蘇聯人在效能極低的拉格3戰機基礎上研發出的拉格5是一款偉大的戰機。”

為改善拉格3火力不足的問題,拉沃奇金設想為拉格5裝備4門20毫米機炮,但是為解決發動機散熱問題,要騰出空間在機身兩側安裝2個額外的發動機散熱器,最終只能削減到2門。後期改進型換裝了1650馬力的發動機,將機炮改為23毫米。

拉格7

拉沃切金始終對增強火力念念不忘。1945年服役的拉格7,終於增加到3門機炮的火力了,時速也增至680公里。機體改為鋁合金,終於擺脫了死沉的痼疾,氣動外形也在大量氣動研究的基礎上進行了改良。拉格7和雅克9被認為是當時世界上最好的低空戰鬥機。關於拉格7最經典的戰例之一就是一場在柏林上空的空戰,在闊日杜布帶領下的10架拉格7迎戰32架fw190,最後一共擊落了15架德機。


海軍史研究會員


蘇聯在二戰時期的航空工業還很落後,冶金工業產量不足,加工技術設備也不足。缺乏熟練的技術工人。很多戰鬥機機身蒙皮都是木製的。

區別木製的還是全金屬鋁合金的,只要看機身是不是鉚釘的就可以了。

蘇聯二戰期間生產的戰鬥機中,數量較多的有:

雙翼機I-15(7000架)、

I-16(9000架)

拉格格-3(6000架)、雅克-1(8700架)、雅克-7(6000架)、雅克-9(16769架)、拉-5(9920架)、拉-7(5700架)。雅克-3(4800架)、米格-3(3000架)。美國援助的P-39飛蛇4700架、P-40有2400架。

戰爭初期的雅克-1、拉格格-3等型號速度不到600公里。與英國的颶風、噴火差不多。只有米格-3的高空速度達到640公里。

中後期的雅克-3、雅克-7、雅克-9、拉-5等時速都達到650公里,和Me-109、Fw-190一樣。低於美國的P-47、P-51的700公里左右的時速。

雅克-9

拉-5

在中國航空博物館有一架I-16,機身很多鋁合金蒙皮,應該是仿製品或修復的。


一葉楓流O靈似舞妖


說下拉沃契金設計局的產品吧。

1939年,蘇聯開始新一輪戰鬥機的招標工作,一大批新人湧現而出。

其中,由謝苗拉沃契金,米哈伊爾古德科夫,弗拉基米爾格本諾夫三人組建了OKB-301,為空軍設計新型戰鬥機,也就是後來拉沃契金設計局的前身。

這是一款怎樣的戰鬥機呢?

只要俄羅斯還留有一片森林-那麼我們就能製造戰鬥機。—弗拉基米爾格本諾夫

由於曾經在人民航空委員會擔任委員,對當時的航空業發展走向把握清晰,格本諾夫深刻的明白:以蘇聯有限的鋁材供應,戰時大規模生產戰鬥機應該採用木結構,打造全木戰鬥機。

這個務實的想法很快就得到了軍方的認可,並要求拿出樣機。

結果就是拉格-3,原型機代號I-301。

試飛階段的I-301是有著良好性能與諸多小麻煩的問題兒童,但是前景光明。不過到驗收之前,空軍突然對I-301提出了1000公里航程的驗收指標。結果就是LaGG-3的體重瞬間爆炸,性能降低了不少。

不過LaGG-3是戰爭初期唯一一直保持著穩定生產供應前線的戰鬥機,為蘇聯解決了有無問題。接下來就該做LaGG-3的改進工作了。

最初拉沃契金心中理想的發動機是克里莫夫那個1944年後期都不能保證實戰可靠性的VK-109A。雖然該發動機能夠保證1400馬力以上的出力,但是可靠性實在是太差了。

後面就乾脆裝M-82系列的1750馬力風冷發動機了。

不過要換M82發動機其實很困難,此前米格設計局和雅克夫列夫設計局都嘗試過為自家的MIG-3和雅克-7換裝M82發動機,不過都失敗了。

但是拉沃契金成功了,結果就是La-5。也就是說實際上其實La-5,La-7都是LaGG-3的改型。

不過此時的拉-5距離真正的成功還有一定差距。

1942年9月,LaGG-5改名為La-5,同年年末1100架La-5服役。而同時期,德軍的BF-109G系列與Fw-190A4也出現在了東線的天空。當時La-5相比他的對手在性能上還有一些差距。

但是這無所謂,La-5系列這才剛剛開始改進。很快,隨著能夠持續使用增壓器加力的M-82F發動機出現了,其兩級增壓器的安裝明顯提高了戰鬥機的中低空性能,這就是拉-5F。

La-5的發展到這還不算完,緊接著擁有缸內直噴功能,出力1850馬力的M-82FN被裝上了代號39的原型機,機身主翼梁也用上了金屬材質。這就是性能大幅度提高的拉-5FN。

在東線攻防易手的1943年中期,蘇聯空軍終於得到了一款性能追平乃至趕超同時期德軍的戰鬥機。

La-5,La-5F,La-5FN總產量10000架以上,其中產量最大的又是性能最好的La-5FN。

拉-5FN面世後,設計局又開始了下一階段的改進工作,在43-44年與TsAGI(中央氣流體學院)合作,進行了大量實驗後進行了大幅度改善。全金屬翼梁,改進的散熱系統,飛行速度一舉從620Km/h提高到了670Km/h,這就是戰末中低空性能最優秀的La-7。


貞觀防務


感謝邀請!

雅克-3型是蘇聯在二戰後期空優性能最高的戰鬥機,亦常被認為是整個二戰中最靈活和敏捷的戰鬥機,還是被改造成蘇聯第一種量產的噴射戰鬥機雅克-15(Yak-15)的母體。和Yak-9或Yak-1相似的,全金屬結構和後三點收放式起落架,下單翼單座液冷式螺旋槳戰鬥機,但沒有了前者機首下方的油冷器吸氣口,改為在翼根兩個較小的吸氣口。和Yak-1不同是較粗短和使用氣泡式座艙。

在蘇德戰爭初期,雅克設計局的Yak-1型,可說是唯一能單挑德國Bf 109E/F的蘇聯戰鬥機,但在德國更新銳的Fw 190A和Bf109G推出之後,雅克設計局計劃推出一種能夠對抗任何新銳敵軍機型的高性能戰鬥機,並以在中低空有效奪取制空權為目的,要有輕巧而能夠承受各種特技般動作的堅固機體,和以既有的液泠發動機為動力。

所以Yak-3的設計便以金屬結構為主,翼展也比Yak-1更短小,為減少阻力所以也重新設計冷卻器結構,結果便是本機Yak-3型戰鬥機。但因德國空軍的轟炸以及將生產工廠設備撤退至後方等種種原因,使得雅克設計局優先推出與Yak-1較相近的簡化版Yak-9型,而本機則自1944年起開始生產並投入服役。

Yak-3以Yak-1M作為藍本,主要作為5000米高度以下的制空戰鬥機,為減少風阻而把機頭下方的滑油器冷卻口改設於主翼兩側根部位置,機身下方的冷卻器也重新設計為更具流線形,翼展也有小幅度縮短,這使得Yak-3比Yak-1更小巧輕快,最快速度可達650公里/小時

本機首度參戰就是德蘇庫斯克戰役,並在低空展現出極佳的飛行性能,自1944年開始Yak-3大量裝備蘇聯空軍,同年7月14日,一隊剛編成的本機中隊共十八架,迎戰三十架Bf 109,一共擊落十五(一說二十四)架敵機而本隊無一損失。使當時德國流傳著「避免在五千公尺以下,和機首無油冷器的雅克戰機交戰」的勸諭,而德軍飛行員受的主要訓練多以在於高空攔截英美重轟炸機為主,直到其後逐漸摸索了本機特性才敢和Yak-3在低空正面交手。

正因為本機的優異表現,一度曾提出持續改良發展的計劃,但因為本機機體的高度輕量化使得用途過狹,所以蘇聯當局反而決定把原定提供給本機的新發動機M-107轉而配置於改良主力的雅克-9型。

在德國投降後本機才有機會進一步發展,除了安裝預定的M-107發動機外,便利用了全金屬結構的機體能夠適應高亞音速的空氣阻力和高熱,作為實驗較木或帆布機體安全,於是有多架本機被改造成不同的噴射和火箭發動機的試驗機,並確定噴射器成功後,便有近三百架本機被改造成Yak-15噴射戰鬥機,是第四種被實用化的噴射戰鬥機,開創了蘇聯進入了噴射機時代的里程碑。

另外便是發展成Yak-11教練機,作為很多社會主義國家的中高級教練機。


乘員:1名

長度:8.5 m

高度:2.38 m

翼展:9.2 m

空重:2,123 kg

巡航速度:560 km/h

最大空速:650 km/h

實用昇限:10,700 m

爬升率: 1,111 m/min

航程:645 km

發動機: 1 x VK-105PF V型12缸液冷活塞引擎

武裝: 1 x 20 mm ShVAK 機炮 , 2 x 12.7mm UBS 機槍


FriedrichWang


蘇聯在二戰初期的一潰千里中空中戰場同樣慘痛異常,無論是數量、質量、飛行員素質和作戰水平都與德國相差甚遠,以致德國幾位空戰王牌都在東線取得了前無古人應該也是後無來者的戰績。不過隨著戰爭逐步推進,蘇聯咬緊牙關頂住了德國的瘋狂進攻,站穩腳跟後發展出了適應二戰環境和蘇聯國情的新式戰鬥機,也算在優秀活塞式螺旋槳戰鬥機中取得一定地位。

在二戰期間,後世統治蘇聯/俄羅斯戰鬥機帝國的米高揚-格列維奇和蘇霍伊還都是靠邊站的小角色,米格-3算是米格設計局唯一有點名氣的飛機,但操縱性不好。蘇霍伊在二戰期間產量較多的有蘇-2攻擊機,參加了多場戰鬥,但其它幾個型號都未投入量產。

蘇聯在開戰前夕大量裝備的是波利卡爾科夫設計局的大量伊-15,伊-16戰鬥機。伊-15是老是的雙翼結構,伊-16雖然是單翼機但起落架無法收放。這兩種戰鬥機都曾大量援助抗戰中的中國,不過也都已落後於時代,戰場表現不佳。

戰爭中後期,雅克設計局和拉沃契金設計局挑了大梁。雅克-3是雅克設計局在二戰期間最著名的作品,也是當時機動性能最好的戰鬥機之一,在空戰中不輸於任何一種其它國外戰鬥機。雅克-3採用當時流行的全金屬結構下單翼佈局,在1944年試飛結束服役後立即對德國的ME-109等主力飛機取得壓倒性優勢。直到現在不少私人保存的雅克-3都能保持在可飛行狀態,參加各種航展進行表演。

蘇聯在二戰期間另一種著名的戰鬥機是拉沃契金的拉-5和它的改進型拉-7戰鬥機,和採用液冷發動機的雅克-3不同,拉-5採用不同功率的氣冷發動機,機頭更大,拉-7的發動機功率更大。也在二戰中後期的戰鬥中取得相當大的戰果。後期的拉-9,拉-11更是活塞式戰鬥機登峰造極的作品。

伊爾-2黑死神的名聲非常大,已經不用多說。蘇聯在二戰中還獲得了英國、美國大量援助戰鬥機,很多戰鬥英雄都駕駛過P-39這些援助戰鬥機。


航空君


總算有人提到這個問題了。說起二戰著名戰機,大家可以隨口唸出來英國“噴火”,美國“野馬”,德國“BF109”,甚至本子的“零式”。可是蘇聯名機呢?別去網絡搜索,能直接念出來的恐怕算是鐵桿軍迷的範疇了。眾所周知,終結二戰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就是歐洲戰場的蘇聯和太平洋戰場的美國,英法都得靠邊站。德國有大量的王牌飛行員折翼在蘇聯人手上,你能說蘇聯沒有好飛機?這是不科學的!

戰後國際秩序重建,兩大陣營對立,蘇聯沒有掌握國際話語權。為了打擊蘇聯的國際地位,美歐媒體不斷削弱他在二戰中起的作用,因此順帶著蘇聯人的武器也被飽受詬病,致使寶劍蒙塵,逐漸不為人知。

所以今天這個題問的好,趁此給大家正視聽。

介紹飛機之前,必須要提一下蘇聯人的設計思路。

武器優劣的鑑定標準是什麼?能戰勝敵人的就是好武器。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蘇聯人深知自己的工業基礎不如德國家底厚實,可他有大量的人口,大量的工廠,大量的鋼鐵。所以皮實耐造、傻大黑粗就成了蘇聯人致勝的法寶,他們的武器貌不驚人,但威力大得喪心病狂,如果質量無法取勝,我就用數量堆得你無路可走。

納粹德國的夢魘——拉-7


拉-7是拉-5的改進版,最初叫拉-5FN,後改為拉-7。因為外形上幾乎看不出變化,因此戰後統稱為拉-5/7,託託的斜槓青年一枚,總共生產了15825架。

拉-7其貌不揚,甚至還有點醜,可他很牛!火力不大,也就三門UB-20型20mm航炮。平時就在蘇聯廣闊的平原上貼地飛行,找德國坦克開罐頭,因為德國裝甲師的確厲害,地面部隊壓力大。偶爾也給德國軍營犁一下地,打打油庫什麼的。(1943年7月庫爾斯克坦克大戰中,拉-7享有坦克殺手的美譽)

可當德國FW190、BF109過來攔截的時候才發現這貨是個殲擊機。中低空機動完全吊打德國飛機,遇到追擊立刻拉起,等德國飛機動力不足掉下去的時候,拉-7立馬調頭從高處俯衝下來就是一梭子。蘇聯王牌飛行員闊日杜布駕駛拉-5/7,創造了擊落62架的記錄。

因此拉-7身兼中低空小王子和坦克開罐器雙職位,身強力壯且輕功無雙,讓德國人頭疼無比。戰爭後期,拉-7被譽為歐洲最優秀的戰鬥機,沒有之一!

飽受詬病

在二戰結束後,歐美媒體全面開動打擊對手,拉-7作為當時蘇聯的空中元勳也開始被不斷的攻擊,甚至詆譭。

發動機壽命短

這是蘇聯飛機的普遍存在的毛病,源自他的工業基礎不強,有的甚至不到200飛行小時。可是蘇聯人說,在戰爭那種激烈殘酷的環境下,又有幾個飛行員可以活到發動機報廢的?

毛子不善言辭,或許不屑於爭辯。其實拉-7的M-82FN發動機,性能相當優異。採用直噴系統,取締了傳統的化油器。輸出功率達到恐怖的1850馬力。冷卻系統穩定,可靠性高,重量輕。型號後綴FN是俄語“加力發動機”的意思,至於壽命嘛,肯定沒有歐美人說的200小時那麼低,唯一的缺點是星形發動機的通病,動力會隨高度減弱,1523米時輸出1670馬力,4571米時輸出1460馬力。

大量採用木質結構

蘇聯人說,可我火力猛,且結構簡單、機動靈活能幹贏對手。拉-7如果不是因為發動機產能有限,在毛子開啟暴兵模式下,也就沒有東西柏林之分了。

高空性能低劣,航程短

蘇聯人又說,我是本土防禦,又不搞長途奔襲,也不用給轟炸機高空護航。

戰後很多武器商開始轉民用,比如奔馳,比如勞斯萊斯(航發一般簡稱羅羅),比如波音,比如三菱等等。一方面是國家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宣傳自己,打擊潛在對手。眾多歐洲高手不允許武林第一的存在,所以拉7的光華被逐漸掩蓋,誰還能記得拉-7的製造廠商是誰?藉此,提醒大家不要忘記這款二戰雄鷹。至於蘇聯的其他飛機例如米格-3等,與拉-7相比不提也罷,說多了大家也記不住。

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拉-7的優秀理念,被我們的老一輩繼承了下來。讓對手害怕的東西,他們才會詆譭遏制。

我們的太行WS(渦扇)系列也在被歐美媒體詬病,我們的材料問題導致壽命短是不爭事實,可我們仍在努力。因為如果戰爭降臨,不會有人賣給你飛機發動機,哪怕只有200小時也比沒有強。

中國和蘇聯一樣都是大國,一旦爆發戰爭那一定是大戰,在這樣慘烈的空中絞殺戰中,飛行員起飛便是進入戰場,能不能回來誰都不能保證,誰會在乎還剩200小時還是2000小時,先挺過2小時再說。


日月金罡


很多人對二戰中盟軍的噴火、P51野馬、P47雷電等這些戰機很是熟悉,但是提到蘇軍戰機卻想不出來幾個,而其實實際上,蘇軍在二戰中也有很多戰鬥機的,而且其中也不乏一些高性能戰鬥機。

蘇聯在建立後,就大力發展工業,而航空工業及相關領域建設也被提上議程。再加上當時西方經濟危機等一系列因素,蘇聯也得到了一些國外的技術幫助,航空工業發展十分迅速。而在此期間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伊15和伊16戰機了。

伊15是雙翼機,但是機動性能和戰鬥力毫不弱於30年代開始崛起的單翼機,被蘇聯空軍大量生產裝備使用。而伊16則是單翼機,機動性也十分優秀,是二戰前蘇軍的主力戰機之一。這兩款戰機的共同缺陷就是火力不足,但是都參與過日蘇諾門罕衝突、西班牙內戰、中國抗日戰爭等,戰績還算可以。

米格3戰鬥機。這是蘇聯的第一款全金屬戰鬥機,使用了全金屬結構,不再是此前的複合材料(包括木板等),性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可靠性不好,因此實際使用也不是很多。

拉格3戰鬥機。這是由拉沃契金和另外兩名設計師設計的戰鬥機,是當時蘇聯空軍中比較重要的一款戰機。該戰機使用的是木板等材料,而且操控性不佳,而且由於各工廠技術水平不同,製造公差很大,實用上的差別也很大。

拉5戰鬥機。這是由拉沃契金獨立設計研發的戰鬥機,整體上更加可機動性和速度火力等性能指標也趕上了同期的德軍戰機,裝備兩門史瓦克20毫米機關炮。後來又不斷改進發動機,推出了拉5F,拉5FN的改進型,後來又推出了更強的拉7戰鬥機。而這些戰機已經能夠和德軍的ME109G型和FW190D型對抗,並佔據一定的優勢,可以說是性能很強了。

雅克9戰鬥機。這也是二戰中後期蘇軍極為重要的一款戰機,而且不斷在其基礎上改進,誕生了對地攻擊型、截擊型等,蘇軍甚至將45毫米火炮都裝到了這款戰機上,大大提高了其摧毀能力。


用戶5770541302


最簡單的概括一下就是三個3,即米格3,拉格3和雅克3,其中拉格後來由於設計局領導變更改叫拉沃切金設計局簡稱拉繫了,拉5/7是其立萬兒之作,米格是高空截擊機,3後發展過5/7但不是太有影響力,真正崛起是噴氣式的米格15後,雅克其實才是貫穿二戰始終的東西,全金屬的雅克9系是蘇聯那時的最好水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