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3 热射病,越来越多的人因它倒下了

近来因为高温导致的中暑甚至死亡的报道频频出现,急诊室里的中暑患者、重症监护室(ICU)里的热射病患者也越来越多。

本周二,《Nature Communications》更是发文直言:中国的华北平原将成为“最致命的热浪区”!研究人员表示,在没有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健康人也没办法在35℃的湿热温度下生存6小时。

热射病,越来越多的人因它倒下了

不就是“中暑”,怎么就危重抢救了?

热射病,越来越多的人因它倒下了

中暑,也称为高温综合征,顾名思义就是由于高温环境而引发的一系列热损伤疾病。

人体是一个恒温机体,正常体温保持在(35±0.7)℃,当深部体温>41℃时,体内蛋白酶会发生变性,线粒体功能受损,细胞膜稳定性变差,氧依赖代谢途径遭破坏,常伴随多系统衰竭。(想想水煮鸡蛋,由流动的蛋液到固体的蛋白蛋黄……)

热射病,越来越多的人因它倒下了

所以,热到不同程度,中暑也有不同分类。除了普通轻症中暑:在高温环境一段时间后,出现面色潮红、头痛、头昏、口渴、大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脉搏快速、体温上升(可升高至38.5℃)。

还有重症中暑:

热痉挛:由于大量失水、失盐引起的肌肉疼痛性痉挛。患者常有恶心、呕吐和乏力,但生命体征一般平稳;

热衰竭:由严重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引起的周围循环容量不足而发生虚脱,患者皮肤苍白、湿冷、大量出汗,脉弱而缓,血压降低,神志改变或神志不清。其中病情轻且短暂者称为热昏厥;

热射病:由于高温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出现高热(体温40~41℃)及生理生化异常,严重时出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肺水肿,脑水肿,肝、肾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消化道出血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各种凶险症状)……

热射病患者死亡率高,幸存者也可能留下永久性脑损伤。所以遇到热射病患者一定要立即送医救治。

万一中暑怎么办?

出现中暑早期症状时,当然要立即撤离高温环境,补水、休息。

对于出现热痉挛和热衰竭患者迅速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凉盐水,休息数小时后一般可以恢复,但患者需休息1~3天才可以重返高温作业。

而对于热射病患者,应当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同时:

  • 将病人移到阴凉的地方;
  • 迅速给病人降温,脱去病人衣服,吹送凉风并喷以凉水或凉湿床单包裹全身;
  • 监测病人的体温,帮助病人降温直到体温降到38.5℃(到这个温度时就停止降温,防止体温过低);
  • 不要给病人喝水;
  • 尽快得到专业的医疗救助;
  • 有时,病人的肌肉会因热射病发生不自主的抽搐。这时要防止病人伤害到自己,不要在病人的嘴里放任何东西,不要试图喂液体给他/她补充水分。如果发生呕吐,请翻转病人的身体使其侧躺,以确保其呼吸道通畅。

总之,大热天里最贴心的话就是:

热射病,越来越多的人因它倒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